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3~6岁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2020-04-18 07:05李金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影响

李金梅

摘要: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是“源”的教育,3~6岁的阶段是孩子智商、情商、性格和心理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于家庭,形成于社会,表现于学校。而家庭和幼儿园是其重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主要受到家庭与幼儿园两大环境的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与教育,这样教育才会有效。

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2-0097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最关键的第一个环节。怎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怎样的沟通方式才能让孩子真正接受?怎样的管教方式才能让孩子克服心理行为上的偏差?怎样的帮助才能让孩子具备高超的学习技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健康成长,通过家长与孩子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培养孩子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与优秀品质,让孩子具备自立能力。

一、3~6岁孩子的心理发展

1. 3~6岁孩子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3~6岁是学前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基时期。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意志、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1)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的水平与特点问题,包括感知的发展、知觉的发展、注意力的发展、记忆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等。(2)学前儿童的意志、人格的发展水平与特点问题,包括气质的发展、性格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3)学前儿童的情感交往发展特点问题,包括亲子交往、师幼交往、同伴交往、社会交往等。

2. 3~6岁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

学前儿童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的身高和体重逐步增长,思想与动作技能等都获得明显的进步,初步具备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情绪的原因,并努力缓解,表达自主情绪的方式会适度;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与自我独立意识增强,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等个性倾向,能较快地适应人际环境;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愿意与同伴交往、乐于分享,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学习能力开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表现力与创造能力。

3.学前儿童的多动症

人的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事物的能力,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无论哪一种注意力都需要神经系统的综合控制和应用。如:东东在幼儿园经常不能安静地坐20分钟,喜欢动动其他小朋友或走到别的座位。教师总反映他的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到处乱跑,在家也是如此。有时妈妈问:为什么不做作业呢?他总会心不在焉地回答:在做呀。然而他却手脚不停地在乱晃动,就是不专心地完成作业,总是这样,很难一心一意做事。这种问题属于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症。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意义

家庭教养方式是在家长与孩子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并分化的,也是家长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孩子社会性发展也会不同。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是“源”的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是“苗”的教育,是“流”的教育。现代教育也发现,一个人在孩童时期能否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将直接决定他长大后能否成就自己。3~6岁的阶段是孩子智商、情商、性格和心理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并得出结论:1.指责型的教养——父母经常指责、批评孩子,对孩子事事不满意,孩子会表现出自卑、恐惧。2.权威型的教养——父母立权威,对孩子理解、尊重,孩子表现出自尊心强,独立自主。3.溺爱型的教养——事事以孩子为中心,迁就孩子,孩子表现出自负、霸道,以自我为中心。4.专断型的教养——父母要求孩子绝对服从,加以保护监督,孩子表现出焦虑,遇到挫折易产生敌对感。5.忽视型的教养——父母对孩子缺少爱的情感,孩子表现出依赖性强,有攻击性行为。

家长要重视并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遵循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尊重每个孩子的特点,以正确的教养方式,促进孩子与家庭环境的融洽,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使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1.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的第一课,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这就需要家长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导,把孩子带入到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以礼相待,善待他人,常怀感恩的心,用感恩的眼睛看待身边的一切人与物,更要求家长用自己的爱引导孩子,感染孩子。

2.学会尊重,与孩子成为朋友

尊重孩子是爱孩子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爱孩子的真正内涵。一位儿童心理研究专家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尊重就谈不到爱。”教育的前提是尊重,离开了尊重的爱,是一种畸形的爱,直接影响孩子正常心理的发展。如:5岁的林风与邻居家的孩子打架,对方的家长到家里告状,被林风的妈妈知道了,不分青红皂白就当对方的家长与孩子的面打了林風一巴掌,林风非常伤心,觉得委屈与羞耻,自己锁在房间不停地哭泣。马卡·连柯说过:“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地尊重一个人。”3~6岁的孩子年龄虽小,但也是有感情、有灵性的人,有着与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家长对孩子们应多一点耐心,少一点急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指责。家长应经常与孩子沟通与交流,尊重孩子的意愿与想法,信任孩子,以朋友的心态对待孩子。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品。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孩子教育不好,是家长的责任和过失,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最重要的角色是家长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如同孩子的两只翅膀,孩子成长的双翼,只有这两只翅膀都充分发挥作用,教育才会有效,孩子才能身心平衡,满怀信心与勇气,振翅翱翔,飞向广阔的天空,飞向未来的辉煌。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树仔镇中心幼儿园525400)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家庭教育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