双重监管模式对尿毒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残余肾功能的影响观察

2020-04-10 08:04施爱茹邴连琨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重清除率效能

施爱茹 王 虹 王 琳 魏 佳 邴连琨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血液透析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据相关医学统计,我国尿毒症的发病率为每百万人口170人左右,且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1]。尿毒症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如纳差、水肿和意识障碍等,而且随着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的蓄积,还可导致患者胃肠道、心血管、内分泌和神经等多脏器和系统出现功能异常等[2-3]。目前在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上,血液透析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只要坚持有规律的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均可得到一定的保证。但由于血液透析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程,若患者家庭护理意识淡薄,或护理能力较差,在饮食和运动上缺乏良好的依从性,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此背景下,我院血液透析室对尿毒症采取双重监管模式,即在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中,护士和患者家属共同对患者的进行监管,经过为期6个月的护理实践,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改善了患者的残余肾功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血液透析室进行治疗的118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尿毒症的现代诊断与治疗》相关标准[4];(2)透析治疗时间≥3个月;(3)透析治疗频次均为每周3次。排除标准:(1)严重感染性疾病患者;(2)心脏等脏器重度功能障碍患者;(3)精神类疾病患者等。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7例。患者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5±6.0)岁。透析治疗时间为3个月~4年,平均透析时间(18.34±5.46)个月;观察组中男34例,女25例。患者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49.1±6.1)岁。透析治疗时间为3个月~6年,平均透析时间(17.97±6.41)个月。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即在患者院内治疗期间,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给予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测量患者的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开展个性化的心理护理等。当患者透析结束后,护士告知患者家庭护理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为患者及家属留下电话,供患者及家属随时咨询。观察组患者院内透析治疗完成后,采取双重监管模式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具体如下:(1)集体培训学习。在护士、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业余时间,以双重监管模式的目的和优势等为主题开展系统培训,使全体人员首先明确加强日常管理的必要性[5-7];(2)成立双重监管小组。小组成员由护士和负责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的一名亲属组成;(3)系统分析双重监管模式的护理干预内容。护士和患者家属首先汇中患者家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需要从哪些角度加强患者日常管理。如A患者需要加强饮食监管,B患者需要加强运动监管等;(4)初步制定双重监管计划。护士在网络和数据库中,检索和学习患者相关的监管方法,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制定合理的监管计划。然后在监管小组中,对监管计划进行任务分工。如同样以A患者为例,患者家属负责记录患者每餐的时间、食物种类、摄入量和排便情况等。护士负责整体的监督指导和疑难问题解答等[8-10];(5)可行性分析。双重监管计划初步制定完成后,患者家属主要从可行性的角度,探讨该计划是否可以有效实

采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自我效能感比较

对照组护理前,自我效能感良好率为47.46%,干预6个月后,良好率为50.85%,组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前自我效能感良好率为49.15%,干预6个月后,良好率为76.27%。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良好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比较

对照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肌酐清除率检测结果高于护理前,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肌酐清除率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施。若不具有可行性或实施难度较大,则与护士共同探讨解决方法,由此制定最终的双重监管计划;(6)双重监管模式的实施。患者家属和护士按着最终制定的双重监管内容,对患者进行系统的监管。

1.3 观察标准

观察标准如下:(1)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以自我效能感评分量表为标准,对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分比较。满分40分。其中40分表示自信心非常高,21~39分表示自信心较高,11~20分表示自信心较低,<11分表示自信心非常低。自我效能感良好率为前两者之和[11];(2)患者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表1 两组自我效能比较[n(%)]

表2 两组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比较 (± s)

表2 两组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清除率检测结果比较 (± s)

?

3 讨论

尿毒症是肾小球肾炎等多种肾脏疾病患者,随着病情的进展,肾功能不可逆性的减退,最终丧失基本功能的一系列症状。在患者的治疗方面,患者主要以血液净化疗法展开治疗,其利用半透膜原理,可以有效过滤出患者血液中的代谢废物等有害物质,以此缓解患者的病情发展,达到治疗的效果[12-13]。但由于血液透析是一种长期甚至终身的治疗方法,患者治疗完成后,在家庭中的饮食、运动和生活作息等情况,均可影响尿毒症患者整体的康复效果,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患者家庭护理工作加以指导[14-15]。

家庭护理属于延续性护理的工作范畴,但常规的延续性护理主要围绕着护理措施如何制定展开,如以饮食护理为例,制定护理措施包括食物选择范围和每餐的摄入量等,虽然使患者的家庭护理工作有据可依,却忽略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有效监管,若没有合理的监管措施,再好的护理方法,也可能因患者惰性或无法坚持等原因,无法有效执行。

在此背景下,我院血液透析室有针对性的制定了双重监管模式,具体包括集体培训学习、成立双重监管小组、系统分析双重监管模式的护理干预内容、初步制定双重监管计划、可行性分析和双重监管模式的实施等环节。其中集体培训是双重监管模式的起点,本环节不仅仅以护士作为培训对象,而是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作为主要培训成员,集体开展培训,使其明确双重监管模式的目的和优势等,为后继环节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在成立双重监管小组环节,小组成员由护士和负责照顾患者日常生活的一名亲属组成,即除护士外,患者家属也作为患者的监管者,协同承担患者的监管任务;在系统分析双重监管模式的护理干预内容环节,由协同监管小组的成员分别从自身角度,分析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得出的结果更加系统全面;在初步制定双重监管计划环节,护士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检索学习技能,合理制定监管计划;在可行性分析环节,此环节在双重监管模式中非常重要,因此再好的管理模式,若可行性较低,则也形同虚设。因为本环节重点分析监管计划是否具备实际开展的条件,并以此为依据,从可行的角度出发,调整监管计划;在双重监管模式的实施环节,护士和患者家属按着以上流程制定的最终监管内容,对患者进行有效监管。

双重监管模式实施后,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同时患者的尿素氮清除率和肌酐清除率等参与肾功能指标得到改善,取得了预想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患者采取双重监管模式进行管理,弥补了以往在延续性护理工作缺乏监管的空白,增加了患者家庭护理工作的压力和动力,因此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双重清除率效能
基于双重预防机制创新化工企业管理模式
膀胱镜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清除率和VAS评分的影响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豆清液不同超滤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解“双重目标”之困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血乳酸清除率和血清降钙素原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