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2020-04-19 10:04王晓星
神州·下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路径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昂首迈入了新时代,市场经济带来了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但与此同时,人们对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等社会不公正问题也愈加关注,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认识,厘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公正两者的关系,在全社会范围内正确引导培育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正价值观;培育路径

社会主义公正价值观包涵公平和正义两个内核,它是建立在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基础上社会应积极弘扬和提倡的核心价值理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人们总是存在两种认识,一种认识认为市场经济是公正的,它为人们创造了公平参与经济活动的平等机会,市场交易中的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也体现了社会公正原则等等,还有一种认识认为市场经济中是不公正的,例如它导致了社会收入两级分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保持社会公正?这是我们对于市场经济和社会公正二者关系一直存在的疑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再次审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

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人类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推进到新的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劳动者可以公平的参与经济活动

劳动力生产力的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劳动力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平等、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市场活动中来,这体现了劳动力参与经济活动的公平性。按照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封建主义,就是因为打破了封建社会建立在土地之上的人身依附关系,极大的给了人们参与经济的选择和自由,通过法律保护了劳动力的人身自由和雇佣劳动,生产力获得了解放,经济得以井喷式发展。所以资产阶级革命在经济社会生活方面的诉求就是要求“准入平等”,自由、平等与其说是政治要求,不如说首先是经济要求。

苏东社会主义失败的表面原因是实行了计划经济,取消了市场经济,但这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思考。计划经济要求人们按照指令生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完全按照计划指令完成,禁锢了人们思想和行动的自由,束缚人们自由参与经济活动的权利,计划经济对于劳动者无疑是不公正的。

党的十四大明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政府的责任逐步衍化为保障经济生活的自由平等,力争让每个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环,能够公平的参与经济生活,自由平等地通过劳动改善自己的幸福生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文明进步、社会公正提供了必要前提。

(二)市场交易双方按照契约交易实现公正

市场经济又称“契约经济”,“契约”是市场经济交易中的主要形式。契约要求双方权利与义务对等,双方按照契约承担约定的义务,自己放弃的权益与获取的利益基本对等。因此,市场经济中的契约,是缔约双方通过协商共同认可的意思表示,其中约定了包括交易价格、交易数量、交易时间和地点等交易内容,交易双方按照公平的原则从事生产、交换、服务等经济活动,完成市场交易流程。市场经济通过道德和法律措施确保交易双方公平、诚信。契约的公正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原则的公正性

等价交换和自由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这一特征拒绝任何垄断和限制,微观经济的运行依靠市场的调节保持高效率。竞争促使生产力要素向更优化方向发展。竞争可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使劳动者提高劳动技能,提升自身价值,而那些低效的劳动者会在相互竞争中逐步退出市场。竞争可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潜能,进行提高生产效率。竞争使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合理性达到尽可能的理想水平,减少资源浪费,使劳动对象本身价值得以最大程度地挖掘。竞争市场可以促使生产者控制成本,节约资源,提高质量,产生规模效益。资源陆续流向最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生产部门,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原则的公正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是社会公正的前提基础,反之,社会公正也影響着分配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各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管理、技术、信息等,均要求按照贡献大小参与分配。如果任何一种生产要素在市场上是稀缺的,那么在分配过程中就会处于主导性的地位,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市场化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劳动等要素参与分配是市场经济公平正义的体现。

二、厘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不公正现象两者的关系

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公正现象。例如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同群体、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但我们在看到这些不公正现象的时候,要厘清一个概念,就是这些不公正现象是否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造成的。前文已经谈过,市场经济在经济活动准入、交易过程、自由竞争、分配原则等方面无一不体现了公平公正。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证明市场经济是中性的,它也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市场只是手段,市场经济赋予了参与经济活动的个体自由公平的权利。不公正的根源不是市场经济,而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决定的分配制度。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阈下公正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只有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手段才能创造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实的物质基础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物质基础的创造要依靠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公正的实现必须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前提,社会主义的发展与物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40年来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创造坚实物质基础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方面对所有的参与者都是公平的,人们通过等价交换、自由竞争、合法劳动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

(二)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要努力维护社会公正

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不同利益团体的协调者。自由和平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但不加限制的自由和无条件的平等却是阻碍市场经济腾飞的阻力,完全竞争市场在现实经济实践中很难实现。市场经济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特点,也会造成社会的不公正,只有政府从宏观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与控制,才能弥补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缺陷,更好地保证社会生产协调发展。

(三)持续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按劳分配是主体原则,按要素分配也是必须要完善的分配机制,这样才能使收入分配合理而有序。努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过低者要设法增加收入,收入过高者要予以调节,非法收入、灰色收入要予以取缔。按劳分配原则最大限度的保证了绝大多数的劳动者公平待遇,劳动者要以劳动多少作为分配的前提,体现了公平正义,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合理利用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这两种分配方式,有效的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体现出分配原则中的公平性。

(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治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必要条件

法律是治国重器,有良法才能善治。法治与公正密不可分,法治体系建设要在立法全过程贯彻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治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法律体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而利益是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的集中体现。法律在协调利益,调整关系,整合资源,维系稳定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实现公正的根本保障。只有在法治保障下,社会才能营造公正环境,形成崇尚公正,维护公正的良好氛围。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维护公正必须加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

按照兜住底线、织起密网、建全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也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与市场經济相配套的利益整合机制、维护社会公正的保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背景下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均衡,社会财富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制度建设等,都是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建萍.[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01)

[2]周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公正的践行路径探索[J].求索.2010.(12)

[3]程恩富.新时代宏伟规划的若干思考——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J].学术研究.2017.(12)

[4]徐斌,冯楠楠.《哥达纲领批判》的公正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03)

作者简介:王晓星(1984-)女,汉族,中共南阳市委党校法律教研室,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行政法,诉讼法。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路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建设
“四个全面”视域下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探究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弗莱堡学派理论分析及其对中国改革的影响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浅谈人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规律的探求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存在的必然性和作用”的逻辑思考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