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孢用灵芝栽培发展进程和主要技术

2020-04-17 02:57李朝谦韩鸿翼陈昭月叶晓菊韩省华潘新华
食药用菌 2020年2期
关键词:孢子粉套筒灵芝

李朝谦 韩鸿翼 潘 峰 李 春 陈昭月 叶晓菊 韩省华 陈 济 潘新华

(1.龙泉市兴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龙泉323700;2.浙江省华丹农业微生物资源应用研究院,杭州310024;3.江西仙客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九江332100;4.上海千代食品技术江苏有限公司,江苏 东台224221;5.龙泉市食药用菌办厂公室,浙江 龙泉323700;6.杭卅华丹农产品有限公司,杭州310024)

1 研究背景

灵芝科、灵芝属(Ganoderma)真菌——赤芝(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具有扶正固本功效,是中国传统药用菌珍品。灵芝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石器时代浙江田螺山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灵芝样本,通过电子扫描观察到担孢子的形态特征[1]。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记载其为有药效、无毒之上品,并被列入2000年版《中国药典》。“中国知网”(PubMed 期刊)检索(1987—2017年)灵芝相关研究论文1 369 篇,其中灵芝孢子研究论文514 篇,英文文献171 篇[1]。2017年笔者通过委托查新“灵芝孢子粉产业化栽培技术”,获得国外文献9 篇[2]。国外灵芝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化学、加工技术方面。产孢用灵芝的栽培研究主要在中国,国外栽培研究报道很少。

2 发展进程

图1 高产量、高品质的灵芝孢子粉

灵芝孢子(G.lucidium spore)是灵芝生长成熟后从菌盖弹射出来的极其微小的生殖细胞,具有灵芝全部遗传活性物质(图1)。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孢子粉在防治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以及提高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良好功效。

由于野生灵芝的孢子粉难以采集,孢子粉的采集应用是在人工栽培灵芝以后发展起来的。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灵芝,80年代开始研究灵芝孢子粉的应用。40年来的栽培进程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2.1 前20年(1980—2000年)试验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科技工作者对灵芝孢子粉栽培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林志彬在《灵芝的现代研究》一书中介绍了这个时期“灵芝熟料短段木栽培孢子粉的采收”和“袋栽瓶栽孢子粉收集”[3]。这一阶段孢子粉产量低,未形成产业化规模。1997年全国孢子粉单位产量最高的天津气象研究所,其孢子粉/子实体产量之比也仅为3.2%[3]。“千斤灵芝采集一斤粉”是当时媒体频频炒作的“伪科学数据”。1999年,赵东旭在《灵芝孢子研究进展》中提出:“有关灵芝孢子粉的研究,虽说已有近20年的时间,但总的说来还停留在较为肤浅的水平。主要原因是灵芝孢子粉的收集比较困难,不易得到大量的材料以供研究。”[4]

2.2 后20年(2001—2019年)产量突破,产业化栽培迅速发展阶段

(1)扎袋套筒灵芝孢子粉采集技术的发明始于这一阶段。2001年,产孢用灵芝扎袋套筒栽培技术在浙江龙泉试验成功,89 只灵芝,产子实体450 g、孢子粉120 g。孢子粉/子实体产量之比达26.7%,比前20年的3.2%提高7.3 倍。

微生物细胞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24 小时可繁殖72 代[8],孢子粉产量低,不是灵芝不繁殖弹射孢子,而是缺少相应的培育和采集方法,致使灵芝繁殖弹射的孢子流失,没有得到回收。扎袋套筒技术采用白色纸板逐个套住灵芝,为野外栽培的灵芝弹射孢子建立了独立、稳固的封闭空间,使弹射的孢子不能外扬,全部回收而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同时因隔离了外界杂质,孢子粉质量得到了保证。自此,我国产孢用灵芝产业化栽培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在之后的10年,以推广产孢用灵芝扎袋套筒技术为重点,围绕高产优质目标持续创新,在菌种选用、栽培环境、培养基质选择等方面形成了良种、良法配套的高产优质综合栽培技术,产量进一步提高(表1)。

表1 灵芝孢子粉与子实体产量

2010年后,我国灵芝孢子粉/子实体产量之比稳定在120%以上,实现了高产稳产。以菌种选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培育采集技术等为核心内容,形成独立自主知识产权。

(2)我国灵芝栽培不仅在源头上有自己的原创技术,而且在推广应用方面也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

一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提供技术支撑。北京大学林志彬、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张劲松、中国医学科学院陈若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蔡为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陈体强等专家都在灵芝品种选育、采集技术、产品质量分析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并都亲临栽培基地进行现场考察指导。

二是奋斗在栽培一线的科技人员,他们走基地、跑田头,承上启下担当科技二传手,把技术送到栽培者手中,完成了成果转化应用,形成生产力。

三是完善的新技术推广体系,包括建立示范基地,举办技术培训班,召开现场会议,印发技术资料,组织技术竞赛,开展媒体宣传等。在我国,一项新技术、新成果2~3年便可推广至全国。如:新品种‘沪农灵芝1 号’于2009年通过审定,2013年就推向全国,成为产孢用灵芝主栽品种;产孢用灵芝扎袋套筒技术2001年试验成功,2003年通过成果鉴定,2004年就在全国应用。

四是实施专利许可,依法推广创新技术。产孢用灵芝套筒发明专利于2004年申请,2007年授权。十多年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相关规定,与全国15 个单位和个人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依法推广创新技术。

(3)栽培规模和产量。我国产孢用灵芝栽培,以培养基质可分为段木灵芝、代料灵芝、象草灵芝;以栽培场地可分为野外栽培灵芝、室内栽培灵芝;其中70%以上是野外段木栽培。2018年全国产孢用灵芝栽培面积约2.5 万亩,产孢子粉约1.5 万吨,基本满足国内外加工企业对孢子粉原料的需求。

(4)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支持加工产业。我国产的灵芝孢子粉大批出口欧美和东南亚国家,为国内外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原料,促进了世界药用菌产业的发展。2011—2017年,我国以灵芝孢子粉为原料的中药饮片市场规模从874 亿元增长至2 617 亿元,年均增长17.1%[1]。栽培提供的原料质优价廉,加工企业成本降低,经济效益提高。如以灵芝孢子粉为主要产品的寿仙谷药业公司的年报显示,2018年其营业收入5.11 亿元,同比增38.24%,上市股东净利9 034.87 万元,增长15.19%。孢子粉加工产品毛利润维持在90%以上[1]。

二是促进农民增收。我国产孢用灵芝栽培基地有95%以上在农村,栽培者95%以上是农民,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部分农村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根据产区抽样调查结果,栽培灵芝农户年收入较高,优于其他农业行业20%,产孢用灵芝栽培是中国部分乡村农民的致富宝。

三是为人类健康服务。孢子粉产量提高,产品市场售价比20年前降低90%,老百姓买得起、吃得上,食用人群增加,为人们的健康提供了福祉。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优良菌种选择

我国灵芝种质资源丰富,人工栽培灵芝菌种主要通过野生灵芝驯化、引进国外菌株在国内诱变选育,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途径获得。2007年我国开始灵芝菌种选育审定,至2016年经国家和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新品种有19 个[7]。在这些菌种中有赤芝(G.lucidum(Leyss.ex Fr.)Kar)和紫芝(G.sinense(Zhao,Xu et Zhang))。在赤芝中又分培育子实体和培育孢子粉的菌株,通过多年试验筛选,我国产孢用灵芝栽培已形成主栽和附栽品种配套的灵芝品种繁殖、销售、应用技术体系。

(1)主栽品种‘沪农灵芝1 号’由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2009年9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审定,在栽培上表现良好的菌株特性:①繁殖力强。电镜观察菌管孔大,管壁薄,有强大的繁殖孢子能力。②早熟。比同类品种早熟10~15 天,受栽培者欢迎。③产量高。孢子粉/子实体干重之比可达130%~145%,100 kg 培养基可产孢子粉干重达3.3~3.6 kg,栽培经济效益良好。④品质好。含多糖3.75%、三萜0.78%。⑤抗病力强。对绿霉木霉菌有较好抗病能力(图2)。

图2 优良品种‘沪农龙芝1 号’

(2)附栽品种有‘龙芝1 号’‘仙芝1 号’‘仙客来灵芝1 号’。这些品种在栽培中都有其自身特点。龙芝1 号产孢后子实体菌盖厚,质量好,三萜和甾醇含量达3.13%,麦角甾醇含量0.453%,显著优于‘沪农灵芝1 号’。浙江寿仙谷药业公司对‘仙芝1号’实行品种选育、产品加工、品牌销售一条龙开发,创造了著名国药“寿仙谷”品牌。‘仙客来灵芝1号’以庐山野生灵芝菌株驯化选育而得,产孢多,抗逆性强,仙客来公司利用其培育产孢灵芝,开发灵芝及孢子粉系列产品,成为中国灵芝十大品牌之一,年销售额2.71 亿元。

3.2 栽培环境选择

灵芝为中高温型腐生真菌,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2~30 ℃,孢子粉弹射最适宜温度25 ℃。《灵芝的现代研究》中,以年有效积温≥10 ℃为标志将中国灵芝资源分布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低温带[2]。我国产孢用灵芝栽培主产区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区,包括浙江、福建、四川、陕西、安徽、江西、云南、贵州等省,这些地区≥10 ℃的年有效积温在4 500~6 500 ℃,十分适宜灵芝生长发育。北方地区也栽培灵芝,但气候条件不如南方。

大环境适宜情况下还须注意栽培小环境的选择。孢子粉中重金属有害物质源于基地环境的水、土以及培养基质等。为了保证孢子粉质量安全,对基地用水按GB5749-2006 标准,土壤和培养基质按GB15618-2018 标准检测。按GB/T196.301-2011产品标准有机认证,培育有机灵芝孢子粉。

3.3 培养基质选择

我国灵芝栽培基质有段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象草等,以段木为主。产孢用灵芝段木栽培选用质地坚硬、木质营养丰富的壳斗科树种,单株灵芝培养基8 kg,比代料和小枝条灵芝高4~5倍。由于培养基质营养丰富,我国的段木灵芝孢子粉富含活性物质,颗粒饱满(图3),提取孢子油的得率在23%以上,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3.4 产孢用灵芝培育技术

我国目前灵芝孢子粉采集方法主要有套筒、网篷、套袋、机械吸粉等。其中扎袋套筒培育的孢子粉产量最高,质量最好,应用也最广。

(1)分期采收技术。段木栽培的灵芝孢子粉有120~140 天弹射期。野外栽培环境温度高、湿度大,孢子粉在套筒内存放时间长,易发生霉变。基地对孢子粉采取分期采收,套筒30 天左右采收一次,保证孢子粉的新鲜度。

(2)防风避雨晒干技术。孢子粉颗粒小,机械烘干容易烘焦走油变质,露天摊晒受风雨影响,外界杂质容易混入,影响孢子粉质量。建立防风避雨晒干棚,地面铺盖薄膜,棚上铺盖透明白色薄膜,既防风又避雨,采收的孢子粉利用太阳光照晒干,干燥环节避免了杂质混入,保证了孢子粉质量。

图3 高倍电镜下的孢子粉颗粒形态

4 讨论与建议

芝农是灵芝产业的基础,是弱势群体,需要各方面扶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产孢用灵芝栽培基地出台扶持政策。建议企业让利,对基地培育的优质孢子粉以优价收购。

猜你喜欢
孢子粉套筒灵芝
浅谈一种可移动式红外治疗仪的防止灯体脱落的改良设计
春天来了
孢子油业已诞生孢子粉何去何从
一种空间用熔铸炸药逻辑伸缩机构设计
一种便携式管端除锈装置
灵芝孢子粉保鲜工艺的真空封装设计*
储藏环境对破壁灵芝孢子粉品质的影响研究
对破壁处理灵芝孢子粉功能特性的测定与分析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