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会重构公关行业吗?

2020-04-16 12:50黄明胜
国际公关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关重构内容

黄明胜

重构之说短期内能倒逼变革,但不会形成根本性的趋势。放眼未来,还需要同步锤炼艺术的一面,注重内容,夯实竞争力

回望起来,“公关第一、广告第二”曾经掀起的浪潮和热议,就如同某种无法再现的辉煌。虽然当时这一议题之所以蹿红,其实是基于某种误读或书商夸大其词的炒作。但不言而喻的是,彼时的公关的确有自己的力量感。

时至今日,古典公关时代的秩序感早已不复存在。越来越多的外部力量介入,冲击着越来越窄化的公关生态。一方面,公关与广告或其他相近品类的融合越来越快。很多公关的活,现在并不都是公关公司在干,公关公司干的活,也并不都属于传统的公关范畴。尴尬的是,一向擅长于说故事的公关公司或公关从业者,有时候会突然发现自己无法表述清楚“公关是谁”这一看似简单的命题。而另一方面,公关发展模式似乎越来越单薄,想象空间缺乏,一点儿都不性感。

更现实的是,虽然整个公关市场的蛋糕仍在逐年做大,但似乎头部公司普遍陷入增长困境,腰部公司尽管仍在增長,但增长幅度也在放缓。在此背景下,一些公司宣布向技术做战略转型,赢来一片欢呼。的确,颇有传统意味的公关,有了“技术+”概念,的确有意思多了。有专家也认为,技术或将重构公关行业。

必须看到的事实是,技术的确正在改变公关行业。因为公关沟通的信息、场景、介质、内容、形式,都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这种变革一定程度上激发了需求上的兴趣,然后开始传导到公关生态链。大多数公关公司开始适应,从人才到架构再到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每个层面都在紧张而忙碌地适配。

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否愿意,也不管适配起来的痛苦程度,绝大多数公司都被动地卷入这一轮技术洪流,实现了或轻或重的技术布局。尽管技术赋能公关已成事实和越来越显性的未来趋势,但技术将重构公关行业的结论,理性推断起来仍然是比较匆忙的,且在逻辑上有一些站不住脚的BUG。因为重构意味着完全从底层颠覆,推倒重建一套游戏规则。

我们看到,大多数鼓噪这一论点的,都是基于营销技术这一基础展开。而这可能就是最后结论产生偏颇的关键,因为把公关等同于营销,或者公关从属于营销都是一种误会。虽然今天的公关业务的确已经倾斜了很大的资源和比例去支持营销,但公关本质仍是对于核心受众的认知管理,是基于交流和信息而展开的。战略公关、危机公关、媒体关系构建甚至在西方纳入公关范畴的政治游说,都和技术是弱连接。或者说,技术可以带来新意,但并不是底层逻辑和本质因素。

再就是,现在流行的技术可以让公关内容更为立体化和丰富化,但并不足以形成内容科技。因为内容不仅关乎场景、载体、介质与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容设计和内容制定。而这,却是最难标准化的。科技对于内容最大的改变,或许应该是基于技术优势而带来的海量样本和精准数据,内容依托于这些数据抓取而更为准确和有效。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不是决定性因素,内容创作更需要综合语境、社会情绪及专业判断展开。

因此,公关行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不太可能会形成技术的单边市,而更可能是“一面艺术、一面科技”的双轨市。科技迭代和进化是一个层面,而公关与传播,本身对话术、沟通、信息、内容、审美、尺度等仍有精湛要求,仍然是要基于人的洞察与智慧展开,近乎于一门艺术的不断修炼。

所以,对于公关生态而言,技术赋能已经彰显,技术布局势在必行。但与此同时,也不用太迷信技术的力量。重构之说短期内能倒逼变革,但不会形成根本性的趋势。放眼未来,还需要同步锤炼艺术的一面,注重内容,夯实竞争力。

猜你喜欢
公关重构内容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北方大陆 重构未来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主要内容
论中止行为及其对中止犯的重构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