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分析

2020-04-10 08:06李华康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抗结核支气管镜结核

李华康

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广东中山 528400

支气管结核是肺结核中较为常见且特殊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发生炎症病变的呼吸系统疾病[1-2]。支气管结合在病变早期并无典型症状,故而患者容易忽略不治,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肺不张、支气管腔狭窄、肺毁损、反复肺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全身抗结核治疗是目前临床针对支气管结核常用的治疗手段,据相关研究表明,全身抗结核治疗联合支气管镜局部给药辅助治疗支气管结核,治疗效果甚佳[3]。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诊的6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为对象,重点探讨基于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诊的64例支气管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32)与观察组(n=32)。对照组男10例,女22例;年龄22~65岁,平均(36±2.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45±0.37)个月;支气管镜下表现:炎症浸润型12例,肉芽增殖型10例,溃疡坏死型6例,瘢痕狭窄型4例。观察组男12例,女20例;年龄26~66岁,平均(37±2.6)岁;病程2~5个月,平均(2.69±0.44)个月;支气管镜下表现:炎症浸润型13例,肉芽增殖型8例,溃疡坏死型7例,瘢痕狭窄4例。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5]:经纤支镜检查确诊为支气管结核;胸部CT[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型号:AIbira]或胸片提示左侧或右侧肺部显示存在单个或多个空洞,且伴随支气管管壁狭窄、增厚等现象;细菌培养呈现分枝杆菌阳性;伴有刺激性剧烈咳嗽、咳痰及咳血等症状,经常规抗感染治疗仍未改善者;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慢阻肺、肺大疱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四联抗结核全身化疗治疗:异烟肼0.3g(上海上药信宜药厂有限公司,H31020495)+利福平0.45g(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有限公司,H44020771)+呲嗪酰胺15mg(成都锦华药业有限责任公司,H51020876)+乙胺丁醇15mg(沈阳红旗制药有限公司,H21022349)。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西北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型号SH1ABF]下局部治疗:将支气管镜置入病变部位,仔细观察病变部位及周围组织炎症情况,随后利用负压将分泌物与坏死组织吸出,并用检钳取出肉芽组织或溃疡部位病灶,清除干酪样坏死组织,然后在病变部位注入阿米卡星(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53021600)0.4g+异烟肼0.2g局部给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每周局部给药1~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痰菌转阴率、胸部CT显示病灶吸收率及肺不张率。

疗效判定标准[6]: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分级。显效: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全部消失,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完全吸收,支气管镜下检查病变部位干酪样坏死物消失,且管腔黏膜无充血水肿症状;有效:患者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消失,影像学检查病灶吸收≥70%,支气管镜下病变部位干酪样坏死物消失面积1/2或以上,管腔黏膜轻微充血水肿;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有任何改善,影像学检查病灶仍存在,支气管镜下病变部位干酪样坏死物未消失,管腔狭窄明显。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痰菌转阴率评定标准[7]:在治疗的第1个月强化期内每月进行3次痰涂片检查,后2个月巩固期内每月行1次痰涂片检查,记录每次检查结果并计算转阴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如显效、有效、肺不张率等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痰菌转阴率比较

2.3 两组胸部CT显示病灶吸收率及肺不张率比较

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观察组显示肺不张2例,其余病变部位已被吸收,仅留下纤维条索状影;而对照组CT显示肺不张8例;观察组的CT显示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不张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胸部CT显示病灶吸收率及肺不张率比较[n(%)]

3 讨论

支气管结核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分为炎症浸润型、肉芽增殖型、瘢痕狭窄型、溃疡坏死型等,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会对患者的支气管及远端肺部组织造成不同程度损伤,病情较凶险[8]。以往临床治疗中,针对支气管结核通常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常规药物进行全身化疗,但由于支气管内部结构较特殊且管腔内易发生纤维增生等原因,使得抗结核药物无法完全渗入病灶中,降低治疗效果[9]。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在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的总有效率(93.75%)更高于对照组(75.00%)(P<0.05),该结果提示支气管镜下局部注入联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支气管结核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通过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支气管镜下局部给药治疗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首先,通过支气管镜能直接在肉眼直视下将管腔内分泌物、坏死组织等彻底清除,可适用于炎症浸润型、溃疡坏死型支气管结核;其次支气管镜能较好地将抗结核药物注入病灶部位内,局部血药浓度相比全身化疗要高,能发挥出较强的杀菌、抑菌作用;再次,定期为患者进行支气管镜辅助治疗能随时掌握病灶的吸收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保障治疗效果;最后,支气管镜下辅助治疗能及时发现患者合并的病症类型,便于尽早拟定治疗方案,尽早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0-11]。本研究结果还提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痰菌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全身有效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通过气道内局部注入抗结核药物能使药物快速进入病灶部位内,进而发挥出有效作用,加上局部注入药物浓度较高,因此支气管下局部注入药物能较好地杀菌、抑菌及促进痰菌转阴[12]。除此之外,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CT显示病灶吸收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肺不张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抗结核治疗支气管结核可快速促进病灶尽早吸收,减少肺不张发生,加快疾病康复进程。主要是因为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能直接针对病灶区域实施治疗,彻底消除干酪样坏死物及分泌物,从而促进病灶吸收[13-14]。值得注意的是,支气管镜下操作可能会引起病灶在肺内局部或气道扩散,因此在进行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时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按照先健侧后患侧的顺序为患者进行治疗,避免结核菌在肺内扩散而降低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基于全身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下局部治疗能有效提高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效果和痰菌转阴率,有利于促进病灶及时吸收,降低肺不张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抗结核支气管镜结核
南京地区2017—2020年结核及非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分布及耐药情况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采用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