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用教学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之小说阅读

2020-04-14 04:48赵长河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孙少平翠翠层级

赵长河

阅读体悟近年来关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案例,我们发现偏重思维、审美和文化角度的梳理和辨析,成为一种时尚。固然,这样的梳理和辨析是必要的,也能体现对整本书阅读的整体把握。但是,如果仅仅止于或者把重心置于这样的梳理和辨析上,而没有或者很少相应的体现整本书阅读的语用活动创设,就很可能滑向非语文,因为其他文史类课程也有梳理和辨析的能力要求。笔者以为,整本书阅读指导,还得坚守语用教学这一根本。从语用教学的视角,设计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活动。

首先要说语用和语用教学。曹明海认为“语用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⑴王元华简洁地阐释说“语用教学就是师生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态过程中发展语言和自身的语文教学”。⑵语用,从指向上说,可以指向思维、审美和文化,这是高中新课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一体化体现;思维、审美和文化,蕴含在语用中。从层级上说,可以由小到大,由词句到篇章直到整本书。从指向上说,核心素养四要素要抓住语用这个关键。从层级上说,篇章和整本书中的语用,首先要抓住篇章和整本书的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关键;只有抓住这个关键,其它次一级的炼字炼句的语用,才能不偏离。即以篇章的语用而言,清人李扶九选编的《古文笔法百篇》,强调先整体把握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特色,从而助力整体理解和鉴赏化用这个典范篇章。这本书,是篇章层级语用的代表作。

其次对于整本书阅读之一的长篇小说阅读而言,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的语用层级,也是“整本书阅读”中“整”字的一种体现。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的语用层级,即高中新课标描述的,“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梳理小说的感人场景乃至整体的艺术架构,理清人物关系”。

从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的语用层级而言,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采用了三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一条是孙少平线,一群知识青年追求精神世界提升的艰难历程;一条孙少安线,三中全会后农民追求富裕的艰难历程;一条田福军线,改革开放进程中或明或暗或隐或显的的路线斗争。双水村是三条线索的交汇。

《红楼梦》前五回,呈现一种纲举目张的结构美。其中,通过林黛玉进贾府的章回,让主要人物基本出场。与此类似,《平凡的世界》开头也通过王满银贩卖老鼠药的情节,牵出三条线索的众多主要人物。

阅读《平凡的世界》,我们首先引导学生从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的语用角度,整体把握全书内容。在整体把握长篇小说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次一级语用如某一章回甚至片段读解的准确。缩小范围,集中到孙少平这一条线。如何从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的语用角度,整体把握孙少平这个人物,是需要教者在整体理解全书结构主旨等基础上精心创设的。笔者在指导学生阅读《平凡的世界》时,设置了如下把握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角度的语用活动:与孙少平直接或间接发生关联的女性前后主要有郝红梅、侯玉英、田晓霞、曹书记家女儿、金秀、惠英嫂。如果我们把爱情婚姻用生存、生活、生命三个层次加以提炼,你如何归类与这几个不同女性发生关联时,孙少平的爱情婚姻、人生追求的层次呢?试以小说中相关情节加以阐释。这个阐释型语用活动中包含孙少平的言行,贯穿全书始终,便于读者从爱情婚姻这一个侧面,整体把握孙少平这个人物形象。再如,《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诗会、宴会等情节,请以三个以上宴会情节的变化,阐释贾府由盛而衰的发展走势。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第70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第108回,强欢笑蘅芜庆生辰。此处,有同学因为电视连续剧观剧的激发,甚至有自发的语用活动,把小说中的描写与电视连续剧相关镜头的布景、对话、动作等析同辩异、比较赏析。再如,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也是贾府由表面繁盛向衰颓败落转化的节点,请联系具体情节加以阐释。

整体梳理,整体把握结构主旨、内容构思等,是长篇小说阅读一种起点性的语用能力。

再则,才是我们最应该着力的,抓住整本书阅读中的“本”即“文本细读”,扎实做好篇章和语段层级的语用活动设置,从而守护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性。当下流行的整本书阅读指导,往往止于“整”的梳理,淡化甚至缺失“本”的研读,就是缺失语用角度的活动设置。但我们仍然欣喜地看到有老师在整本书阅读指导中,能够坚守语用活动设置,坚守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语文性。

绍兴中学李莉老师从“基于言语智慧的师生整本书阅读”的视角,精心创设了《边城》整本书阅读语用活动。言语活动(一):“是谁人?”“我是翠翠。”“翠翠又是谁?”“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这样的对话,是“人生此时正初见”的美好。言语活动(二):(1)翠翠……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你个悖时砍脑壳的!”(2)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地问:“二老是谁?”(3)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三个“轻轻”中除了少女的害羞内敛还有不同的微妙心理。言语活动(三):(1)翠翠说:“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祖父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所在……(2)“谁也不希罕那只鸭子!”祖父明白翠翠为什么事不高兴……(3)“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两人皆记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4)凡是翠翠不明白的事,如今可全明白了。翠翠把事弄明白后,哭了一个夜晚。此处,多个“明白”“不明白”的语用中,有多少值得引导学生弄明白的意味啊。言语活动(四):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是《边城》原文及标点。此处,李莉老师设置的语用活动,是引导学生按照自己对小说主旨和人物性格的理解,重新微调句子,添加标点,并进行阐释。大体有三种标点: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样的基于言语智慧的言语活动,贯穿勾连了整篇小说的阅读指导,可以说真正抓住了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本”字,是回归言语,回归语用。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指导,也才是语文的指导。回到《平凡的世界》,笔者在引导阅读孙少平与侯玉英、田晓霞、金秀情感处理的章节时,就设置了三个充分激发学生言语表达欲望的语用活动。针对侯玉英多次发出的示爱信,针对金秀在孙少平矿井负伤破相后真诚的示爱,孙少平最终都写了一封婉謝信。信的内容我们没看到,请根据孙少平的人生追求和他的性格,结合对侯玉英和金秀信件内容的回应要求,替孙少平写出这样一封婉谢信,可以用上现时代的语汇。这两处婉拒,除了共同的孙少平处境的不堪外,心态的微妙差别,是需要真正理解了孙少平的性格后才能准确捕捉和把握的。对侯玉英的婉拒,多的是一份面对困境自强式的自尊,是对身有残疾的对方的暖心和尊重;对金秀的婉拒,多的是一份身有残疾后的自尊,是哥哥对妹妹的呵护和坦诚。

田晓霞到省城报社上班报到前夕,孙少平和田晓霞有过一次两人间的举杯告别,那一次仿佛是最后的晚餐,吃得悄无声息。各自的无以言表的复杂心理描写,就是很值得设置的语用活动。笔者引导学生变换叙述视角,综合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分别描写出这样的心理。这样的语用活动,有助于深度理解人物性格。

总之,针对有老师只是侧重布置学生梳理专家解读的整本书阅读指导,我们要以语用活动加以纠偏。专家的精彩解读观点,能否巧妙地以相应的语用活动,成为与学生的解读相互激荡的资源,是判断这样的梳理是呆板的还是鲜活的依据,是判断这样的梳理是语文还是非语文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用性: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J]语文建设,2015(01).

[2]王元华.语用学视野下的语文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孙少平翠翠层级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翠翠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翠翠的心事
2014—2016贵州英语学考、高考学生认知水平分析
初遇二老傩送
初遇二老傩送
《骆驼祥子》中祥子与《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比较
铁骨柔情——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