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提高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初探

2020-04-18 01:06李剑锋程淑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文化素养

李剑锋 程淑梅

摘要:文言文学习课本是基础,还要不断向课外延伸。学生思维局限在书本,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运用微课给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隆中对》,可以运用微课介绍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补充作者诸葛亮的事迹;学习《三峡》时,利用微课介绍三峡地貌、风俗人情;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阅读;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可以补充短文《小时了了》,了解古代机智、聪明的少年故事。

关键词:自主习惯;文化底蕴;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61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文言文承载着中国几千年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新教材的改革,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比列大幅度提升,现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数量已经超过了课文总数的三分之一。课程标准虽然对文言文的要求较低,只要求学生读懂,但对初中生来说,读懂谈何易事,何况考试内容还要加深。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寻得一条“捷径”,使其能顺利通过文言文这一关。

一、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文言文与现代文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字有几种解释,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用法,很多学生混淆不清。文言文本身生涩难懂,教师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收效甚微。笔者通过调查传统文言文教学,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教学方式较单一,枯燥地讲授文本,难以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来说,教师会围绕中考考试标准研究文本、研究题型、精讲字词的解释、背诵名句。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文言文失去了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很多名篇如:《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醉翁亭记》等,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如果单从考试的角度教学,围绕中考的考点转来转去,学习这些篇目也就索然无味了。

2.学生学习文言文以背诵记忆为主,多是被动学习,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有体会。如今一些考试制度,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笔者所在地市为例,近两年中考试题出现了考查虚词的现象,考查“而”“之”“以”“因”等字的用法。这些虚词用法之多,不好辨析,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只有靠死记硬背。其实,这些虚词对于理解文言文内容几乎不受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本来就不高,上课还要花大把的时间记这些枯燥的东西,学生更难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了。

二、教师应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提高文言文教学创新的意识

学习文言文、古诗词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还要立足学生的长期发展,触发学生的感情;沉淀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教师应该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利用微课融合文言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微课的出现改变了教师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利用微课朗读训练,提高朗读教学

微课与文言文朗读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弥补了当前传统朗读教学的不足。微课的出现不但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还能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欣赏教师甚至名家的朗读,身临其境、具体可感。学习课文《孙权劝学》,我们在让学生读准字音、了解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一步指导学生的朗读,读好孙权、吕蒙两个主要人物的对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当学生对人物特点和课文中语气语势的把握都比较到位的时候,再让学生模拟表演,利用动画制作微视频。没想到换了一种阅读方式,收到的效果超出预期,学生觉得学习文言文与现代文一样有趣。

2.利用微课因材施教,提高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笔者经过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预习习惯,也找不到预习的方法。这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也缺乏钻研精神。久而久之,自觉坚持预习的学生越来越少,预习成了一件毫无意义的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无从谈起。微课运用于文言文课前预习,能够为学生解疑释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复习时还可以查漏补缺,只需点击微课,教师的教学内容即可重现。

3.利用微课突破文言文教学重、难点

文言文教学中利用微课可以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文言文翻译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点,特别是课外文言文。教学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是难点之一;而一些特殊句型如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判断句是文言文学习的另一个难点。只有突破这些难点才能理解文本,提高文言文的翻译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把这些重点知识突显出来,将难点知识进一步细化。

四、文言文教学运用微课拓展迁移,延伸课外

文言文学习课本是基础,还要不断向课外延伸。学生思维局限在书本,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运用微课给学生适当地增加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内容,相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可以加深文本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学习《隆中对》,可以運用微课补充三国鼎立的历史背景,介绍作者诸葛亮的事迹;学习《三峡》时,利用微课介绍三峡地貌、风俗人情;引导学生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进行对比阅读;学习《陈太丘与友期行》,可以补充短文《小时了了》,了解古代机智、聪明的少年故事。学生不但巩固了已学知识,还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五、结语

文言文教学中,微课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学习途径之一。它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上是笔者对文言文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的一些肤浅认识。今后,笔者定会更加努力地探索,让微课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文言文教学。

参考文献:

[1]师金虎.浅谈语文微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6(10).

[2]金晓芳.例谈语文微课制作案例及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4(12).

[3]盛天国.微课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下),2017(2).

(作者单位:①山东省金乡县司马中学272205;②山东省金乡县育才学校272200)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文化素养
高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渗透教学思路
浅谈小学语文课文的文化价值追求及处理
中国传统元素在新中式空间中的传承与发展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中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元建构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
中学教材中的又一悲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