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0-04-10 08:04邓敏妍黄影霞何慧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研究组疾病

邓敏妍 黄影霞 何慧燕 邓 娟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综合区,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精神类疾病,具有复发性高、致残率高的特点,多数患者在发病后需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是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因对疾病特点不了解,在治疗期间常出现药物减量或停药等情况,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增加疾病复发率[1]。临床护理路径是指根据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每日护理计划,然后根据护理计划为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该护理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可以使患者更加清楚每项护理目标,使患者可以更好的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2]。本研究纳入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分析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男13例,女22例,年龄34~67岁,平均(45.3±1.2)岁,文化程度:初中6例,高中及以上29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3.2±1.1)年。研究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32~67岁,平均(45.3±1.3)岁,文化程度:初中7例,高中及以上28例,病程1~4年,平均(3.2±0.9)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以及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资料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经临床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2)患者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3)患者病程不超过5年;(4)患者正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5)患者PANSS量表得分低于60分;(6)患者或其家属对于本次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恶行肿瘤;(2)患者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3)患者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已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接收常规健康教育,为其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叮嘱患者回院复查时间等。

1.2.2 研究组 患者接收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1)在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为其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然后将护理路径表中的内容以及作用为患者进行详细讲解,提高患者以家属的配合度[3]。

(2)责任护士在进行患者每日护理路径制定时应当结合患者患病过程以及其严重程度,并在每日结束后对护理路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4]。(3)在健康教育前由责任护士结合患者健康问题,对患者病情进行反复评估、评价并予以健康宣教,进而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含在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绍医院状况、护理人员等,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的知识,包括致病因素、症状表现、药物治疗、健康指导以及出院随访等[5]。(4) 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强调药物治疗对疾病的重要性,向患者普及治疗期间自我检测、复诊以及积极参与康复活动对自身疾病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6]。

1.3 观察指标

(1)对两组患者对自身疾病先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评估,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估,主要包含疾病发病、复发等方面的知识,每个项目回答准确记1分,回答错误不计分,并对每个问题患者回答准确进行统计。(2)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采用神经功能量表(NIHSS)[7]进行评估,总分34分,分值越低越好;Baethel指数(BI)[8]: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越好。(3)对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主要包含服药、复诊、自我监测以及参与康复活动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认知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遵医行为比较

研究组服药以及复诊、自我监测、主动参加康复活动等项目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在6个月内复发3例,在6 ~ 12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20.0%(7/35);对照组患者在6个月内复发6例,在6~12个月复发12例,复发率为51.4%(18/3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NIHSS、BI评分比较(分,x ± s)

表3 两组遵医行为比较[n(%)]

3 讨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治,有效的健康教育非常关键,在健康教育实施期间,临床护理路径是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有效弥补传统健康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而且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健康教育的实施更具有针对性[9]。目前临床护理路径在多种疾病护理中进行实施,其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认可。

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于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可以起到规范作用,使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有章可循,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技能掌握程度得到明显提高[10]。临床路径健康教育的应用,利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该护理模式以 “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将于教育相关内容及问题向患者进行讲解传授,让患者值得自己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护理,调动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及自我护理能力,便于护士有更多时间向身边患者提供服务边,护患沟通的加强,利于各类医疗护理信息的传递交流,保证患者服务质量及效率的提高,利于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不但可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还利于提患者生活质量、自护能力及遵医行为的提高,降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中干预前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各项疾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以使其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加深,增强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识的吸收[12]。患者疾病先关知识的掌握提高,可以促进患者健康行为态度以及信念的建立,对患者日常行为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促使患者向有利于自身疾病康复的方向发展[13]。

目前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良好的用药依从性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叫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本次研究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NIHSS评分 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活动,按时、按量用药有关[15]。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临床路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提高其认知功能,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遵医行为,可以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研究组疾病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