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

2020-04-18 01:06张寿春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实践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改

张寿春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应该遵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元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助力形成高效的历史课堂。本文通过总结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现状提出了创新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41

目前大多数教师正在不断探索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让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教学成果更加理想。为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对历史课堂的束缚,让历史课程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成为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依托于教育背景,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性探究成为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师生共同配合。

一、新课改背景下创新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教学方面的创新是很重要的。对高中历史教学创新产生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总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发展[1]。

1.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新课改模式下,更加侧重“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更关注学生,对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状态都要关注到。因此,采用多种创新性教学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有效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学生开阔思维

由于高中历史涉及国内外历史发展进程,单调的文字描述和讲授方法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发展,导致学生的思维开阔性受到制约,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助力学生综合发展教育理念出现偏差。

3.有利于学生记忆力发展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为了确保教学任务,一味地要求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直接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更限制了学生的记忆力发展。而通过创新高中历史教学,教师能够通过对比、归纳、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赋予知识点生动化,有助于学生提高记忆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目前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各科教育仍然以迎合应试教育为主要教育目的,所以大多课堂都采用填鸭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不能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历史知识的内涵,而且单一枯燥的教学课堂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历史产生厌烦心理。还有一个不好的教育现状就是教师在教学内容方面仍然拘泥于传统,不知变通创新,而且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学内容和计划脱离学生实际情况,使学生难以跟上教师思维。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知识传授,并未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因此,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識,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性传输方法,很多学生并未真正理解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只能通过死记硬背,丧失了联想类推的扩展能力。

三、新课改模式下历史教学策略创新

1.改变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将此理念运用于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可看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可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2]。如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中“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时,为了避免教材知识过于僵化引发学生的倦怠情绪,教师可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选取适当的史料内容,并利用问题导学和信息技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针对这部分教学中汉朝、唐朝、宋朝、元朝等不同时期政治制度变迁,教师在课前提前准备了相关时期的影像资源,通过组织学生一同观看对应时期的纪录短片,将教材中僵化的知识内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并适时引出观看问题与学生一同开展了汉至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变化探讨,确保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善教学方式,培养探究思维

通常情况下,历史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对文字史料、图片史料或者影像史料进行应用,实物史料因为众多限制使用机会少之又少。如教学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中“发达的古代农业”这一节内容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与技术。生产技术相对抽象,教师可将生产工具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强化其探究思维。近些年来,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农业发展也趋于机械化和智能化,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并未见过古代人工操作的农业工具。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运用工具的图片和知识,在课堂上利用新媒体播放和讲解,用更直观的视觉方式刺激学生对古代农业发展史的探索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同参观博物馆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实物观察的良好机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史料设置问题及悬念,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历史知识的探究,进而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梳理历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开展教学总结和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借助于史料和知识点汇总,就单纯知识梳理的枯燥性进行改善,进而提升知识梳理的有效性。如完成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中“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选择签署《南京条约》、圆明园被毁前后的影像等相关视频史料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观看与对应梳理教学知识点,以图片或者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随后,针对这部分教学中涉及的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及虎门销烟、第二次鸦片战争等相关内容,教师为学生制作了简易章节知识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完善。在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结束语

高中历史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观、历史观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从多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通过改变教学过程和方式,并加强学生知识体系梳理、理论联系实际等针对性培养,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思维习惯,在将历史知识以一种趣味性的方式展示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贵贤.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析[J].甘肃教育,2020(8).

[2]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上栗中学337009)

猜你喜欢
实践研究高中历史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