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十省会城市比较的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供给研究

2020-04-14 05:02徐鹏霄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期
关键词:运营开放供给

徐鹏霄

摘  要:全民健身场地是发展体育事业、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依据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数据,选取了2018年建成区面积前10位的省会城市,从场地设施及人力资源状况、开放程度和投资运营等角度进行对比,以突出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并提出改进策略。

关键词:全民健身场地  供给  开放  运营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1(a)-0179-02

全民健身场地是实现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物质保障,不仅能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对发展体育产业拉动内需有着促进作用,因而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04—2013年是健身场地发展建设的黄金1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各地区在大众健身场地的数量规模、投资管理等方面均有突破。201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新阶段(2016—2020)的全民健身计划,沈阳市政府随后在12月制定了相应实施计划,将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列为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包括升级和维护健身设施,加大开放力度等。2018年住建部的数据显示,沈阳市已是省会城市中建成区面积第7位的城市,对于沈阳市来说,城市化面积相近的城市更具参考价值。本文选取建成区前10位的省会城市进行对比,以明确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供给的水平,突出新时期场地建设的问题和不足,有助于计划顺利实施和2020年一系列目标的达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的供给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了有关全民健身场地供给和普查现状的文献,10个省会城市用到的场地数据来源于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

1.2.2 数理统计法

应用Excel 2007对场地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的规模

截至2013年底,沈阳市共有10503个全民健身场地,总面积9834848m2,健身器械40806件。以同期沈阳市统计局公布的常住人口825.7万人计算,平均每786人拥有一片场地,人均场地面积1.19m2,每202人拥有一件健身器械。而同期全国平均每828人拥有一片场地,人均场地面积1.43m2,平均每378人拥有一件健身器械。场地从业人员指在体育场地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体育总局在2005年将其纳入国家职业大典,编制了职业标准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以规范管理。

2.2 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的分布

截至2013年底,沈阳市共有966个室内健身场地,占场地总数9.2%,室外场地9537个,冬季的低温和雾霾不利室外锻炼,室内馆作用明显但比例过少;从城乡分布来看,沈阳市共有城镇健身场地16315片,占比90%,其中半数分布在了5个市区(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铁西区、大东区)。乡村场地1812片仅占10%,农村体育资源较城镇严重匮乏,发展滞后;从场地归属系统来看,教育系统的场地多达9937片,占比54.8%,其他系统7885片,占比43.5%,体育系统305片,占比1.7%,即沈阳市超过一半的场地。

若按用途分类,健身路径用地数量最多,占到总场地数的50.5%。数量排第二位的是篮球用地,2111片场地占到总场地数的20.1%,篮球作为男性居民锻炼的主要形式,场地利用率较高。除篮球外的大众球类场地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乒乓球场地560片、排球场地270片、网球场地201片、羽毛球场地111片和足球场地91片。

2.3 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的开放状况

在10個城市健身场地2013年开放状况的对比中,成都市的开放率最高,不开放场地仅占12.5%。开放率最低的合肥市有1/3的场地未开放。沈阳市健身场地的开放率居于中游,未开放场地2952个占到28.1%,但未开放面积达到了总面积的一半,说明有一半的健身空间可挖掘。

按归属系统划分,由于各自职能不同,沈阳市体育系统场地的开放率最高,教育系统场地的开放率最低。单独就教育系统来看沈阳市高校的760个场馆中未开放占比81.3%;中专中技院校的89个场馆中未开放占比87.6%;中小学的1942个场馆中未开放占比88.8%。可见教育系统场地集中在中小学,但相比高校,中小学场地担负着更多的教学职能,实行开放的难度更大。

2.4 沈阳市全民健身场地的投资运营状况

目前我国部分健身场地的经费来源已由全额拨款改为差额拨款,财政拨款在支持场地的惠民开放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单纯依赖财政拨款,多种经营增收意识淡漠,会造成经费短缺和场地资源的浪费,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由十省会城市2013年投融资对比可知,各城市健身场地的市场适应能力不同,西安、南京、广州、沈阳、合肥和乌鲁木齐6市的运转经费仍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余4市拨款和自筹数额相差不多,郑州和成都2市的自筹经费已超过政府拨款。

3  结论

3.1 沈阳市体育资源供给充足,管理水平落后于硬件条件

与我国平均水平相比,沈阳市人均场地和器械数充足,人均场地面积偏小,健身空间略拥挤。观众席数量充足,能满足市民的观赏需要。相比其他省会城市,沈阳市的场地从业者数量和比例明显不足。

3.2 沈阳市健身场地的分布不均且类型单一,开放情况较好

场地分布上,沈阳市分布在室内的和农村的场地过少,半数以上的场地分布在了各级学校。场地用途比较单一,健身路径用地和篮球用地最多,占到7成以上,难以满足锻炼需求和刺激消费。

3.3 沈阳市健身场地投融资以财政拨款为主,单一运营模式不能适应市场

场地投融资中,沈阳市财政拨款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民间资本参与度逐年下降;运营方面,采取委托、合作运营的场地比例在10个省会城市中最低,当前的体育行政单位管理模式缺乏市场竞争力,阻碍市场开发,造成场地闲置,减少经济效益。

4  建议

4.1 场地及设施需兼顾质量,提升场地管理水平

增派社体指导员,对即将投入使用的设施加强质量把关,及时更换社区的松动器械,增建高使用率器械,杜绝场地被占用,在社区集中的位置开辟新健身点,缓解健身空间拥挤。

4.2 合理规划场地类型,增加场馆开放程度

规划场地建设方案,需先明确居民实际锻炼需求,避免用途单一。室内馆数量不足可尝试一馆多用,提高利用率。重视农村体育,保障农村居民健身权利。

4.3 探索新运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沈阳市场地行政单位管理模式的改革,多元化资本投入融资,将是未来场地建设的必然趋势。采取多种运营模式融合,如企业、事业型融合的自主运营,可以充分发挥2种运营模式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孙雷,于卫军.辽宁省沈阳市和大连市体育场地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0,32(3):3-5.

[2] 张路.沈阳市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现状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6,38(6):20-24.

[3] 钟华梅.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2):37-41.

猜你喜欢
运营开放供给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房地产项目运营阶段的成本控制
妇幼保健机构成本效益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