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组织

2020-04-19 10:07
北京纪事 2020年3期
关键词:志愿者公益垃圾

抓环保,政府与公益组织配合紧密

——记南苑乡绿色环保联盟

长期以来,南苑乡在丰台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引领生态环保工作,高度重视环保理念,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牢牢把握“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守住生态红线。把好项目准入关口,扎实推进水、气、土治理工作,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创新机制、严格管理、真抓实干,区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2017年南苑乡被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打好这场战役,需要一支信念、政治、责任、能力、作风过硬的环保铁军。为此,南苑乡特别成立“绿色环保联盟”。“绿色环保联盟”是在南苑乡党委、乡政府指导下,由中苑盛世公司牵头,全乡企事业单位、环保志愿者共同参与的绿色生态建设民间自治组织,旨在强化地区群众环保意识,提升地区环保能力,不断推进绿色环保建设和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建设和谐宜居新南苑。

打通端口,鼓励群众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绿色管家联盟”成立之际,南苑乡30多家企业成为首批“绿色管家”,与乡党委、政府签订了环保“军令状”,承诺做辖区内环保工作的“领头羊”,承担起各自区域内的绿色环保责任。牵头组织区域内的其他企业,把环保工作常抓不懈。在环保工作上不再“各自为战”,而是互相借鉴、激励和监督。同时南苑乡在“北京南苑”微信公眾号中也建立了“绿色管家”入口,社会志愿者在注册为“绿色管家”后,既是环保自律的先锋,又在乡域内实时开展环保监督。

“绿色环保联盟”还采取“多网”融合、多渠道拓展等手段,提高收集问题的能力。除通过常规技术手段对辖区进行环保监控外,南苑乡依托“绿色管家”实行公众广泛参与的移动网络综治项目。“绿色管家”联盟组织实行环保志愿者巡视监督制度以及上报机制,承担“移动探头”任务。通过大数据以及移动监控设备,对环保地图所有区域进行监控。探头实时反馈各个区域的环保情况,大数据实时进行分析,“绿色管家”实时进行处置,共同形成绿色环保处置流程。同时,环保志愿者可通过“北京南苑”微信公众号向政府一键上报环保违规线索。乡政府充分发挥乡城市指挥中心的作用,通过系统平台、热线电话、视频监控、连心通等措施,线上收集问题信息源以及现场收集问题的状况,多渠道做好问题收集工作,努力实现“发现问题无盲区”。

绿色环保联盟成立 授旗

为解决环保问题“最后一公里”,南苑乡通过综治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加强研判,并通过城市综合执法平台,利用“街巷吹哨、部门报到”快速响应机制将问题交办至相应部门,相关部门实时进行处置。乡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及时将处置结果反馈给“绿色管家”,形成独特的绿色环保监督和上报处理机制。通过“绿盟”志愿者定期开展环境问题随手拍活动,走进大街小巷发现环境问题。截至成稿之前,后台共反馈61个问题,已全部处理。同时每个周六,“绿盟”都会组织开展清洁日活动,清扫街面垃圾、种植维护树木花草等。

“街道现在比以前更干净了,孩子们到了周六也非常愿意参加街道的清扫活动。通过劳动,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幸福感,也让他们从小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位居民在总结近两年环境的变化时发出了内心的感慨。

(丰台区文明办)

为环保结缘——记生命缘公益联盟

生命缘公益联盟成立于2016年,由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北京市志愿服务文化推广师、首都绿色生活好市民钟競涛创建并负责整个团队的运行。生命缘公益联盟是在生命缘志愿服务总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在西城志愿服务联合会支持下成立的。团队的主要公益项目包括:

一、禁毒教育宣传。生命缘公益联盟聘请了专业的老师为志愿者进行培训,团队自创建以来在大中小学、社区等地开展禁毒宣传、宣讲活动120余次,在西直门北广场“绿太阳共享岛”建立了禁毒宣传岗,每周组织学生开展禁毒宣传。

二、开展敬老助老服务,每月不定期在社区开展为老人阅读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为多家养老院定期包饺子、理发、慰问演出等。

三、开展城市运行服务,与巴沟站区建立了长期合作项目,定期组织地铁服务,并在巴沟站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

四、开展绿色环保活动,每周日组织志愿者爬山捡垃圾,参与社区垃圾分类指导,参与植树造林等活动。

五、开展其他大型志愿服务,如: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北京马拉松志愿服务,天安门地区志愿服务等。

生命缘公益联盟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项环保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连续两年参与户外清洁日西山森林公园大型活动,每周日是团队常态化环保活动日,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志愿者几乎走遍了北京市周边的山和公园,徒步爬山,宣传环保,捡拾游人丢弃的垃圾和不能降解的塑料袋,并号召大家把垃圾全部带下山去,清洁野山及公园的环境。“很多人不能理解,甚至说我们多管闲事,但是这些丝毫改变不了我们志愿者的心。大家耐心地用自己的行动影响他们,通过活动,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心我们身边的环境,共同去爱护它,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发起人钟競涛说。

获奖时刻

欧陆雅典等社区的环保知识讲座,虽然只有一个小时,但是却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全新的环保理念。一些节水节电小常识,一些生活环保知识,更是让他们耳目一新,深受居民的欢迎。“2017年春节期间,我们的团队参与了大观园庙会垃圾分类指导服务,5天共累计参与志愿者100余人次,数万人受益,得到了公园领导的认可和表扬。”钟競涛不无骄傲地说。

2017年3月,生命缘公益联盟参与了金融街等街道垃圾分类宣传和指导服务,在近一个月的指导中,团队内参与人数达到了200余人次,清洁社区垃圾桶600余个,为整个社区居民宣传和指导千余次。“一开始,社区居民以种种理由拒绝志愿者,开始和志愿者对着干,理由是垃圾分类太麻烦,也没有时间,志愿者没有放弃,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讲解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最终居民理解了志愿者,也非常愿意配合,我们就靠着这股毅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钟競涛在聊起团队的时候总是非常动情。

生命缘公益联盟还多次参与绿化造林等植树活动,分批次去张北县参加植树活动,实践了绿化环境的思想。活动着重以青年为主,不仅为子孙后代谋福利,同时培养了青年人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和爱国家、爱绿化的思想。

生命缘公益联盟非常注重环保从每个家庭、每个人做起,注意家庭节水节电,养成随手关闭水龙头不浪费水资源的好习惯,倡导闲置物品再利用的好作风。钟競涛介绍:“队员们从不浪费纸张,旧衣服整理后养成捐赠贫困地区的好习惯,团队在西直门‘绿太阳志愿共享岛开展义卖活动,收集捐赠的家中闲置物品,组织志愿家庭参与义卖,把义卖所得和剩余物品捐赠给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人,这个活动提高了闲置物品的利用,清理了家里被占用的空间,减少了浪费,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和爱心。同时给孩子们一个参与社会活动、献爱心、懂得生活、团结协作的平台和机会,得到了街道和家长的支持和赞誉。”

为了更好地传播志愿服务精神,传递志愿服务理念,生命缘公益联盟自成立以来,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环保宣传。2016年以来,在欧陆雅典等社区开展“垃圾分类 人人有责”“如何节水节电”等讲座,为居民科普环保知识,倡导“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联合有关部门在社区广泛开展各类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成功唤起公众对环境的关注,增强了居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团队多次开展控烟宣传,自觉养成公共、工作场所不吸烟的好习惯,杜绝二手烟对人身体的伤害,发放控烟宣传单数千册,便捷吸烟盒数百个,张贴控烟标志数十张。每周六,志愿者在巴沟站区等多个不同的地铁站疏导客流,协助站区引导乘客安全有序进出站。他们走进车厢宣传文明乘车,劝阻非法卖艺、发放小广告等不文明行为,捡拾非法发放的小广告、垃圾等。志愿者还努力做到3510绿色出行,能走不坐车,能坐车不开车,减少尾气对人体的伤害。可以说,在环境保护这条绿色道路上,生命缘公益联盟上下一心,真正做到了一家人、一个梦想、一条心、一起努力!

(西城区文明办)

撑起一片绿荫——北京第十八中学绿荫环保社

环保行为和公益热心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创设条件和情境宣传,并在身体力行中渐渐地改变自己,影响他人,对于在校园里的青年学生更是如此。

北京十八中绿荫环保社成立于2016年9月,发起人是化学实验室实验老师汪涛。作为实验老师,汪涛每天要准备大量化学实验,而实验后的废物、废水处理,对环境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验废弃物,使之无毒无害,是迫切而必须面对的环保问题。同时,校园里水、电、纸的使用率很高,学生使用时,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加之食堂里浪费粮食的情况常有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促使汪涛老师成立了“绿荫环保社”。这个校园内的环保组织,目的是以化学实验室为依托,带领环保意愿强烈的同学们去实践一些环保行为,并向全体同学宣传环保理念,倡导环保行为。“绿荫环保社”积极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环保公益活动,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让环保行为从学校辐射到家庭,让公益行为成为青年学生的习惯。

汪涛老师展示了“绿荫环保社”的公益活动清单:

1.处理实验室废弃物。学生实验后留下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废弃物,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汪涛老师注意到这个问题,他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化学方法处理这些有害物质,使之无毒无害后再行排放,让学生既学习了科学知识,更实践了环保行为。

体验化学的乐趣

环保社同学处理如下:(1)萃取实验后留下的碘和四氯化碳溶液,其中碘和四氯化碳为污染物,同学们将四氯化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反萃,碘与氢氧化钠反应,四氯化碳层无色且分液后,四氯化碳可以循环利用。(2)化学能与热能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其中钡离子为污染物,同学们收集实验废弃物,加入适量的盐酸,在加水溶解后,得到实验室常用的氯化钡溶液,废物得到重新利用。(3)有关银盐溶液、钡盐溶液的反应,同学们会分别收集实验废弃物,加入过量的沉淀剂使之化为难溶无害沉淀物再排放。(4)化学实验室产生的废酸、废碱液,同学们收集用来清洗烧杯、试管等仪器,当浓度变得足够稀时,再中和至中性排放。

“绿荫环保社”的成员通过诸多类似的操作,把大量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进行环保处理,最终达到减少对环境污染的目的。

2.“绿荫环保社”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平台,宣传垃圾分类,宣传绿色生活方式。在节假日之前,环保社的成员总会有针对性地发出环保生活倡议,并给出具体而有效的实践方式,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向全体师生和家长进行宣传。

3.環保社开展废物利用创意比赛,探究废物利用的多种方式。比如: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酵素——通过生活中产生的新鲜厨余垃圾进行密闭发酵,制成环保酵素;环保酵素含有多种活性糖、有机酸、维生素和酶,可以用来绿植栽培、家具清洁、蔬菜水果的清洗等。

(石景山区文明办)

中华环保联合会:

让绿色消费观走进千家万户

2014年12月至2016年4月,中华环保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与联合国环境署合作实施了“中国北京社区家庭可持续消费现状及政策倡导项目”。项目总体目标包括:(1)加强公众可持续消费认知,提高公众可持续消费的意识;(2)在社区层面引导公众可持续消费行为;(3)促进中国社区可持续消費的政策构建。

在为期一年半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联合会发现,可持续消费(在我国被称为“绿色消费”)尽管已有不同类型的组织开始关注社区环保宣教工作,但社区层面的认知还是比较滞后。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1%的受访居民听说过可持续消费概念,而49%的受访居民对该概念毫无了解。过半的受访居民认为节水节电和垃圾分类可以算在可持续消费概念范围内,而仍有近一半的受访居民对废旧电器回收、购买节能产品、少用一次性产品、减少网上购物、闲置物品再利用、减少私家车出行这些可持续消费行为认知模糊。因此,联合会计划在社区层面,依托前期项目的基础,拉动各方社会资源,面向街道和社区办基层人员和居民,开展深入持续的宣传培训活动。推动社区办基层人员和社区居民长期合作,更有效地拉动社区资源,持续和系统地促进社区办基层人员和社区居民对全球生态议题的关心,并推动社区的可持续消费和生活模式的探索和践行。

为深入推进社区层面可持续消费理念的传播和居民自组织能力的建设工作,联合会在联合国环境署项目的基础上,于2017年进一步开展了社区的可持续消费宣传和动员活动。联合会首先与合作伙伴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走访了30条分布于北京不同区县的街道,覆盖社区超过150个。重点调研街道社区在环保宣教方面的现状和需求,了解街道年度计划,评估社区环保活动的公众参与程度。据此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宣教活动计划——一方面要配合街道完成上级要求的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活动的覆盖面和环保方面的专业性,使更多的民众能够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践行可持续消费。

为此,联合会决定分线上线下两条路达到宣传效果——线上,即在线宣传,主要依靠“社区可持续消费能力建设试点项目”微信公众号、社区微信群以及成体系的线上课程和直播;线下,通过不同环保议题的课程宣讲和专家驻点辅导,提升居民意识并促进持续性参与,活动内容包括科普宣教讲座、绿色生活实践工作坊、社区环境治理交流、绿色生活户外活动等。

社区宣传

其中社区线下活动采用“2+2”模式,即两场科普宣讲会加两场手工实践工作坊相结合的模式,既注重从意识层面提升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对可持续消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注重寓教于乐,提升群众的动手实践能力,在生活中践行可持续观念。同时通过活动提高居民在环保议题方面的自组织能力,激发群众参与环保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已在试点社区开展了包括垃圾分类、绿色标志、家庭种菜、减少塑料污染等在内的70余场线下活动,并在三里河一区、光熙家园社区、翠城福园社区等社区,分别建立了几十到上百人的环保微信交流群,邀请专家在群内为居民答疑,有力提升了社区可持续消费议题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与此同时,联合会用心编制了《可持续消费社区能力建设手册——社区志愿者自组织篇》与《可持续消费社区能力建设手册——可持续消费基础知识篇》两册读本,作为可持续社区宣教活动的配套支持。并且还注重活动的延续性,例如环保酵素的制作,需要参与成员在制作结束后对酵素定期护理,社区种植活动也需要在播种后精心料理。

对于联合会的活动,一位居民曾这样表达她的心声:“一直都想自己种点菜,可原先种的菜又小又涩。现在专业人士来了,经他们讲解,我对种菜又有了信心。而且我还学会了把家里的厨余垃圾做成肥料,以后在环保方面也有了贡献。”

(朝阳区文明办)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

猜你喜欢
志愿者公益垃圾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垃圾去哪了
公益
公益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公益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公益
倒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