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关键任务,推进深度学习

2020-04-10 06:50王巧玲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观察深度学习

王巧玲

【摘   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基于此认识,以《蜜蜂》一课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充分依据文体特点,着力体现关键学习任务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与同伴的互相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与思考能力。

【关键词】深度学习;关键任务;观察

深度学习是指以高阶思维为主要特征的高投入性学习,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可以促进深度学习的产生。基于此认识,笔者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蜜蜂》一课为例,借助课堂观察展开研究。

《蜜蜂》改编自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课文叙述了法布尔为了证明蜜蜂能够辨认方向而展开实验,并得出结论的过程。文章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逻辑严密,语言表达准确而生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应充分依据文体特点,将文本的教学价值转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片段一:梳理实验过程,感受言之有序

第一次研讨课

师:实验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实验目的—实验过程—实验结论。赶快找一找,实验的三个阶段分别对应哪些自然段?

生:第1自然段写实验的目的,第2~7自然段介绍实验过程,最后一段写实验结论。

师:自由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生:法布尔做实验的目的是要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接下来,请大家默读实验过程这一部分,用“           ”画出法布尔做实验的句子,并试着用一个词简单地说一说。

(生自主学习)

生:(读第2自然段第一句)这一句写了法布尔捉蜜蜂。

师:请你把实验的第一个步骤“捉蜜蜂”写在黑板上。然后呢?

生:放在纸袋里。

师:也能用三个字概括吗?

生:装入袋。

师:请把这三个字也写在黑板上。

……

师:刚才,我们通过先找到描写实验步骤的句子,再用几个字概括的方法,梳理了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见板书:捉蜜蜂、装入袋、等蜜蜂、走了四公里、做记号、放蜜蜂)。能不能给这些步骤标一标序号,并试着想一想,这些步骤的顺序能不能调换?

(生按步骤标好实验过程)

生:这6个步骤的顺序不能调换。做实验有一定的步骤,换了顺序,实验就不一定能成功了。

师:看来,法布尔不仅是严谨的科学家,还把实验的过程写得很清楚。现在,能不能看着板书,把实验的6个步骤说清楚呢?同桌互相练一练。

教学过程中,课堂观察员对本环节进行了观察记录,情况如下表。

借助课堂觀察,可以发现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目标达成度并不高。究其原因:(1)任务设计过于琐碎。该环节的教学主要还是以教师的导为主,教师通过问题的串联,将实验的过程梳理清楚,并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提示将实验过程说清楚。这样,从整体到部分逐层梳理,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是如此细碎地分析文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学习主要停留在知识的被动获取上。(2)学习展开过于理性。学习按部就班地展开,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其中,导致学生的参与率不高,任务达成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梳理实验关键词环节中,学生没能积极主动地留下思考的痕迹。

第二次研讨课

师:课前预习时,同学们借助学习单,知道了哪些段落介绍了实验的目的、过程和结论。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内容?

生:实验过程。

师: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法布尔是怎么一步一步进行实验的?咱们帮他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可以吗?

(出示学习任务一:我是法布尔的小助手)

[法布尔的实验报告 实验的对象 实验人 实验目的 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 捉蜜蜂—(  )—(  )—(  )—(  )—(  ) 实验结论 蜜蜂辨别方向靠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

学习建议:

1.自学:用横线找出描写实验步骤的句子,圈画关键字,写出步骤(如:捉蜜蜂)。

2.交流:按1-4号的顺序交流自己的想法。

3.汇报:小组合作,用上连接词说一说实验步骤,注意把每一句话说清楚。

(有赞同,有质疑,有补充,有追问,人人发言,轮流说)

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相机进行指导,并选取两组进行汇报,其他组补充或提问。

本教学环节的课堂观察情况记录如下表。

[生1:发言积极,能自己独立思考 生2:发言不够积极,比较善于倾听 生3:组长,有绝对的威信 生4:善于倾听,以自己思考为主 (小组内,有三个学生完成了表格)

生3:都写好了吧?1号先说。

生1:我认为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分这么几步:捉蜜蜂、放在纸袋里、叫女儿等着、带蜜蜂走了四公里、做白色记号、放蜜蜂。

(生3提示组员用手势表示赞同或者不赞同,三个学生用手势表示不赞同)

生3:我觉得第二步可以更简单一些,我写的是“装纸袋”,大家同意吗?

(其余三个学生用手势表示赞同)

生4:我觉得“带蜜蜂走了四公里”字也太多了,我写的是“带蜜蜂走”。

生1:可以变成三个字吗?

生2:带蜂走。

生3:可以,大家先改一下。好,还有要说的吗?(指向生2)你都没怎么说话。

生2:我只填了三步,不会说。

生1:那你跟我们一起想,不能只是抄我们的答案。

生4:我的第三步是等蜜蜂,和你填的不一样。

生2:法布尔是叫女儿等吗?

生4:我觉得法布尔是叫女儿等,但等的是蜜蜂,所以我觉得写“等蜜蜂”比较好。 ]

生3:我也觉得“等蜜蜂”比较好,(指向生1)你再想想。

生2:可以,我同意。“做白色记号”我现在改成了“做记号”。

生3:好,下面我们把实验过程说清楚。(指向生2)你先说。

生2:“我”捉了蜜蜂,放在纸袋里,叫女儿在蜂窝边等这些蜜蜂。“我”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我”打开纸袋,给蜜蜂做上白色記号。“我”放了蜜蜂。

生3:什么时候?在哪里捉的?

生1:还有“我”太多了,很啰唆。

生4:用上“先……再……接着……然后……最后……”说会更好。你再说一遍。

生2:一天,“我”先在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再叫女儿在蜂窝边等这些蜜蜂,接着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然后打开纸袋,给蜜蜂做上白色记号,最后放了蜜蜂。

生1:说得有进步,下面轮到你们俩说。

(生3、生4的表述略)

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同样旨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提炼关键词,梳理实验的主要步骤,练习抓要点概括,借助连接词学习有序的语言表达,进行严谨的思维训练。从课堂观察反馈来看,至少体现了两方面的增量:(1)参与度更高了。通过精简教学环节,优化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具体的学习情境中,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到探究活动中,自主学,合作学,以“学”贯穿始终。这样,生生互助,既习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习惯。(2)思维更深刻了。围绕“帮法布尔完成实验报告”这一学习任务,小组内学生不断互相补充和完善。在关键词语的提取上,有了同伴的提醒和帮助,内容概括得越来越简洁;在实验过程的解说上,也实现了从烦琐到简洁,体现了语言的凝练性。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深刻,学习真实地发生了。

教学片段二:品读“模糊”语言,体会用词准确

第一次研讨课

1.对比感悟:作者的语言非常精准。“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这一句能改成“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蜜蜂找不到家了”吗?

2.交流反馈:“推测”是指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此时,法布尔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只能根据现有的信息进行想象,所以用“可能”一词,表达会更准确。

3.举一反三:默读第3~8自然段,找找类似的词句,并做上记号。

4.交流感受,小结:这体现了文章用词准确的特点。

本环节的学习任务看似明确,即围绕模糊词语的运用体会课文用词准确的特点。但上课时,教师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学习脱离了他们的生活。积极参与的学生配合教师用一两句话谈感受,但这些感受多是以词解词,显得空洞,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第二次研讨课

(出示课文中出现的部分词语)

大概、左右、将近、大约

准确无误、确确实实

师:请大家读一读书上出现的几个词语。你能选择其中的词语,猜猜老师的年龄吗?

生:王老师,你30岁左右吧,你看上去很年轻。

生:我猜王老师大约35岁,因为你已经当副校长了。

生:王老师将近40岁,因为你有两个宝宝了,哥哥好像读六年级了。

师:看来你们还会根据老师的外貌和对老师的了解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真不错。(板书:推测)你们为什么用第一行词语呢?

生:因为我们不确定你的年纪,说的只是一种推测,这样表达更准确。

师:是的。当我们表示肯定的时候,就可以用第二行词语;当我们无法精准统计,只是猜测、推断的时候,就要用上第一行表达“模糊”含义的词,这也是一种准确的表达。

师:那法布尔在做实验的过程,哪些词句表达得非常准确呢?

(出示学习任务二:我是法布尔的说理人)

自学:默读课文,找出用词准确的语句,想想原因。

互学:按4-1号的顺序汇报,相互交流、补充。

(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多,理由说得棒!)

(生交流略)

师:你们的的确确是法布尔的“说理人”,让老师知道了法布尔不仅是著名的昆虫学家,还是用词精准的文学家呢!

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叶圣陶曾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此环节的学习任务就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唤醒学生积累的生活经验,捕捉语言与生活的联系点,使语言在与鲜活的形象的嫁接中获得生命活力。同时,优化后的学习任务,准确指向课文意图,即表示准确的词和表示模糊的词都能使表达显得精准,让学生在对词语的品味咀嚼中,进行多角度的感悟,拓展思维空间。

综观上述两个教学片段,在二次设计中,教师着力体现关键学习任务的开放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在与同伴的互相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与思考能力,走向更深度的学习。

(浙江省义乌市后宅小学   322000)

猜你喜欢
观察深度学习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思维绘画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