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0-04-14 04:48王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诗词诗人情感

王琼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思想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又是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最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的文体。大量的品读鉴赏,既可陶冶学生的性情、激发灵感,又能提升他们的素养,烛照人生。因此,在古典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古典诗词中的美学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所蕴含的音韵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挖掘和鉴赏古典诗词内在的美,进而获取感悟和提升审美能力。

一、发现诗词音律的变化让学生去体味音韵美

朱光潜在《诗论》中给诗定义:诗是有音律的纯文学。而词作为配乐演唱的诗的变体,更要关注声韵赏读。只可惜目前留下的大多遗落了乐谱,只留下了词牌格律。而且我们国民普遍缺乏音乐教育,因此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文学作品来解读,长期忽略从音乐角度来赏读词作。

关于声音与情绪的密切关系,《乐记》中有段话最透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于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词谱与乐谱都是模声的,只是词谱更重表达意义,乐谱更重声音的和谐。

如《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在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这种文体特点:两句为一组,四句为一节,每节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如“乃瞻/横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六字句是全篇的主要形式,按三拍读,句中虚字可轻轻带过,比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少量的七字句也按三拍读,如:(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五字句也同样,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还有一些三字句、四字句(“归去来兮”、“已矣乎”)当作一句读,适当地延长读末字的时间。学生朗读时,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语调、语气,从而感受到诗文的节奏美。

其次,这篇诗文共五次易韵。告诉学生辨认某些字是否同韵,要考虑到古今音的不同,只要读音大致相近,都可以归并为一组。全文的五次易韵是:第1段,归、悲、追、非、衣、微。第2段,两易韵,奔、门、存、樽。颜、安、关、观、还、桓。第3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第4段,时、之、期、耔、诗、疑。很明显,韵脚的变化与内容有密切的关系,第一部分(第1、2段)用三韵,依次描写归回途中,归至家门、归家居住的情景,第二部分写归耕,第三部分写乐天知命,则各用一韵。所以,文章韵脚在一致的基础上又依内容灵活多变,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注意音韵的变化,从而感受到诗文的音韵之美。

又如《蜀道难》诗句,发语突兀,大起大落,感情变化巨大,作者在句式上以七言为主,间于三、五、七言等,使节奏的急缓变化与感情的起伏跳跃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时,应先让学生自读,读准字音,找准韵脚,确定节拍,并组织多种诵读形式,或自读或对读或小组读,之后再示范诵读,同样要求学生注意老师在诵读过程中对诗词情感的处理与表现,如诗歌开头一句“噫吁唏”须一气读出,表现出诗人的惊叹,“危乎高哉”,“危”“高”重读,“乎”“哉”语音延长些,表现蜀道之险,非同一般。透过诗词的反复诵读,学生不仅能较好地体会到诗人李白炽烈奔放的感情和飘逸的风格,也能更好地感受到蕴含在诗词内部的音韵美。

二、借助意象展开联想与想象,培养学生感受意境美

中國古典诗词讲究含蓄蕴藉,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独特审美。往往借助意象,在虚实结合之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绵长的回味。如李白的《蜀道难》,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地驰骋想象,以虚写实,这需要学生借助意象展开想象与联想,才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所创造出的让人惊叹不已的蜀道形象;被誉为古代的“朦胧诗”的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个典故,以虚(传说、典故)写虚(过去的经历、梦境、挫折等),感情表达真切而又深藏,品读这首诗需要学生借助典故中的意象,进行揣测和想象,从而感受诗人所创作的朦胧而又真切的意境美。而李煜的《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又以实写虚,将诗人抽象的“愁”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而这依旧需要学生借“江水”这一意象展开想象和联想,才能感受到那份愁情的具体形象,新鲜美妙。

因此中国古典诗词与其他文本在阅读时的很大一个区别在于,对于展开相关联想与想象的要求特别高。这也是我们在诗词教学中需要注意到,反复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强化的。在审美想象的过程中,我们既可以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审美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也可以通过联想,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例如柳永的《雨铃霖》营造了一个悲苦凄切冷清的意境,全词情景交融,可谓是宋词史上空前绝后的经典。词的开头两句写景便透出浓浓的惜别之情,“寒蝉凄切”“留恋处、兰舟催发”。秋蝉声声软,骤雨暮色寒,在这样一个透着悲凉凄切的深秋傍晚,诗人却要与心上人分别,本来就低落的情绪因这寒凉昏黄的景色更添悲戚,甚至暖人脾胃的美酒也抵不过生离所带来的彻骨寒意!那么,下文中“执手相看泪眼”情绪的发泄也可以算由景催生并且水到渠成了。本以为抒情至此已达极致,但诗人又添一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千里烟波,该是像人的思念一样绵长无尽的吧;暮霭沉沉,该是像离别之苦一样让人倍感压抑沉重的吧。水阔天长,再见之期是否也是像那天空一样遥遥无际呢?这两句诗说是写景,实为抒情。我以为,纵观此词上阕,最后两句才是表情的重心所在。“寒蝉凄切”句顶多算触景生情,“执手相看”句是直抒胸臆,那么这句“千里烟波”则是前两句情感积蓄的爆发。但诗人却没有直接描摹这种爆发,而是巧妙的将其隐藏在景色中,匿情于景情更深。初看不觉,唯有细细品味方才了解这景色中深藏不露但又汹涌澎湃的感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巅峰。其实,古诗歌的魅力正在于那难以言传的暗示性上,需要我们去联想和想象,才能很好地感受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美。

三、由不同题材的古典诗词,培养学生感受情感美

诗歌充分展示了人类情感的丰富性和全面性,包括融合其中的对自我的反思与观照、对社会价值的探索与坚守及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林语堂说过,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艺术表达来净化人的心灵。在诗词中,诗人们优美而深情地诉说生命之宝贵,让我们感受到美和人生的丰富与无限。

东晋时期,山水诗田园诗开始流行,到了唐代,游赏山水更成为一种风尚。士人们多有漫游山水间的经历,这也为山水田园诗的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山水田园诗大都清新自然、意境悠远,传达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王维的《山居秋暝》即是其中的典范。空山新雨、明月清泉、色韵清绝,呈现出生命深邃宏远的空寂之感。“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李白,以远游的姿态,“一生爱入名山游”,在他的笔下,天姥山“云霞明灭或可睹”,蜀道“剑阁峥嵘而崔嵬”,“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自然界是那样的气势磅礴,高远无限,狂放不羁,如恢宏的交响乐,响彻亘古。山与水不仅承载了中国文人的苦乐,也提醒后世的学子在身边的自然中捕捉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人自故乡来,是故乡的一部分。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到《古诗十九首》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管是高爵显贵还是贩夫走卒,都会对故乡山水、月影情有独钟。在唐宋文学中,这种情绪多有表现。在异乡的初春,看到“云霞出海曙,杨柳渡江春”的绚丽之境,杜审言仍会“归思泪沾巾”;韦庄在赞美江南美景时,也不忘感慨“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当诗人生活不顺时,更是将家乡当成情感的承载对象。尤其当诗人漂泊在外时,思乡之情便会更加浓郁,温庭筠的“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得最为直截了当而富有深情。宋词中亦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以及“不忍登临高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等。这些诗句不仅表达了诗人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念之情,也能激发学生对故土的眷恋和认知,给我们带来对家的对故乡的美妙的审美感受。

陷入牛李党争的李商隐痛快地说出“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鶵竟未休”,给政坛上的奸佞臣子一记重重耳光。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被“以恩召还”,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为此触怒新贵而再次被贬。苏轼给后人的印象,或潇洒出尘,或安静自守,或童趣未泯。即使因“乌台诗案”跌入人生谷底,他也高吟“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甚至在流放海南,居无安身之处,病无可医之药時,仍保持着“九死南荒五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气魄。……这些诗歌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高贵的灵魂,彰显了主体人格,宣扬了峻洁、挺拔的抗争精神,也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谈谈阅读感受,相信学生一定可以感受到诗词中强烈的审美力量。

以上只是中国古典诗词纷繁多样的审美命题中比较寻常的几例。即便是千年之后的现今,我们依旧可以消融时空,在字句之间为这人类所共通的情感而叹息、扼腕、沉思、神伤、感动、欣喜,感受到这份亘古不变的真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亦是需要由此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进行培养,挖掘诗词中的情感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切景语皆情语,落花啼马总关情。朱光潜在《诗论》中提到:“当情景互生而且契合无间,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诗的境界。”以此推衍课堂教学的境界,当学生内心之情能与诗词之句高度契合,达到“融”的境界,富美感的诗意课堂,在潜移默化的濡染当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诗词诗人情感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情感
“诗人”老爸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愤怒
台上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想当诗人的小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