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要警惕“高压锅效应”

2020-04-16 12:50徐茂利
国际公关 2020年1期
关键词:王总高压锅公关

徐茂利

高压锅效应有两大害,一方面会麻痹企业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是一旦危机发生,不管企业大小,一概通杀

2020年伊始,新晋第一位“网红”,出人意料地落在了一家创业公司的王姓管理人身上,不过是负向的。

这位创业者要求公司的两位设计师,每天要出100+50张海报图,相当于上班时间内每3分钟要出一个作品。这明显不合常理的工作要求被微信截图曝光后,“得罪”了几乎全中国的设计师,设计师们帮助同行的方式很有行业特点,王总的照片被制作成了各种表情包,井喷似地在网上传播,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和知乎全站热榜,红了。

王总公司的背景也因此被迅速挖掘出来,这家位于深圳的创业企业实在是一家小公司。王总“会奖旅游行业奇迹女王”的美誉,也更多只见于企业的自我宣传。

这么一家小公司,怎么就能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呢?有评论分析说,舆论对王总的反感,不仅止于其不合理的工作安排,她言谈话语中颐指气使地夹带的“设计行业从来都是加班的”、“我们这里不是国企”等职场毒鸡汤,才是引发公众对其不满的缘由。

王总后面一位“猪队友”还火上浇油。事发后,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不是化解冲突,而是站出来表示,让员工每天“先做100张图试试看很正常”,“想留下呢,就好好把工作做好,想走呢,我也不勉强。”这让热点迅速溢出,从对公司管理作风和设计师行业工作状态的不满,变成了对变相裁员劳资冲突的抨击。

这事就大一些了。

勞资冲突是当前社会最关心的热点之一,2019年度影响较大的危机公关案例中,网易逼退生病员工、华为251事件、神州优车霸王裁员等都引起过轩大波。不景气的预期下,连马云都讲“未来每年要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劳动权利保护,那是相当的敏感。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小企业如此赤裸裸地耍流氓,这相当于拔开了舆论高压锅的排气阀。这一轮危机过后,王总的创业形象和这家创业企业的品牌,怕是剩不下什么了。

近年来,舆论场出现了一种高压锅效应,危机常常不是经由“发生,发酵,井喷”的波浪型传播形成,而是出现了一种“不在沉默中消灭,就在沉默中爆发”的新形态。高压锅效应的形成与互联网治理、传播平台发展、媒体格局演变等都有关系,具体到企业危机管理上,带来两个后果:一是危机发生的数量减少,企业对防微杜渐的敏感降低;另一方面,一旦发生,危机发生的烈度和强度迅猛异常,应对起来手足无措。

高压锅效应对判断危机发生的趋势、烈度和强度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对危机的定性常常会被怀疑。有的事看着很大,但实际上没传播开来。有的事觉着应能侥幸过关,但没准就换回来当头一棒。更有甚者,会好事办成坏事,把危机公关变成公关危机。如2019年底,鸿茅药酒获中医药协会颁发的“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奖事件。

在高压锅效应下,舆论场中危机事件绝对数量减少,但趋于突然爆发。《红楼梦》里探春说过:咱们这样人家,若被人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企业经营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最大的危机,都是自己作出来的,而后还不自知,缺少防微杜渐机制。须知,高压锅效应有两大害,一方面会麻痹企业的危机意识,另一方面,是一旦危机发生,不管企业大小,一概通杀。公关前置的意识不可或缺呐。

猜你喜欢
王总高压锅公关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隐秘的“武器”——高压锅
高压锅
向“黑公关”说NO
农资届公关指南
“王总”发令转钱职员听令受骗怪谁
——辽宁锦州某公司被骗案
高压锅“感冒”了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