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盲人“看”电影

2020-04-10 11:00吴东正陈勤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残联广播电台盲人

吴东正 陈勤

每个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上午9点,位于上海市淮海中路的国泰电影院都会安排一场无障碍电影。这一专场活动从2012年8月30日那个周四延续至今。

8年前,第一场无障碍电影《机械师》在国泰电影院正式放映。上海人民广播电台990新闻中心播音员张早担任现场解说员。

那一天,放映厅座无虚席。“看”完电影,盲人观众围着张早争先恐后地讲述他们的收获和感激。第一场无障碍电影放映的成功,让所有为此奔走的人更加坚定信心。

作为上海无障碍电影发起人,蒋鸿源之前一直在为无障碍电影走进影院四方游说。

早在2008年,蒋鸿源选择了当年热映的《非诚勿扰》作为“试验品”,用半个月时间写作完成了1.8万字的电影解说词。

畢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蒋鸿源一直在上影集团工作。上世纪80年代,因视网膜脱落,他左眼失明,右眼视力跌至0.02,成为“半盲”人员。

由于工作原因,蒋鸿源经常要参加各种电影节,要“看”许多电影。为了能够完整而准确地了解电影信息,他只好带一个明眼人在旁边帮他解读。从自己“看”电影的经历中,蒋鸿源悟出一个门道:“都说盲人‘看电影是天方夜谭,可如果旁边有人帮他解说,不就能实现了吗?”

2008年,蒋鸿源找到吴君沁——一位朗诵比赛的盲人获奖者帮忙配音。2009年年初,第一部无障碍电影光碟制作出来,并被送到街道文化中心和图书馆。和蒋鸿源想的一样,这种“看”电影的方式大受盲人欢迎。

无障碍电影是在保留原版电影对白的同时,利用影片对白的间隙,插入对电影画面、人物和情节的剧情解说,让无声的镜头凭借语言化作灵动的画面呈现在盲人的脑海中。

在上海市残联的支持下,蒋鸿源一心扑在为盲人朋友“生产”无障碍电影上。如今年过七旬的他已经撰写了170部电影讲解文稿,制作的电影光碟,通过图书馆和各级残联组织向上海市盲人提供借阅和放映服务。

无障碍电影解说的故事触动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中心的编播人员。经过联络沟通,上海市残联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达成为盲人义务解说电影的合作意向。

如今,上海16个区的商业影院开设了17家无障碍电影专场,每月定期放映一部最新影片,邀请视障人士免费进入影院,享受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现场提供的义务讲解服务。8年间,成功举办了1100余场无障碍电影解说活动,覆盖人群已达12余万人次。到现在,上海有300多名专业播音人员和80多名非专业朗诵人员作为讲解志愿者随时待命。

(摘自《中国青年报》)

【素材解读】

通过公益解说的形式,帮助盲人“看”电影,不仅满足了盲人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为社会大众开辟了一扇客观看待弱势群体的窗户。借着无障碍电影的发展和逐步形成的社会反响,这道照进黑暗世界的公益之光一定会越聚越亮。

【适用话题】

平等与尊严;公益之光;聚沙成塔……

猜你喜欢
残联广播电台盲人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自首的盲人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