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与学校特色文化的融合探究

2020-04-16 04:03赵华利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融合

赵华利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教育部门对于学校文化建设的要求逐渐增多。处于新时代背景中的各个学校,需要全新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结合本地区独特风俗文化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创建满足教书育人需求的学校文化。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传承客家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创新特色学校文化,但学校在融合、传承客家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文章主要探究客家文化传承与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融合,指出在建设学校文化时,可结合地区资源,深入研究客家文化,并完善学校文化机制,为客家文化与学校特色文化融合提供支撑。

关键词:客家文化;学校特色文化;融合

客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客家山歌、家训和客家人等先进事迹,无不展现出了客家人所具有的独特生命力以及正能量。客家人还具有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爱国敬业、友善待人以及忠孝廉节等诸多优良传统,这些品格都具有较大激励、教育以及凝聚的社会功能。学校所具有的校园文化作为现今社会主义的载体,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学校结合客家文化建设创新学校特色文化,有助于学校更好的培育学生,为国家提供更多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一、深入研究客家文化,获取丰富教育资源

我国客家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功能,学校想要更好地传承客家文化,并建设优秀的学校特色文化,就需要深入研究客家文化所具有的内涵,并挖掘更多文化育人的资源,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素材以及基础。

(一)争取支持,构建平台

学校想要将客家文化更好地融入学校建设中,就需争取政府对学校文化建设的支持,从而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并且,学校还需要积极构建科研平台,将更多的科研力量吸引到学校内,通过吸纳更多的研究学者以及客家文化传承人员,构建出专业、科学的文化研究小组。学校通过构建科研平台、成立小組,不仅可以提高学校内的科研能力,还可以解决客家文化教育时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好地建设学校特色文化。

(二)深入挖掘,去伪存真

首先,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多方资源,深入挖掘客家文化,并对可能散落、遗失在民间,被忽视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其次,由于客家文化较为丰富,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遵照批判性、吸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用科学的方法以及手段,对客家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处理,从而挖掘出更多具有时代价值以及社会意义的文化。并且,学校通过对这些文化进行精炼之后,可以编写出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教材,并为学生发放全新的学习资料,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客家文化内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以及文化素养。

二、完善学校文化机制,提供文化创新支撑

学校想要实现结合客家文化建设学校特色文化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完善当前学校运行的机制,并探索有助于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从而提高学校的文化结合能力。

(一)构建景观新文化

学校内的环境作为学生日常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场所,客家文化通过借助学校文化环境载体,在建设学校文化中发挥出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客家地区所具有的人文景观内容,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物质文化,从而发挥出景观文化的育人作用。此外,大部分客家文化都可以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参考,像学校内的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场所,都可以结合客家文化中的客家土楼展开构思、建设。如我县的华侨中学,每栋教学楼和宿舍的建设就非常有客家特色,白墙灰瓦坡屋面,彰显了客家建筑文化特色。并且,学校还可在校园内建设部分著名的客家名人展览馆、文化长廊等人文景观,使学生通过观赏、了解更多具有客家文化的内容。

(二)探索教学新路径

课堂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平台,学校需要充分发挥课堂所具有的渠道作用,从而将客家文化更好地融入学校建设中。

首先,学校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于学生的生长发展比较缓慢,需要经过周期性的培育才能有所收获,无法像工业制造一样迅速造出完成品,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特点。所以,学校在开展客家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入难、因人而异的原则,尽量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客家文化产生的兴趣,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其次,学校可以在校园内大面积开展成立客家文化兴趣班,从而开阔学生的客家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以及掌握。现在的学生,从踏进学校开始,就用普通话和同学、教师交流,甚至回到家和家长也用普通话交流,导致很多客家孩子连客家话都不会说。客家人有句老话:“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所以在客家文化兴趣班上,就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好客家话,用客家话来交流对客家文化的了解。与此同时,学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将客家文化合理融入教学课程中,从而发挥出课堂在客家文化中具有的传承以及创新作用。教师在课堂上用一些客家谚语,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会正确地做人和处事。最后,学校需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体验式的教学课堂,并通过添加多媒体手段等趣味性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教学。教师也可以将客家文化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完美穿插在课堂教学内容中,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为学生更好的阐释客家文化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客家文化。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文化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作为学校所具有的基本职能,学校需要充分利用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内容,通过融合更多的传统文化,开展高质量的育人工作。此外,学校想要传承、结合客家文化,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内容,还需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将客家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文化中,从而形成具有客家文化以及学校特点的特色学校文化,从而充分发挥学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想要传承客家文化,并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内容,不仅需要建立相关的科研平台,还需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从而将客家文化充分融合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部分。

参考文献:

[1]黎明辉,王经北.新时代上犹客家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7).

[2]郭晓云.客家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策略探究——以龙岩学院为例[J].龙岩学院学报,2018(06).

[3]范志芬.新时期在客家文化背景下的红色文化弘扬问题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14).

[4]曹颖,张延春.霍山风景区大学生艺术实践的探索与研究[J].北方音乐,2018(11).

[5]赵永军,王沙莉,陈文武,张景,尹杨平.客家文化导向下的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河源客家文化传承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04).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