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

2020-04-18 01:06苏晨盛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苏晨盛

摘要:随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积极转变教学观念,适应教育改革对师资力量的要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加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之一,且数学知识偏向于逻辑性,教学要照顾到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与教师授课的课堂质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教师要提高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参与感。本文主要阐述了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意义,并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培养,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改变目前的课堂学习模式提供依据。

关键词:主体参与意识;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39

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发挥一定的空间想象力,概念晦涩难懂、公式繁杂,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相较于初中数学明显增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正确学习数学知识,教会学生用科学的逻辑思想解决数学问题。同时,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让学生产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产生主动参与意识,愿意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中教育面临学生严峻的高考教学压力,教师为了让学生提高分数,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股脑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学生在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及教師灌输式教学影响下,很难提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也难以激发学习的欲望。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氛围压抑,不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课堂参与感降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在恶性循环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难以适应课堂学习模式[1]。

二、培养学生课堂参与感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提倡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学生应该积极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通过精细化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大问题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细节问题,让其钻研到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间接地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意识。

三、数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关于数学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应从多角度出发。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组教学、情景教学、翻转课堂等,改变传统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将原本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解决问题,进而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此外,教师要对教学方案科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动手动脑思考,通过提问、上台示范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其自信心及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授理论知识时,穿插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生活案例或者数学史,把重难点知识转换成通俗易懂的例子,缩短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自主运用课堂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自己的解题思路。

2.课堂上提供学生参与途径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以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为教学目标,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案,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主动思考数学难题,并与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模式的建立。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勇于发言,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小组奖励或者采用积分制度,各个小组成员共同配合、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进而提高了课堂参与感。例如,“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x-2|(x+1);(2)y=10|lgx|”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因为很显然这道题如果直接用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有些困难,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函数的形式进行探究,加深对函数的了解,对已知解析式等价变形的方式进行解答。

学生与教师之间是相互帮助的关系,两者之间要注重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数学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要求学生需要建立数学学习框架,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主地建立学习框架,了解自身的不足,在课后及时地复习、巩固。

3.课下复习提升学生成就感

通过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仅可以巩固当日所学课程,还可以锻炼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有难度梯度的题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为学生创造有效的学习方式。不仅如此,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还可以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对表现好、有进步的学生加以表扬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对于自我完成困难的学生,应该耐心辅导,了解问题所在,及时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学习主要可分为为了结果而努力的外在动机,以及为了内心获取满足与成就感的内在动机等,学生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引导积极投入到学习中,课下及时复习数学知识,认真完成作业,紧跟教师的节奏,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得到直接的情感参与,并且在提高学习能力、促进师生关系的同时,师生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关系,创造适合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此外,还可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内在动机,有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需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朱海梅.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教学策略初探[J].丝路视野,2018(34).

[2]刘月杰.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8(13).

(作者单位:广东省四会市四会中学526200)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