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2020-04-10 08:05吴秋季关金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跗骨骨关节切口

张 绍 吴秋季 关金阳

1.吉林省吉林市中心医院手显外科及足踝外科,吉林吉林 132000;2.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急诊外科,吉林长春 130011

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发生率较高,既往多采用外侧扩张L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但是由于切口较大,术后出现切口延迟愈合以及感染等风险较高,严重影响其功能恢复[1-3]。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4]。本研究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2例,评价患者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其足踝功能以及并发症情况产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62例,纳入标准: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骨折分型与《实用骨科学》中跟骨内骨折相关分型标准相符;入组患者具备自主认知能力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5-7]。排除标准:合并同侧距骨骨折、跗骨骨折、足舟骨骨折患者;由于静脉曲张、小腿部手术史等造成的踝穴部皮肤血管、神经损伤患者;重度免疫功能紊乱患者;多发性神经疾病患者[8-9]。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n=31)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4±8.2)岁,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1例、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10例,参考组(n=31)男17例,女14例,平均年龄(44.3±8.0)岁,Sanders 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22例、Sanders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9例。两组患者其骨折分型、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给予所有患者消肿等常规治疗,调节患者姿势为健侧卧位并实施神经阻滞麻醉以及脊麻,将气囊止血带包扎于大腿中上段部位。参考组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术,自与外踝上方相距4cm左右部位做纵向切口,在与外踝下方相距2.5cm与足底相交部位进行折转,幅度为120°向前至第5跖骨骨基底并直接切至跟骨外侧壁,使骨折端得到充分显露后,对距下关节后关节面进行复位,使跟骨解剖结构获得恢复,取得理想的复位效果后为患者挑选适宜的跟骨钢板,预弯后置入钢板并以螺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然后对切口进行分层缝合。研究组患者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在跗骨窦部位做长度4 ~ 6cm切口并进行锐性分离,充分显露骨折端后对跟骨结节内畸形进行纠正,跟骨解剖结构得到恢复后,应用空心钉固定载距突骨块及骨结节,移位后关节面复位后应用空心钉引导针对载距突骨折块进行临时固定,手法复位膨出外侧壁复位后固定骨折块,完成固定后对切口进行分层缝合加压包扎,然后应用石膏托进行固定。术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并将压力垫放置于外踝部位,取患者去枕平卧位并适当抬高患肢,为患者提供抗生素常规治疗[10-11]。

1.3 评价指标

(1)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中出血量,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组间对比。

(2)手术前及手术后(术后6个月)应用X线片测量患者Langre角、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并进行组间对比。

(3)分别应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Maryland评分及Morrey法评估手术前后患者足踝功能以距下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患者Maryland评分越高、Morrey评分越低则恢复效果越理想[12]。

(4)统计患者术后感染、血肿、皮缘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进行组间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参考组短(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切口长度明显更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s)

?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跟骨关节内跟骨解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表2 两组手术前后跟骨关节内跟骨解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s,°)

?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患者Morrey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手术前后患者Morrey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 s,分)

?

表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2.2 两组手术前后跟骨关节内跟骨解剖学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手术前后患者Langre角、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手术前后患者Morrey评分、MaryLand评分比较

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均低于术前,MaryLand评分均高于术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及MaryLand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患者3例,总发生率为9.68%,参考组感染、血肿研究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患者8例,总发生率25.81%,研究组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生率,外侧扩张L形切口入路手术为临床常用治疗方式,但是术后易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对其功能恢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能够使后距下关节得到直接显露,有助于临床医生复位距下后关节面,而且由于能够在直视下进行撬拨复位并可通过透视方式对多块骨折块进行复位,可取得理想的骨折复位效果[8]。

跟骨外侧扩大L形切口固定术具有骨折块显露广泛的特点,能够使跟骨整体形态获得有效恢复,但是具有创伤大等特点,术后出现软组织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较高。外侧切口延长易损伤外侧动脉并进而引发外侧皮瓣感染、坏死以及缺血等现象。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由于切口较小,能够使软组织受损得到明显减轻[13-14]。

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参考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切口长度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及MaryLand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9.68%,参考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25.81%,研究组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Sanders 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可取得理想的足踝功能改善效果,而且手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更短,有助于推动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猜你喜欢
跗骨骨关节切口
距下关节镜治疗训练伤致跗骨窦综合征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3.0T磁共振在诊断跗骨窦综合征韧带损伤中的价值
64排CT诊断骨关节损伤的优势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经跗骨窦小切口内固定微创术治疗Sander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观察在外伤性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多层螺旋CT 的应用价值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在老年骨关节术后镇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