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策略

2020-04-18 01:06王洋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分组教学中学体育教学方法

王洋

【摘 要】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态势逐渐向好,各教育阶段开始重视起体育教学改革,以保证为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分组教学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以差异化教学指导过程促使不同特点的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和路径,以期推动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关键词】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48-02

现代中学体育教学正在逐步摆脱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开始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提升,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强化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体育意识等。为了激发中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尝试应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带给学生优质的学习体验。分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和分层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推动学生进一步提升。但是教师在应用分组教学模式时要立足中学生的特点与体育课程的特点,做出有效的教学规划方案。

一、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背景下,学生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他们在此过程中会建立友谊与合作关系,为自身交际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同时合作学习也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高,积极的合作竞争学习氛围的营造,体育课堂的活跃度的提高。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能够独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这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主体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三)有利于锻炼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容易产生抵触和消极心理,而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容易遭受挫败,二是学生会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认为体育学习并不重要,对体育锻炼存在错误的认知。

在分组教学模式下,体育教师会把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差异不大的学生分到一组,学生可以和自己能力相当的同学合作学习,这更利于他们一起获得成功体验,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分组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划分学生小组

在分组教学模式下的體育教学中,学生分组是第一步。中学体育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立足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兴趣、运动基础等要素,如有的学生擅长长跑,有的擅长短跑,有的学生擅长球类运动,有的学生则更擅长健美操等。教师在给学生分组时应该综合考虑小组内部学生兴趣是否一致、能力是否均衡,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分层学习,保证分组的合理性[1]。

为了实现学生分组的科学性,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体能测试,以测试结果为依据,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分组,如按照身高、体重、耐力、爆发力、弹跳力等。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将其作为特长生培养;身体素质居中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参与基础训练;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划分到同一小组,一般这部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存在比较严重的消极逃避心理,所以教师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这样更有利于这部分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兴趣。教师以兴趣激发和有效引导为主要教学措施,引导这部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使他们和其它小组的学生共同进步。在分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学生分层应该是隐性的,避免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且随着学生的能力、兴趣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分组的情况。

(二)以学生分组为基础,制定差异化教学目标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先结合学生分组的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消除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目标带给学生的不良影响,提高不同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适应性。体育教师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兴趣特点等,使不同小组的学生可以有机会参与到不同的目标任务驱动中[2]。

如在800米长跑的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男生与女生之间的运动能力差异,也要关注同性别学生的体能的差异,在引导学生锻炼体能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体能、性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锻炼目标,总体的教学目标要呈现出阶梯性、差别性[3]。对于体能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高要求,如完成中长跑的时间要比平均时间更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潜力;对于体能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学生达到及格线就可以;对于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放宽要求,延长学生完成800米中长跑运动的时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三)对不同层级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教学指导是教师组织教学和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在分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为各小组提供教学指导时,也要兼顾不同小组学生之间的差异,让教学指导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4]。前文提到过,不同的学生在体育素养与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时,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特点,这样才可以全面体现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如在长跑训练中,有的学生耐力好、爆发力强,擅长长跑,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重点引导他们训练节奏感,掌握长跑的规律,强化动作的规范性,避免造成运动损伤,同时提升长跑速度,让学生获得自我突破。其实班级中的大部分学生耐力一般,对长跑是比较畏惧的,因此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他们对长跑的恐惧心理,让他们坚持日常的耐力训练,提高长跑能力,培养体育精神。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耐力差,在长跑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种情况下,教师应重点对其实施减压指导,让其能够逐步减轻对长跑的负面情绪,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多鼓励学生,强化正面引导,降低对学生的长跑速度的要求,让他们明白坚持完成全程就是胜利的第一步。

(四)因材施教,开展动态教学活动

分层教学理念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应用,体现的就是因材施教思想。教师在因材施教思想指导下,以教学需求、学生特点等要素的分析为基础,将班级学生划分成不同小组,能为分层指导奠定基础,使教学效率的提升更为迅速。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树立动态教学意识,关注学生的层次变化,及时调整小组成员与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指导[5]。如在排球教学中,依据学生课上的自主练习情况,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大致分组,然后布置练习任务,给各个小组提出不同的要求。

随着教学指导的深入,可以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消化教学内容。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以及实训结束后,教师应以学生的能力变化为参考,合理调整学生的分组情况,引导学生合理掌握排球运动技术,还应做到动态分组管理,从而在真正意义上落实分层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學体育教师应该去应试性、功利性,通过“全”“新”“实”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水平。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筛选上还是在教学目标制定上,都要体现精准性,积极落实培养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满足新课改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在课堂管理方面,教师也要优化教学时间,给学生提供与之能力相符合的教学任务,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相应的进步。此外,分组教学的差异化指导,能够帮助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身体锻炼与心理素质提升状态,解决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满足广大中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

【参考文献】

[1]敖青林.中学体育教学分组教学模式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5(11).

[2]邓文武.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策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8(11).

[3]李强.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5(65).

[4]邓高春.中学体育教学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5(4).

[5]万小团.浅谈分层教学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发展前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1).

猜你喜欢
分组教学中学体育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浅析如何构建初中化学实验课高效课堂
一体化课堂分组教学中确定展示学生的策略
利用数学建模提高高等数学教学效果的研究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组教学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