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流行特点及防控

2020-04-11 02:47潘瑶陈和强蓝岚李友英杨丹娇
中国畜禽种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兽疫反刍动物绵羊

潘瑶 陈和强 蓝岚 李友英 杨丹娇

(1,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 626000;2,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26000)

1 病原学特性

小反刍兽疫 (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PPR) 是因为感染了小反刍兽疫病毒 (Peste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 而引起小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PPR首次发现是1942 年在西非象牙海岸 (科特迪瓦),现在全球大概有40 多个国家已报告发生PPR 。PPRV 是属于副粘病毒科的麻疹病毒属,属于RNA 病毒,具有囊膜。

1.1 形态特征

PPRV 的病毒粒子为多形性,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约 130~700nm。病毒的外层有 8~15nm 的囊膜,在其囊膜上面有纤突约为 8 ~15nm,PPRV 的纤突中没有神经氨酸酶(NA),只有血凝素蛋白 (H) 。该病毒的核衣壳为螺旋中空杆状,呈螺旋形对称,直径大约是 19nm,螺距在 4~6nm,总长度约为1000nm 。

1.2 分子生物学特性

PPRV 是单股负链的不分段RNA 病毒,其基因的长度约为16kb,该基因组一共编码 6 个基因,从 5 ‘端至 3’ 端依次分布为 L-H-F-M-P-N,该基因编码结构蛋白 (6 种)、非结构蛋白 (2 种) 。PPRV 只含有 1 个血清型,通过 H、N 与 F 基因的序列进行比对,就可以将世界上不同区域的PPRV 的流行毒株划分为 I、II、Ⅲ、IV4 个基因群。

1.3 理化特性

PPRV 抵抗力较弱 (包囊病毒),对光照、热环境及化学品等很敏感,容易在酸性、脂质溶剂与碱性环境中失去活性。

2 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1 流行特点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该病在全球40 多个国家发生过,多在中东、南亚、西非等国家流行。西藏边境地区个别地方发生疫情,并在较短时间内于附近传播。

2.2 易感动物

PPRV 主要感染小型反刍动物,据统计羊群 (山羊) 的发病率约为65%,病死率约为55%,PPR 的自然发生病例常见于绵羊、黄羊与山羊,通常来说山羊的发病程度一般较绵羊严重,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小反刍兽疫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

2.3 传播途径

小反刍兽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多发于雨、干燥寒冷的季节,PPR 的潜伏期通常为3~21d,其传染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消化系统与呼吸系统是感染的主要途径。这种病毒也可以通过精液和胚胎传播,通过哺乳传染给下一代。

3 临床症状及诊断

3.1 临床症状

临床上以高热稽留、坏死性口炎、眼鼻黏膜卡他性炎症及恶臭的腹泻为主要特征[2]。

3.2 诊断

见附表。

附表 PPR 诊断方法

4 防治措施

PPR 至今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一般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为预防患病动物继发细菌感染可以使用长效金霉素,土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同时采取对症治疗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4.1 免疫

通过免疫接种能降低动物的易感性,目前PPRV 的疫苗已取得重大进展,大体上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4 类:PPRV 的重组标记疫苗、弱毒疫苗、DIVA (区分自然感染与接种疫苗动物) 疫苗、多价疫苗。一旦发生PPR,绵羊和同一群绵羊被扑杀,应在疫区和受威胁地区进行免疫接种,建立免疫隔离。

4.2 加强检疫

禁止在疫区与可疑地区进口易感动物、种用动物、精液及动物制品。同时对引入的动物进行隔离。当发现某地发生PPR,要立即采取扑杀动物、环境 消毒等措施。

4.3 提高育种管理水平

保证动物的营养供给,按照科学畜禽饲养的密度进行饲养,畜舍应该通风良好、舍温适宜;按时进行消毒 (饲养设备、医疗设备),以此来预防PPR 的发生。

4.4 采取扑灭措施

一旦发现PPR 的疫情,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上报。确诊后应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和重大运动情况进行报告,按 《小反刍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规范》 和 《动物疫病应急管理条例》 的要求采取适宜处置方式消除疫情。

猜你喜欢
兽疫反刍动物绵羊
反刍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与应用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冬末春初 注意防治绵羊痘病
在雨中“躲雨”的绵羊
反刍动物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防控根除小反刍兽疫的方法建议
浅谈微生物制剂在幼龄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系统基因组学解码反刍动物的演化
绵羊和小鸟
巧计得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