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现状和解决策略

2020-04-16 13:30蒋燕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方法阅读能力解决问题

蒋燕

摘 要: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是对学生所学计算知识、基础概念的实际应用,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尤为重要,而低年级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起步阶段,抓解决问题更要从低年级开始。教学中结合具体案例,深入探讨分析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现状,并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提升解题的能力、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解决问题;学习兴趣;阅读能力;学习方法

解决问题是学生对所学计算知识、基础概念的实际应用,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从解决问题教学发展进程来看,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起步阶段,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合解决问题的基础,是能否掌握好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由此可见,教师应关注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谈谈看法。

一、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存在的教学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所感知的生活面较窄,又活泼好动,思维易发散,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需要运用所学到知识和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二)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识字量比较有限,阅读理解题目语意的能力不高,只要有不认识的字就不能通顺读懂题目,这也成为学生读懂题意的干扰因素,自然就不能做题。

(三)不讲究学习方法

低年级学生进入校园的学习时间不长,自身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相对有限,更谈不上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而且缺乏科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更难做好解决问题的题目。

(四)学习自信心不足

低年级学生对外在依赖性非常大,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有的学生拿到题目,紧盯题目,手指紧抓着笔,像是在冥思苦想,实际没有读懂题目,有的学生笔头停住,然后寻求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实际上,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所设计的题目、给出的条件、考查的算计是比较简单的,而学生无从下手的原因是自信心不足。

二、小学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建议

(一)创造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要创造不同学习条件、提供不同学习环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表格、图画、情景对话、图文结合等。而这些多样化的方式所表达出来的内容中也蕴含很多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的直观思维决定了他们会对图片、情景中人和事物产生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题目的数学信息和学生兴趣点相结合,培养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二)借助方法,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提高学生阅读题目的能力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阅读能力高低。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明显。新教材一年级解决问题主要是以情景图为主,到二年级在图片的基础上加上了文字,数学信息就蕴含在图片和文字当中,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多、阅读能力不高,要读懂题意是比较困难的,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理清已知条件关系、已知和未知条件之间关系,这样自然就不难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数学阅读能力?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培养学生认真听题读题的习惯;二要培养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三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低年级的学生很难自主细心地读完题目,教师在平时课堂中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教师读,学生认真听,还要听得懂题目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把题意复述一遍或者是自己跟他人合作交流说一说。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既有利于学生理解题意,弄清楚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也可以积累学生数学语言,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三)重视方法的掌握,提升解题能力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學会认真审题。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编排特点:一年级主要是图片信息为主,二年级开始在图片中基础上会穿插文字说明,不管哪种方式,都要求学生认真地思考,在题目找出已知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把图片和文字相结合来找信息。

第二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低年级中解决问题数量关系比较简单,一年级主要是总数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而二年级是每份数及份数和总数之间的关系。而这些数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无味的。教学中可结合例题或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如一年级上册教材P25例题,在读懂题意的情况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树上原来3只松鼠加上跳上来的2只,合起来就是5只。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有意识地让学生领悟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在平时潜移默化的训练中把最基本数量关系渗透给学生,当学生再遇到用加法解决问题时,就能很快理清数量关系,掌握解题的思路。

第三要确定算法。确定算法是解决问题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学生搞清楚题目中已知量与已知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之后,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把数学问题转为数学式子。

第四要学会检查结果。《数学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提到“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新教材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是按照“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开展的。很显然,“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解答正确吗”都是要求学生要学会检验结果,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回顾解题思路,每一步的计算是否合理。

(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条件,自信心对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学习的毅力,进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标也明确提出,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就会增长学习的自信心,成功次数越多,获得的自信心越强,学习的兴趣也越浓厚。解决问题学习过程需要学生主动地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

新教材中大部分解决问题都是来自生活中的情景,低年级学生缺少必要生活体验、思路不开阔,不能准确理解生活中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强。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学生评价方式上,教师可以在班级里可通过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对问题要勇于思考、敢于质疑、勤于解决,尽可能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教学方法上除了教材中运用已知条件入手,从哪些条件可以解答哪些问题,还可以从“问题”入手。因题目所呈现信息较多,低年级学生不容易抓到有用的信息。这时更适合从问题入手,学生“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是由“问题”引发并围绕“问题”而展开的。所以“问题”是“解决问题”学习最关键的要素,再在题目中找与问题相关的条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教材的实际学习内容为基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学习良好的自信心,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科学且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价值并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学习方法阅读能力解决问题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小学音乐快乐学习的三种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析
论高中物理电路知识的学习方法及解题思路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意义及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