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及其动力的思考

2020-04-18 06:42
猪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产业链生猪贵州

张 勇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香猪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25)

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取得脱贫攻坚的决战胜利,贵州省委省政府围绕全省选定的十二个主导产业,分别成立了十二个产业专班,每个专班均由一名省领导亲自领衔,确保各项工作地稳步推进。在此基础上,还总结提出了“12345”的产业链发展推进模式。“1”即建立一个以“省领导领衔”为核心的推进机制,“2”即推动千企引进和千企改造“双千工程”深度融合,“3”即实现工作链、产业链、价值链“三链合一”,“4”即强化龙头企业、专家团队、基金支持、人才保障“四位一体”,“5”即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监督检查、追责问责的“五步工作法”,深入推进各项工作。生猪产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一直备受重视。目前,贵州省生猪产业也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抗击新冠肺炎和防范非洲猪瘟的双重挑战,如何推动生猪产能尽快恢复,实现生猪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引发了人们广泛地思考。

笔者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生猪产业相关教学、科研与生产方面的畜牧工作者,就如何实现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如何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注入动力进行了思考,现将所查阅有关科技文献,学习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归纳总结后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做简要汇报,以期抛砖引玉,引发读者对生猪全产业链的关注和深入讨论,从而动员各方面力量,助推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文中内容难免有失偏颇,敬请广大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1 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链”与“全”

生猪全产业链是涉及生猪产业的供、产、销各环节以及上、中、下游关联企业,这是各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支撑、互为影响的一个产业生态系统,本质是“链”,关键在“全”;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都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效能受损,甚至断裂。在全产业链发展过程中,如果将产业链人为割裂开来,孤立地分析和讨论其中某个局部问题,都容易造成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尴尬局面。只有上、中、下游各环节以及关联企业之间整体推进,协调发展,整条产业链才可能良性运行,形成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2 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与“三链合一”

如果产业链是“体”,价值链就是“魂”,工作链则是“强身健体”、推动产业升级、价值提升、“灵魂升华”的必要条件和坚强保障。所以,生猪全产业链发展要紧紧抓住“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接、基层党建”八要素,认真按照五步工作法,“做实工作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严格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指示精神,推动发达地区三优(优秀企业、优质技术、优裕资本)和贵州省的三优(优美环境、优良资源和优惠政策)实现无缝对接,积极引导和培育贵州省生猪全产业链一体化企业集团,加快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关联性强、聚集度高,特色鲜明,竞争力大,抗风险能力强的生猪产业及关联企业集群。

3 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动力

3.1 政策驱动

以2020 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引,按照农业农村部《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围绕产业扶持、企业支持、人才培养、团队组建、基金支持、科技帮扶等各项工作,研究和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并贯彻落实,为保障生猪全产业链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政策动力[1]。

3.2 基金撬动

充分发挥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信贷资金、担保资金对产业的撬动作用;通过基金撬动,吸引社会投资和从业者自有资金投入,发挥产业扶持基金的放大作用;创新金融信贷产品,探索将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等纳入抵押或质押物范围;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为生猪生产提供信贷支持;通过上述各项措施,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动力。

3.3 人才牵动

产业发展靠科技,科技竞争靠人才。因此,要按照“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的指导思想,大量培养和引进山地生态猪产业专家人才,组建高端人才团队;推动省内生猪产业企业积极对接发达地区龙头企业,重点培养和引进猪品种选育、健康养殖、屠宰加工、高端产品研发的技术人才,熟悉生猪产业发展规律、了解全球中高端猪肉食品及衍生品产业发展前沿的产业人才,精通品牌打造的农产品营销人才这三类高精尖人才,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人才动力。

3.4 科技推动

依靠省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围绕贵州省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发展瓶颈,开展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推广;率先在工厂化、智能化、标准化养殖场创建,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山地生态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配套集成推广与应用,高品质高附加值猪肉及相关产品研发,猪场废弃物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实现突破,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科技动力。

3.5 品牌带动

进一步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化打造,将贵州山青水秀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竞争优势,并进一步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不断提高贵州省山地生态猪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努力培育和形成一批肉质能媲美日本鹿儿岛黑猪的贵州土猪品种,档次能追赶西班牙伊比亚火腿的产品,产业规模和影响力能比肩“一号土猪”的龙头企业,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品牌动力。

3.6 市场拉动

利用西部物流枢纽打造的契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要把贵州省建成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总决心和战略目标,加快精深产品研发和品牌包装、产品宣传、渠道架构,依托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在一线发达城市消费者心目中牢固树立贵州山地生态猪绿色健康高品质的形象,切实解决“养得活、卖得脱、划得来”的问题,为形成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市场需求动力。

3.7 企业启动

采取一切综合有效措施提高生猪产业及关联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切实发挥省级骨干企业的示范引领和龙头带动作用;在生产组织、产业链架构、科技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主体性作用,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培育数量足、规模大、层次高、竞争强的生产经营主体动力。

3.8 组织联动

坚持和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动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和合作社,围绕生猪全产业链,组建产业联盟或产业联合体[2],快速形成规模,消除无序竞争,实现有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为生猪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组织动力。

3.9 全链发动

牢固树立生猪全产业链思维方式[3],根据生猪全产业链发展要求,结合猪肉产品和其他衍生品细分门类,按照缺什么建什么、弱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促进生猪产业转型升级,补齐屠宰、分割、包装、冷链物流、配送配套服务体系方面的短板;充分发挥生猪产业“承农启工,接二连三”的作用,跳出猪业想猪业,跨出农业干农业;认真研究山地生态猪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和关联产业,借鉴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精品农业发展经验,充分挖掘利用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猪文化资源和贵州生态旅游资源,积极探索“农文旅一体化”创新发展模式;以龙头企业为着力点,以全产业链为主线,以农业园区为产业覆盖面,“点、线、面”相结合,促进生猪上、中、下游各环节龙头企业和关联产业配套聚集,举全省之力,努力培育十亿级产值生猪企业集团,创建百亿级产值生猪产业园区,打造全省千亿级生猪及关联产业。

4 结论

全产业链发展是贵州生猪产业顺应时代潮流,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本质是“链”,关键在“全”;产业链、价值链、工作链“三链合一”是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抓手;产业政策、产业基金、优秀人才、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市场培育、企业主体、组织联动和全链发动可以成为助推贵州生猪全产业链发展的动力。

(附录:贵州生猪全产业链架构图)

猜你喜欢
产业链生猪贵州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