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辅助的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020-04-18 01:06徐文祥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徐文祥

【摘 要】历史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积淀,是对于人类生存活动的整体概括和总结。了解历史、学习历史能够拓展人们的知识视野,促进人们多维度思考问题,使人们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初中历史是初中人文学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开发多元思维,构建集全面性和综合性于一体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从而达到“以史明智”的理想教学预期。

【关键词】微课辅助;信息技术;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0-0033-02

利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主流趋势之一。借助海量教学资源以及多样的教学手段,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是教学的应有之举。而基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将微课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实,可以较大限度地激发初中历史教学的活力,塑造创新型的现代化历史课堂。

一、微课的概念

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核心,即教师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依据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以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为重要载体,配合知识进行有效传输。在微课教学的开展中,主要从课程的小型知识点切入,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从而达到“触类旁通、以小见大”的理想效果。而对于课堂时间的控制必须做到精确且固定,通常将课堂模块划分,不同的模块搭载不同的知识内容,相应模块的教学时间控制在数分钟之内,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另外,微课教学的自由度较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兴趣特点制定专项历史课堂教学方案,并及时针对教学现状调整、完善历史课堂教学风格和内容,在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统一中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微课教学对教师教学的积极意义

首先,微课教学对于初中历史教师教学内容结构的完善具有关键作用,并能够强化教师授课的主导性。历史教师在微课的设计过程中,会对实际教学情况、现代教学技术以及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授课经验以及素材积累将会得到完善和深化,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与水平和专业技能都能得到全面发展[1]。其次,微课教学为教师授课经验的交流和教学思想的交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通过微课对课堂内容进行记录,能够让优秀的微课教学得以保存和传播,为不同教师提供实时的优秀教学资源共享,使更多的教师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经验的分享中获得改善个人教学方式的机会,深化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并使教师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二)微课教学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意义

首先,用微课辅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课堂的主要发起人,所采用的方式也是效率较低的“理论化灌输”,方法的单一和内容的枯燥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造成负面影响。将信息技术融入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将图文结合、动态视频、多元模式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作为知识传输的主要载体,在知识的有效传授中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维度思考能力,让学生在饱满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其次,将微课在初中历史课堂深度渗透,既能够给予课堂新的动力和元素,并营造以“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下“照本宣科”的教学弊端,将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更能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让历史课堂教学更生动、更高效,加强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知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三、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以知识结构为备课主干

落实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关键在于借助微课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因而在实际的微课教学的准备阶段,应以现代教学要求和课程目标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内容。教师应愈发重视知识内容的选择,使得知识能够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并遵循初中学习的规律,把握所授知识内容的质量,“精益求精”,运用更具针对性和全面性的内容完善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结构。

(二)以科学系统为整合基础

结合系统性原则对历史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整合,将每个独立的知识模块视为历史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避免以“相互割裂”的方式处理初中历史知识。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将“系统性原则”作为历史知识的构架主干,将小型的知识模块依据特定的线索和方向有机联系和组合,在宏观的历史体系中落实部分知识点的教学,并且从微观角度探索历史知识点间的特定关联,用系统性的微课教学培養学生的整体史观。

(三)以动态教学为课堂模式

以微课模式构建初中历史课堂时,教师应结合微课动态化的教学特点,保持初中历史课堂的可持续性。教师在基于微课辅助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对教学过程实施动态监测,根据实际教学状况给予实时的授课方式调整,并采取“设计—实施—反馈”的动态性循环式教学。另外,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初中历史微课教学,既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改进,又需要切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特点,进行教学方案的完善,以动态化的教学改革逐步建立全面适应现代化初中历史教学新要求的课堂模式。

四、初中历史微课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资源整合,启发学习兴趣

微课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新教学理念,以新颖的教学素材为基础,深度探究历史教材的深藏价值。同时教师要在微课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相应的创新,以图文、视频为重要载体,发挥其短时高效的教学优势[2]。如对于秦朝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教学,教师可利用课本中的“都江堰示意图”,结合文本内容授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都江堰的设计原理和构造动态展现,从而将乏味的文字内容转化为生动的教学视频,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基于学生课堂热情的迸发,可以“都江堰的建造对于此后中国历代发展发挥怎样的作用?”为问题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结合整体史观,深入挖掘都江堰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历史探究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文档、视频、思维导图等多元化方式进行微课资源的合理组合,并以趣味性的教学途径逐步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在引导式的课堂中提升历史综合探究能力。

(二)攻克教学重点,打造高效课堂

微课凭借其教学针对性强和内容精悍化,对于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攻克教学重难点发挥着较为显著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利用微课对特定知识点进行深度讲解,充分发挥微课“由繁化简,以小见大”的关键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学生知识吸收的难度,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如在教学“百家争鸣局面”这节时,学生对不同学派所持的观点极易混淆,对于课堂内容记忆不太深刻。因此,教师可结合不同学派分别录制不同的微课进行教学,将“百家争鸣”的重点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呈现,在短小的课程中有针对性地集中对特定学派进行深入阐述。而后,利用树状关系图对各家学说进行整合梳理,以大局观俯视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从而让学生在微观和宏观教学中精准把握授课的重点内容。所以,教师应结合教材重点,利用图文结合等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将重点知识压缩和提炼,将抽象化的历史理论形象化,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强化学生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理解和记忆,打造高效的初中歷史课堂。

(三)渗透德育模块,塑造优秀人才

初中历史教材中不仅蕴含着历史的整体发展脉络,还囊括着极其丰富的德育教学素材。对此,教师需要通过微课搭载历史学科德育教学内容,在强化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利用微课教学解读历史教材中的优秀思想,落实德育在初中历史学科的渗透。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生动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并结合与“抗日战争”相关的视频资料、图文信息开展课外内容的拓展,进而落实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时,需抓住典型事例和关键人物,挖掘其具备的优秀精神品质,并与当下中国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使其拥有完善的人格品质。因此,教师需注重历史学科对学生优秀品格素质的锻造作用,利用微课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历史发展中积聚的文化底蕴在初中课堂教学中全方位渗透,从而构建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综上所述,微课教学作为新时代教学和信息化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既是福音又是挑战。唯有结合课堂创新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微课自身的优势发展现代初中历史学科教学,才能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罗逵.“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有效路径[J].求知导刊,2020(17).

[2]韩滨.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思考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20(14).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