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人格特质对职场排斥的影响
——人际信任为中介变量

2020-04-19 08:51王超洋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人际职场

王超洋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了团队任务执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不良员工关系作为一种复杂而客观存在的现象,需要得到重视。针对排斥的善后,是一种被动的处理策略,从源头上遏制该行为更为主动高效。排斥原因的研究极其重要,有效减少排斥需了解前因。

(二)文献综述

1.人格特质研究

1921年,Allport提出了人格特质这一概念,Cattell(1995)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人格特质分为4层16类,即16PF理论。两年之后,McCrae通过合并重组将人格分为五要素。

2.职场排斥研究

Ferris等在其研究展望中指出:排斥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具体机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李锐(2010)在研究中探讨认同和投入在排斥产生中的中介效应。肖雄松(2011)分析了排斥的前因后果。此外,闫燕燕(2011)将大五人格引入,并提出了神经质性的调节作用。

3.文献总结

通过文献阅读,本研究发现,现有文献对于职场排斥行为前因的研究较为广泛,但是还可以继续深入,模型还能优化。本研究通过中介变量——人际信任的引入,对影响机制作更进一步的补充。

二、模型设计与实证

(一)模型假设

图1 模型假设图

假设如下:HN:信任在XN与排斥中起中介作用。

(二)人际信任中介效应验证

表1 偏相关

结果显示:只有排斥与尽责性之间的显著性系数为0.344,则控制变量后,排斥与尽责相关关系不显著,因此,尽责性这一维度将不参与多层级回归分析环节。

表2 与信任回归分析

表3 信任与排斥

上表所示,控制五个人口统计量的条件下,四大人格特质维度与人际信任、人际信任与职场排斥分别作了回归分析,变量回归显著性系数全部小于0.05,B值依次是0.123、0.169、0.076、0.122、0.493。信任与排斥的回归分析中,回归显著性系数为0.000。

表4 控制人际变量前后的回归分析

在多层级的回归分析中,控制人际信任变量前,参与分析的自变量四大维度与职场排斥之间的Sig全部小于0.000,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回归显著性系数全部小于0.05,B值分别为0.064、0.111、0.073、0.052。在控制人际信任变量后,回归显著性系数全部大于0.05,即控制人际信任变量后,显著回归关系已经完全消失;而且B值明显地减小。可知,四因素与排斥的关系中,信任起完全中介。

(三)假设偏差原因分析

在偏相关分析部分,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尽责性与职场排斥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可能由于误差导致了研究结果的不准确:其一,问卷样本容量不够;其二,问卷设计上的缺失。

三、结论

(1)信任在四项人格特质与排斥之间起中介作用,但尽责与排斥无显著相关关系。

(2)研究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多重共线,对于人格特质的细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必要采用更细的分类,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式进行变量的选取。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人际职场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搞好人际『弱』关系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