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学案导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2020-04-16 13:30李惠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学习方式学生

李惠芳

摘 要:导学案设计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并在使用中经过不断调整、修改后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学案导学辅助教学,能让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变等待式学习为体验式学习、变独立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案导学;学生;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更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和完善学生学习方式,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的重中之重。

一、变接受式学习为发现式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一直以学生接受知识为目的,而新课标提出:“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自觉导入新课或者是复习旧知识,承上启下进入新的知识结构中,或者是利用小学数学更有价值的问题来导入新课,或者采取类比、推广等手段自然导入新的知识结构,从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发现的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小学数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在小学数学学案导入中,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具备什么生活经验,有哪些事例或者经验是让学生容易接受,如何让学生加强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的掌握。比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设置生活中应用场景的问题:笑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购物,笑笑买了一双80元的运动鞋和34元的玩具盒,妈妈给售货员阿姨200元,应找回多少钱?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要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学生会主动想要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不再是等待着教师来解答。

其次,教师应利用导学案,根据课堂所学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学生可以在小组和班级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探究“2的倍数特征”的时候,教师在课件中出示问题:找出100以内“2的倍数”,用红色笔涂色,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特征。让学生拿出导学案,根据自己找出的数,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过程。接着让学生反馈,选小组上台展示导学案,说一说小组的发现。最后由教师梳理总结:个位上是2、4、6、8、0的数都是2的倍数。再比如,在探究找因素的过程中,教师在导学案中可以抛出问题:你找因数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做到把一个数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呢?然后组织学生争辩,最后由教师梳理总结。

如此通过分析问题和不同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学习思考和自我探究,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一定的学习兴趣,变接受式为发现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变等待式学习为体验式学习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为了找到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深入钻研教学手段和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等待着教师传授知识,而导学案的设计让学生提前预习,自主地体验新知识。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薄弱,需要培养他们自主预习的学习能力,教师需要设计好导学案,提前布置预习作业。对那些通过预习,导学案完成比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预习不到位的学生要及时鼓励和指导,形成良好的预习氛围。教师也可以根据预习作业完成情况来掌握新课知识中学生的难点,从而更加有目的地教学。为了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可以组织小组之间的比赛,看哪个小组通过预习,能够把导学案完成得最好。为了让学生慢慢投入预习过程,教师要做好监督和监管工作,在教学中有足够的耐心,时间久了,学生自然会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有的数学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深层次的数学道理,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国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思考、主动发言,进而实现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因此,在讲解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思考,大胆发言,课堂上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重视数学思维的养成,努力用自己的思维解决问题,不能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小学数学教师不但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坚持科学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完善教学结构,处理好数学核心问题,围绕数学核心来设计教学思路。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来知识系统,让学生回忆知识点,了解到学习的重点。

三、变独立式学习为合作式学习

为了增强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用科学、现实和系统的方法进行。在应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小组的构建。全班进行分组,可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形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让有困难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获得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对于问题的研究和学习,一个人的思维有局限性,考虑问题可能不够全面,但小组一起合作探讨问题,不仅能打破思维定式,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地争辩、探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全班进行分组时,不可随便划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处模式、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等,组建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很多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如果在教学概念时只有教师的讲解,可能会造成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学案导学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学习时间为例,小学生对钟表和时间的认识比较薄弱。如果让学生独立思考或教师直接讲授,可能很难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单位间的换算。教师可以把钟表带进课堂或用多媒体动画演示钟表上时分秒的运动。通过小组合作、观察和交流,每个组员都说说自己的发现,有些学生会发现时针、分针和秒针的长短关系,有些学生会发现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转动速度和特点,这样的合作观察让学生全面充分地了解和掌握时间换算的方法,学会看时间。

教育需跟紧时代的脚步,共同进步。在今后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轉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全面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

参考文献:

[1]宋雯.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使用现状及建议[J].小学教学研究,2020(03).

[2]文涛.学案导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学习方式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创新研究
数据库课程微课设计及应用
“学案导学”之我见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