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2020-04-17 14:48赵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故宫博物院

摘要:通过探究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设计的传统文化再包装;重视文化传承;紧跟新兴技术的经验,分析得出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设计理念落后;产品序列混乱;设计队伍不强;设计创意不新等劣势,得出提升设计理念;优化设计队伍;挖掘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发展策略。

关键词:文创产品;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TB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2-0034-02

一、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不足

大湖之北,绝艳江城,楚文化独领风骚数百年。湖北省博物馆乃国家文化之名片荆楚文化之宝库。荆楚文化在中国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湖北省博物馆可谓集荆楚文化之大成,现有馆藏文物24万余件(套),以青铜器、漆木器、简牍最具特色,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虽然坐拥如此众多的文化资源,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主要是受设计能力的制约,迫切需要学习先进的设计理念。

(一)设计理念落后

相较于故宫博物院位于首都北京,对于先进的设计理念接受的更快,然而湖北省博物馆地处中部,信息传播速度不如北京等一线城市。人们对博物馆的概念通常是对文物的保管保护、科学研究和相关的展览教育等,导致把博物馆与文创产品割裂开来。湖北省博物馆在文创产品上投入的资金和精力远远不够。一方面,对于文创产业认识不足,甚至不支持、偏见;另一方面,由于理念或者眼界的限制,把文创产品等同于旅游纪念品,将一些文物的形象生搬硬套在纪念品上,显得粗制滥造。导致在文创产品政策上支持不够、经费的投入不够、理念也没有紧跟时代潮流,起点低,起步晚,发展慢成为了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现状。

(二)产品序列混乱

湖北省博物馆更多的像是一锅“大杂烩”,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产品线,产品种类繁杂,没有统一的风格,这样也难以形成很强的产品力。对比北京故宫博物院,以故宫生活为主线,通过文创产品再设计,解开这个古代皇家禁地的神秘面纱。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清代皇宫的生活用品居多,容易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相结合。故宫博物院抓住这一联系,以清代宫廷人物、器物等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进行文创产品的设计,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将故宫特色的文化融入到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改以往博物馆纪念品只能当作摆设的刻板形象,形成了较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反观湖北省博物馆,从越王勾践剑,到曾侯乙编钟,从郧县人头骨化石到元代青花四爱图梅瓶,文化资源十分优越。不论在时间跨度还是文化的跨度都十分的大,为文创产品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这一点既可以成为湖北省博物馆的优势。相反,时间跨度大也难以拧成一股绳。涉及面广,散而乱,未能形成核心主题,未能构建出明晰而可持续的产品系列,进而影响了产品的规模效应。

(三)设计队伍不强

湖北省博物馆与故宫拥有强大的专业设计和研发的团队相比,其文创产品设计并没有自己的专业设计团队,大部分通过外包给社会上的团队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公司并不了解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化底蕴,湖北省博物馆在设计过程中也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话语权弱,既缺乏宏观规划的能力,也缺乏具体落实的机制,易于导致博物馆真正的核心文化要素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丢失。不同文创公司设计水平的不同和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同理解,两者沟通有着明显的隔阂,无法形成联动,无法构建稳定的产品风格,所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就难以产生巨大的反响。

(四)设计创意不新

文创产品的关键在于创意,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想要有别于普通的博物馆纪念品就要从创意入手,设计是博物馆文创产品价值增值之中最重要的部分,如何将挖掘出来的文化符号通过创意的形式表现出来,赋予文创产品以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是文创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湖北省博物馆的文创产品缺少让人眼前一亮、脑洞大开的代表性作品。例如曾侯乙编钟的巧克力,提取自青铜器纹样的抱枕,依然停留在简单的复制粘贴,缺乏荆楚之地的文化气韵,严重影响其文创产品的市场效果和号召力。

二、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研究

(一)传统文化再包装

当下传统的博物馆文化产品,更多的是对原有藏品进行仿制、临摹,着重追求仿制的相似性,进而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由于仿制藏品的工艺十分复杂以及材料昂贵,致使文创产品价格也水涨船高,挤压了目标市场范围。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文化水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文化创意产品的销售,必然附带一定文化价值观的输出,如果传统文化属性过于厚重,则意味着消费者要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提高了消费的门槛,进一步挤压了文创产品的受众范围。

因此,在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中都蕴含着“轻文化”属性,即以现代化元素作为表现形式的同时在文创产品中植入普世价值,为文创产品披上当代的价值观的外衣,让传统文化以更加轻松愉快的方式接近年轻消费者。同时在文创产品种类的选择上,既采用创意设计传递自身文化内涵,又使得文创产品成为接地气、寻常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调剂品,营造一种“轻文化”,这种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形式使得文创产品获得了更广阔的市场基础。

(二)重视文化传承

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的设计着重于弘扬传统文化,强调文化的传承,特别是结合故宮文物藏品的文化元素,强调故宫文化创意的特色风格,从皇家宫廷文化,服装特色,明清建筑文化等进行挖掘提炼出文化元素符号,从造型、配色、文案、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来。例如故宫藏品千里江山图(如图1所示),气势恢宏,色彩绚丽。故宫抓住画卷较长的特点,将画卷做成包带(如图2所示),在做到美观的基础上,很好的将传统文化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既不显得突兀,又提升了生活的品质,正体现了故宫文创产品的内涵。其他诸如脊兽跳棋,祥瑞主题手机壳(如图3所示)等等,都是融合传统与时尚,文化与功能的典范。

(三)紧跟新兴技术

故宫博物院重视以科技手段来扩展文创产品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创产品的科技含量。例如故宫博物院在2013年5月推出的一个名为《胤稹美人图》的APP(如图4所示)。APP主体是由9幅《胤稹美人图》的立轴画卷的形式展现,伴随着悠扬典雅的乐声,用户可以身临其境的欣赏《胤稹美人图》的作品细节。画而不仅可以全屏观赏,也可以用“鉴赏”功能激活一个虚拟的放大镜进行细节观赏;每一幅图片还带有画面构图以及绘画的鉴赏文字。在推出《胤稹美人图》APP后不久,故宫博物院又推出一款名为《紫禁城祥瑞》(如图5所示)细节。《紫禁城祥瑞》APP采用卷轴浏览方式,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与背景完美融合在一起,浑然天成。同时每种祥瑞的信息点还提供丰富的知识,《紫禁城祥瑞》选取了故宫内龙、风、狮子等寓意“祥瑞”的藏品进行介绍,同时每种祥瑞的信息点还提供丰富的知识,丰富了展览的形式,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三、提高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竞争力的思考

(一)更新设计理念

在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时应跳出旅游纪念品的刻板印象,要将文创产品视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开拓眼界,接受文化创新理念新潮流,建立灵活的机制。将重心放到文化创意上,避免机械的复制粘贴,从湖北省的荆楚文化中汲取影响,赋予文化产品以生命力。

(二)优化设计队伍

建立自己的设计团队,提升自主设计能力,培养一批了解熟悉湖北省博物馆文化特色的设计人才,设计人才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建立从设计、制作到售卖的完整产业链条,建立自己的专业设计部门或者实体企业。没有完整的设计团队,完全自主产权的产品研发也就无从谈起,产业也就无法做大做强。站在博物馆长远发展的角度,就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文创产品在博物馆中的重要地位,紧跟潮流,引进培养人才,为设计人才提供平台。

(三)挖掘文化内涵

立足湖北省博物馆自身,从浩淼的历史长河中选择最能代表湖北省博物馆特色的文化产品,通过提煉、加工,更加巧妙和谐的运用到文创产品中去,将文创产品更好的融入到寻常百姓的生活之中,人民艺术为人民。梳理好文创产品的产品线,避免贪多,产品的亮点不在于多,而在于新。别具匠心的产品才能迎合人们的口味。梳理好产品线,拧成一股绳,更利于塑造博物馆形象,形成规模效应。

(四)举办文创比赛

集思广益,通过举办文创比赛邀请广大国民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了解湖北省博物馆,了解荆楚文化。在进行文创比赛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宣传湖北省博物馆的作用,也拉近了百姓与湖北省博物馆的距离,使得湖北省博物馆从宣传者变为参与者。将文创比赛获奖作品落地,既可以集思广益,寻找新的闪光点,又可以与社会形成健康、良好、积极的互动。

四、结语

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实现其进一步发展的必经之路,不但可以彰显文化,也可以体现博物馆的创新水平。从根本上扭转群众对湖北省博物馆的刻板印象,文创产品必不可少。研究优秀博物馆的经验,以技术为依托,培养创新人才队伍,是提升湖北省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阴鑫.中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12,(34):10-11.

[2]孙亚云.营销沟通视角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及推广研究一一以故宫博物院为例——以南京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8.6,(34):1-7.

[3]王伟伟.以故宫经验分析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23):47-49.

作者简介:赵萌(1996-),男,河南安阳人,就读于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故宫博物院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中)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故宫博物院展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