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2020-04-18 23:55陈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陈敏

摘要:初中地理知识大部分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但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抽象的知识点,为了方便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知识与理论知识相融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本文对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展开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合理借助生活案例、创新教学理念、组织生活化活动等几个方面的措施,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创新教学理念;组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07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素质教育属于重要的思想内容。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转变传统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量,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实际生活,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打造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逐步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一、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包括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所以初中学生普遍认为地理学习十分枯燥,无法长时间将精力集中在课堂中,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要想彻底转变这一问题,需要教师合理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渗透生活化元素的基础上,将复杂抽象的地理理论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下面以大气层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进行分析,由于这些方面的内容较为复杂,教师设置了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天,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而不是黑色的衣服呢?学生听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思考与研究。有些学生回答,穿白色的衣服不会感觉到十分炎热,但是穿黑色衣服就会吸收太阳光,感觉很热。教师根据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并引出即将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内容。在梳理整个教学流程的基础上,学生对该部分的地理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的意识

大多数初中生虽然学习环境与生活条件较好,但许多学生都缺乏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参与到丰富的社会活动中,体会到地理知识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初中地理課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1.合理借助生活案例,加深学生印象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案例教学法的方式,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并对地理知识点进行分析,明确理论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师还要精心准备生活案例,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案例分析中学会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选择典型的生活案例,进而吸引学生的眼球,能使其对案例进行思考与讨论,并结合之前学习过的知识点与生活常识,不断提升思考能力。下面以“南方地区”内容的教学为例,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选取代表南北方差异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南北方的气候有何差异、南方地区生产出来的大米为什么比北方地区的大米更硬?为什么在广东地区还是春暖花开,但是在辽宁地区却早已大雪纷飞?在同一时间点内,为什么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景象呢?利用这些鲜活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进行解释。这样,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南方地区的地势特点及气候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印象也会更深刻。

2.创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地理能力

首先,教师要确立生活化教学理念,树立课堂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理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以便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其次,开发初中地理课程资源,将学生作为主体,并合理利用生活经验与生活中的材料,打造出趣味性较强的地理课堂。同时,通过开放性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相融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将生活引入地理课堂。可见,只有彻底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使学生真正喜欢地理知识,才能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次,教师要合理借助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对课程资源的设置情况展开分析,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因为学生只有利用地理理论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并分析与解决相关的问题,才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组织生活化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就初中地理课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开展生活化活动十分重要,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还能提升教学效率。下面以“水资源”这一课程的教学为例,在理论知识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活化活动,使学生在课下记录与观察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从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情况进行探究,制定有效的节水计划。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下时间收集资料,并大胆提出自身的想法,在课堂中讲解。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小组评比的方式,对结论科学及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在组织生活化活动的基础上,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地理知识的效用,进而提升其知识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生活中有许多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的内容,教师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抽象地理知识的印象,逐步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教学情境。教师在创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资料收集能力进行培养,使其能够用学习到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蕴藏的地理元素,以此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应雄.中学地理生活化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4):56.

[2]杨亚男.中学地理教学研究综述[J].学周刊,2015(19):50.

[3]丛林滋.中学地理生活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9):95-96.

(作者单位:云南省水富市第一中学657800)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