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情况研究

2020-04-19 08:51杨琳琳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竞争力印度

杨琳琳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北京 100081)

一、引言

工业制品出口是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产能过剩、城镇人口就业问题,以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印度与中国同为世界新兴大国,近年来,印度已成为中国工业制品的重要出口市场。1989年,印度市场只占中国工业制品出口总市场的0.11%;而在2018年,印度市场的占比已达3.18%。中国工业制品在印度市场扩张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基于自身实力的增长还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增长呢?本文将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的增长原因进行探究。

二、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制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出口贸易国。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的出口规模不断快速增长,印度市场在中国工业制品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不断上升。印度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结构也在趋于稳定。

(一)出口贸易规模特征

中国于2001加入WTO,此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不断上升,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8年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出口贸易受到一定冲击。入世前,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的出口额处于平缓增长态势,2001年印度市场在中国工业制品出口的占比仅为0.57%;入世后至金融危机前,中国对印度的出口贸易额开始指数式增长;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印度的工业制品出口出现了负增长,而后增速持续放缓;2015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也处于转型期,对印工业制品出口额于16年出现下滑,但印度的市场占比仍有所上升。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情况见图1:

图1 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贸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二)出口产品结构特征

根据SITC划分标准,第5类至第8类为工业制品。其中,第5类为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第6类为轻纺、橡胶、矿质产品及其制品,第7类为机械及运输设备,第8类为杂项制品。中国入世前,第5类工业制品基本占据了对印出口的半壁江山;进入21世纪后,第7类工业制品所占份额不断上涨,在2018年已高达52.10%。在各类商品中,第6类工业制品出口的出口份额基本稳定在1/5左右;而第8类工业制品所占份额较低,不超过15%。

表1 对印出口各类工业制品所占份额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根据表1,在08年金融危机后,各类工业制品所占份额基本趋于稳定,第7类工业制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占比;第5类及第6类各占20%左右;第8类趋于10%。

三、CMS模型构建与数据说明

CMS模型是研究出口波动的经典模型,国内外学者通过CMS模型对出口问题进行实证研究。本文运用Jepma改进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进行分析。CMS模型可将出口增长进行两层分解,第一层可将出口分解为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以及交叉效应。结构效应代表出口市场需求增长对出口波动的贡献,竞争力效应代表自身竞争力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交叉效应代表市场需求与竞争力共同的影响,当交叉效应为正值时,表示出口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在第二层分解中,结构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增长效应、市场结构效应、产品结构效应及结构交互效应,增长效应及产品结构效应分别代表世界总进口需求和产品需求增长对出口的影响;竞争力效应可分解为:总竞争力效应及产品竞争力效应,总竞争力效应表示中国整体竞争力提高带来的贡献率,产品竞争力效应代表产品竞争力提升带来的影响;交叉效应分解为:净次级结构效应及动态结构效应。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UN Comtrade Database,中国为工业制品出口国,印度为目标市场,第5类至第8类工业制品为研究的目标商品,研究时间段为1989年-2018年。为排除历史事件的影响,本文根据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贸易额趋势,将研究区间划分为1989年-2001年(中国入世前)、2002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2009年-2018年(金融危机后)。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整个研究区间内,中国工业制品出口增长了749.12亿美元。因本文只对印度单个市场进行研究,无出口市场间的比较,因而无市场结构效应及结构交互效应。CMS模型对各阶段出口波动两层分解的结果见表2:

表2 中国对印工业制品出口增长CMS模型分解结果 单位:美元

数据来源:UN Comtrade Database

根据中国对印工业制品出口增长的CMS分解结果,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第一阶段,结构效应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极小,竞争力的提高起主导作用;而在第二阶段,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与市场扩张的匹配成为促进出口的主要因素,市场需求的作用大为提高,由2.07%提高至32.66%,竞争力效应的贡献率则下滑明显;在第三阶段,市场需求的扩张成为决定出口增长的主导作用,但市场匹配度较前两个阶段的贡献率下滑明显。各阶段的具体分析如下:

(1)1989年-2001年:竞争力是推动中国对印工业制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交叉效应对出口增长也做了积极贡献。在该阶段,产品结构效应与产品竞争力效应均为负值,表明中国对印出口产品结构与产品竞争力对出口产生了负向影响。这一阶段的增长主要基于中国工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与印度整体市场需求的扩张。

(2)2002年-2008年:交叉效应贡献了本阶段过半的增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出口壁垒大幅削减,中国工业品的出口可以更加顺应本国产品的竞争力。除此之外,结构效应的贡献率大幅上升,竞争力效应下降明显。产品结构有所改善,但产品竞争力效应仍为负值。

(3)2009年-2018年:金融危机后,市场需求的扩张对出口增长的贡献占比接近六成,印度总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成为中国工业制品对印出口的重要因素。产品结构效应重回负值,表明产品结构较上一阶段有所恶化。动态结构效应为负值,表明中国对印工业制品出口增长速度低于世界市场平均水平。

五、结论与启示

中国对印度工业制品出口增长的市场依赖性逐步增强。入世前,中国出口增长主要依靠自身整体较强的工业实力;入世后,贸易壁垒大幅削减,中国工业制品竞争力与印度市场需求更加匹配;金融危机后,中国对印工业制品出口主要依赖于印度整体市场的扩张。随着世界经济不稳定性的增大,高度的市场依赖性加大了出口贸易的风险,当印度市场出现疲软时,出口将不可避免出现下滑。研究区间内,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对中低端工业制品的需求与中国工业生产能力相匹配,但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中国工业制品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中国整体工业实力,虽然竞争力效应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但贡献有限,产品自身竞争力的提高或许是摆脱市场依赖的最佳方法。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竞争力印度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印度签订长单合同 需求或将减弱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
印度式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