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笔写我心:写作意趣三味

2020-04-14 04:48朱友林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2期
关键词:志趣情趣作文

朱友林

当下,不少中学生有惧怕作文的心理已成为不争之事实,几乎少有学生自己主动写作(网络碎片式文字除外)。究其原因,无外乎时间紧张(君不见沉湎游戏的时间在大把大把地虚掷),生活比较单调(熟悉的地方没风景,以为诗一定是在远方),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即便写下来也平庸乏味,于是索性不写。在不少中学生看来,老师布置的作文是硬性作业,我不得不写,写给老师看的,炫几点写作技巧,能得高分固然更好,奢谈什么文以载道,抒情言志?

写作的本初应该是言为心声。据传最早的诗作诞生于文字产生之前,后人记录下来的《弹歌》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描述的是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生活,用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弹”生产制造的过程和“弹”的用途。字里行间洋溢着用“弹”来猎取食物的喜悦心情,拔高意义上来说,全诗表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鲁迅先生甚至认为,最早的文学创作出自于挑担夫的“杭育杭育”,并把它称为“杭育杭育”派。古人劳动时,为了给自个儿鼓劲,就喊出“杭育杭育”的号子,居然被学者们认定为最早的歌词、最早的文学作品。古人当然不知道什么流派、遑论艺术起源了,只是图一时的“快活”:使疲累的心获得一定的缓释轻松而已。

写作一旦偏离初心,就容易堕入桎梏:掣肘于淫技,耽溺于言语。我笔写我心,写自己想写,说自己想说,就能打开写作者倾诉的天性,学生也就不至于“为赋新诗强说愁”了。那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放手不管,无需引导了呢?显然不是。通篇胡话呓语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写作还是要追求一定的意趣的(此处可能有意回避立意、中心等术语)。考查经典的文字(以入选人教版教材课文为据)我们不难发现,为文意趣有三味:真正的写作一定会记录“我心所向”——欣喜于日常的小点滴,记录下生活中的“情趣”;感慨于平凡中的坚守,抒发一下自己的“志趣”;见诚于独到的发现,引发同道遐思的“理趣”。

一、我笔写我心——情趣

日常生活中,鸡毛蒜皮的“苟且”居多,如果斤斤计较于平庸琐屑,你会觉得生活太过单调,作文难免有“无米之炊”的困扰。但是如果你作为生活中的有心人,用心去体味生活中的丰富多彩,你就会发现生活颇富情趣的一面,写下来,也许就是一篇令人莞尔的文字:把自己的快乐通过文字传递给读者,何尝不是乐事呢?

先看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莲叶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诗中的小娃天真无邪,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得忘乎所以,划开浮萍跑回家,却不知道湖里已经留下一道清晰的“作案”痕迹。这样的场景活色生香,极富情趣,相信没有谁读到这儿会想着去追究稚儿的“罪责”,也不会想到“铁肩担道义”而指责作者的“全程实录”。

再比如节选自沈复《浮生六记》的《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夏蚊成雷,人不堪其苦,而年幼的作者异想天开,将它想像成“群鹤舞于空中”的动人图景。随后他 “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鹤唳云端”,不禁为自己的小得意而“怡然称快”。生活中我们也许会讨厌蚊虫的侵扰,但小作者却能“创造”生活:凭借想像而“放大”了的图景,化丑为美。作者囿于家居,渴望见到大自然风光而不得,于是他又通过想像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丛草想像成树林,虫蚁想像成野兽,把高出的小土块想像成丘陵,把低陷的小土块想像成山沟,这使他获得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天地,可以饱览“大自然”的风光。有一天,有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在年幼作者的想像中就成了两兽在树林里相斗,使他看得格外入神;不料一个“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伸舌,将两兽尽吞入腹中。年幼的作者被吓得六神无主,待到清醒过来,幻觉消失,才发现此前那个“庞然大物”只不过是一只癞虾蟆。他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他惩罚癞虾蟆,可能含有为两小虫复仇的意思,但从“驱之别院”一举来看,主要原因是它破坏了自己的审美情趣。

再比如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篇目最多的鲁迅先生可谓是写作童年生活的圣手,在不少作品中表现出浓浓的生活情趣:不必说《阿长与〈山海经〉》里的正月初一“福橘”的讶异,也不必说百草园的斑蝥后窍喷雾、三味书屋课上描图课下寻蝉蜕,单说《故乡》“平桥村王国”有几多乐趣几多欢笑。日常小伙伴们的“忤逆”,老牛的“欺生”写得兴趣盎然,尤以“归航偷豆”的情节引人入胜。

(1)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2)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

(3)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4)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这里的小伙伴鲜灵活现,跃然纸上。有傻气,做傻事、蠢事,闹出种种笑话;有乐趣,贪玩、寻开心;但更多的是有情趣,表现为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对族人的乡情,反映出来的是地道的童真、童心。深味之还不难发现其间的意趣: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探索、发现、刨根究底;从趣事中体会道理、得到启示与反思。

生活中委实太多富有情趣的事,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和创造的心。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就要激活学生“发现”和“创造”这两种动能,让学生自主地表现生活。

比如同样是写身边的蚊子(适逢暑假之后,对蚊子的感受还“挥之不去”,“忘却的救世主还不曾降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生活情趣的点滴),我让学生回忆与蚊子的有关点滴趣事、傻事、窝囊事等等。学生交流是在欢快愉悦中进行的。有同学当场就有了口头作文,更多同学回去写了不错的片段作文,有好几位写出了有分量的文章。其中一位同学模仿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写他奶奶抓蚊子如何厉害,无论黑暗中还是灯光下,练就一手“手到擒来”的绝活,其间平时的笨拙,与抓蚊子时的迅捷形成对比,颇富传奇的神技背后是对子孙的亲情守护。后来我请作者“创作谈”,他说有生活中的“影子”,但略作夸大,并且融入了同学们交流时的一些趣点,写出了这样一篇情趣盎然的文字。

二、我笔写我心——志趣

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度被奉为写诗作文之圭臬,诚然,“为时而著”多少有点“代圣贤立言”的味道,但这句古训启示我们,写文章要能关注自己身处的时代,与时代脉搏共振。这种为文之道,关切社会,自觉地肩负起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和使命是难能可贵的。我们所熟知的《卖炭翁》等等无疑贯彻了这种理念。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表面上是说,事物碰到不平就会发出声响。实质上藉此比喻人遇到不平的事情,必然要奋起有所申诉和陈述。《马说》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韩愈身处不平之境夫子自道,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其间愤懑、讽刺、针砭和控诉,委曲深致,尺幅千里。白、韩二人大纛揭橥,有主张有实践,彰显了二位的志趣。志趣之于文章,就如同孟尝君门客冯谖的弹铗歌鱼,“诗文之道,或代圣贤立言,或自抒其怀抱,总要见得到,说得出。”(清·杨振纲《诗品解》)也就是说,先贤的文字,无论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比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还是“以物喜、以己悲”夫子自诉,比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或直白或曲致表达自己的志趣。

怎样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志趣呢?

《答谢中书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比肩谢灵运,神寄山水的自得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领略月下神韵,非我等闲人能参透。

《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为自己的政绩,为自己的主张,为自己的文笔,我们能想见醉翁一脸的小嘚瑟。

《湖心亭看雪》:“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故意压低声音的喃喃,我张岱故意装作听不见,明明不在一个频道的互相瞧不起,却很受用:我就是一个痴人!

《沁园春·雪》:“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不管毛泽东是如何自注为“无产阶级”,但字里行间已难掩伟人那种自带光芒的气质和卓尔不群的抱负……

这些文字或直抒胸怀或假人为词,都表达了作者的那份独有的情志,试想作者胸无志趣,笔下怎能有如此鲜活的文字?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艰辛,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了“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平生之志”的誓言。而“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他少年时代常常自诵励志的话,只是在《岳阳楼记》中再一次呼出,才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家国情怀是其坚定的信念,终身践行,吏涯沉浮,始终未改。为文,“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灵乌赋》);为诗,“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为书,“挺劲秀特,肖其为人”(清学者高士奇评语)。古代文艺理论有一个“知人论世”的说法,要想真正读懂一部(篇)作品,要了解这个作家的为人志趣是很有道理的。

作为中学生,可能让其忧国忧民有点勉为其难,但关切时事,与时俱进还是必要的,毕竟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时代已不合时宜了。南京市中考作文题《今日真好》,有一位考生就放眼世界,关注国家民族的发展,国运昌盛无论是也门撤侨,还是索马里护航,还是当前经济形势等等与过去的被动挨打形成对比,最后感慨“今日真好”。由于其格局宏大,文字磅礴,我们在批阅的时候直接由一类文打成满分作文。当然,个人的志趣不同,“今日真好”完全可以写得千姿百态,爱好读书的,可以与书有关;喜好旅游的,可以写旅途见闻;享受田园的,自然可以写乡村情结……要言之,中学生要涵养自己的家国情怀,立足于时代,培植自己的兴趣志向。“志”者,小而言之,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心怀美善;大而言之,要有主流的理想信仰,心系天下。我手写我心,不论作文命题如何变化,都可以在文中呈现自己的志趣。一言以蔽之,文如其人,志趣是文章之魂,更是人之立身立命之本。

基于此,我主張习作,尤其是考场作文不妨多写一写自己志趣所在,写自己熟悉的,乃至于精通的领域,自然是驾轻就熟,手到擒来。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有一次在南京讲座中就提到自己的女儿高中期间,逢作文必写自己的钢琴生活,可不可以?黄老师笑言:语文老师的孩子语文考不好不是好语文老师。我有一个学生,对李清照特别痴迷,可以说是标准的李氏粉丝,对李清照的生平、诗作都熟稔于心,所以每每作文,言必称李清照,或仿拟,或穿越,最不济还来两句李清照的词句,自得其乐,也让我时隔多年还记得这位女学生、小才女。所以说,中学生写作不妨为自己辟出一块兴趣志向的“自留地”,深耕细作,用心经营,必能结出属于自己的硕果。

问题是现在有不少中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能不能写进作文?我认为我手写我心,何尝不可?但事实上有些作文写得是很生动,只是与传统教师有隔膜,难以“取悦”教师,很难拿到理想的分数。破解这一块,可能还任重道远,一是教师要剔除有色眼镜,将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一棍子打死;二是写作者需要从游戏中传递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而不是简单地呈现游戏的内容。

三、我笔写我心——理趣

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感性的认知,写作者往往都是情感丰富的人。有人戏言:在街上有美女看了一眼,也许就能诞生一首“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的诗。中学生作文意趣少不了生活的激情,但更多的时候需要理趣观照。所谓的理趣,按字典的解释有两个义项:义理情趣和思理情致。我们借用过来,就是说在作文中,一是敢于理性的表达,或发表对人对事的看法见解,或有根有据地思辨反驳,亦即传统意义上的论述、论证性的文字;二是敢于理性的思考,研幽辩物,发常人之未发,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说:“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我把它归结为传统意义上的一事一议、托物言志类的文字。

先看教材中充满理趣的文字:

《敬业与乐业》:开宗明义: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首先要有业,再谈敬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而“乐以忘忧”的“乐业”才是人生更高 的境界和价值。最后用“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对自己的观点做了总结。主旨鲜明,层次清晰,很好地体现了议论性文章“说理”的特点。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果没有站在狭隘的民族立场,而是态度鲜明地谴责和批判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这就是尊重文明,这就是人类良知,这就是理性思考的高贵!

《精神的三间小屋》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说理,表达了作者关于建构精神世界的观点。

《论教养》通过生活中大量实例来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着眼于生活中有意味的小事,得出有积极意义的感悟。

……

生活中少不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发表观点就要立场鲜明,持之有据。虽然以“理性”二字搜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查找不到;但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却多达10处,单列一个“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可见,“能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语文学科成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我手写我心自然不能抑制这种生长,尤其是初三阶段,我们要认知理性思维,濡养义理情趣,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再摘要以下篇章——

《走一步,再走一步》主体部分写了自己小时候在悬崖上的一次“脱险”的经历,最后却道出一个人生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

《紫藤萝瀑布》由眼前紫藤萝瀑布的辉煌忆及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進取的。一如紫藤萝的花朵,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的虽然只是一次历险,立意却很高,富有教益。由一件往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成为一笔精神财富。这给我们一个启示,生活中要善于感悟,要善于从事件中悟到道理。哲理是有普遍意义的,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紫藤萝瀑布》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清·王国维《人间词话》)这类托物言志的写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

相信我们在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遇到一件事,看到一个物,情动于中,我们就会有发声的愿望,而这正是触发我手写我心的原动力。学校主席台旁边有一棵梧桐树,因虫蠹而截肢,谁知秋天以降,在残留的躯干上竟然长出了一簇簇的新枝条,我就引导学生模仿《紫藤萝瀑布》去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先去观察,试着用生动的语言再现情状,然后进行理趣培育:由此及彼你想到了什么,要求关联自己际遇。最后写出来的文章有不少都像模像样,其中最优秀的两篇经推荐发表在《全国优秀作文选》上。

我手写我心,主张自由写作,独抒性灵。但从写作教学价值上来说,老师的责任在于引导写作者要有写作的意识。文以载道,这个“道”显然不是过去一统的儒家思想了,而是要在文章中传达出某种意趣。意趣何在?关注生活,留意生活中的丰富多彩;积累素材,积累情感,丰盈生活,努力开掘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习先贤的情趣气度,确立自身的兴趣志向,兀兀穷年,对写作来说,此中有真意。学一点理性思维,抽象逻辑,辨伪去妄,提高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促进中学生的拔节成长。意趣之情、志、理,或一或兼,贵在引导中学生习作写出真感受、真体验、真思考。

猜你喜欢
志趣情趣作文
重阳有感
爱情趣数字
夕阳晚秋
“zhi”趣盎然话数学
浅谈儿童钢琴弹奏“三趣”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四格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