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互动假说”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2020-04-20 10:43陈显美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初中英语

【摘要】本文基于“互动假说”的理论论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从促进有效的可理解输入、有效的可理解输出及有效的意义协商三个方面进行实践,试图通过增强师生间、同学间、学生与教学环境及教育资源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帮助学生习得语言。

【关键词】互动假说 初中英语 课堂教学实践

【中圖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51-02

互动是学习外语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当学习者之间进行感觉、思想及观点等方面的互动时,能够互相产生影响,从而各自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语言及交互模式,促进语言习得。当前,互动假说式教学是一种被逐渐认可和关注的英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够加强师生间、同学间、学生与教学环境及教育资源之间的交流互动,大幅度提高课堂活跃度,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探索这一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基于假说互动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可从促进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出及有效的意义协商三个方面展开。

一、促进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入

“可理解输入”是指互动式的语言输入,即学生充分利用已掌握的词汇及语句进行交流互动,或者根据英语课文的语境及自身对上下文的理解,利用已知的知识点了解陌生词汇或语句,并在交流对话中不断修正互动句式,从而巩固知识点,加深课文理解,提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在学生交流时不断修正、指点对话,提高其可理解语言输入的效率。

例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7“Will people have robots”是一节语法课,其主要语法知识点是一般将来时的表达及比较级(more,less,fewer)的用法。笔者尝试改变传统的侧重语言规则讲解的教学方法,转而采取通过目标语的使用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点的理解,并采取互动会话的形式,在交流过程中协商学生不易理解或难以表述的语句,消除沟通障碍,促进学生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加快语法的掌握。

在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一般将来时预测未来,因此,笔者先请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来描绘未来世界,激发学生开口交流的兴趣,并在对话过程中利用各种互动调整手段进行引导。

S:Kids wont go to school in the future.

T:What do you mean?

S:Kids will study at home on their computers.

T:Oh,so you mean they will study at home on their computers?

S:Yes!

在这段对话中,笔者首先利用“What do you mean”验证学生的话语,确定是否正确理解学生的表达,同时以澄清请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说明自己所表达的意思,解释清楚为什么“wont go to school”。随后,笔者再次重复学生的话语,旨在进行修补性、预防性及反应性的互动,确保双方交流顺畅,并帮助学生在反复互动中理解will和wont的用法。

T:Do you think there will be robots in peoples homes in 100 years?

S:Yes,I think every home will have robots.

T:Why?

S:Because people want more time to do what they want to do.

T:Oh! Youre right! OK! So the other question is what will you do at that time?

S:And people will have more time to rest.

T:Oh! Great! People will have more time to rest.

在这段对话中,笔者用Why制造一个开放性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当学生回答后,笔者进行互动结构调整,稍作停顿后提出新问题,帮助学生分辨对话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对英语对话较为生疏,没能及时理解提问,而是按照自己原有的思路对之前的问题做进一步说明,这是学生在外语交流中常见的交际失败。为确保对话能够继续,笔者允许学生转换话题,并接着他的回答继续促进其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因此,在本次对话中,学生虽然没有回答“what will you do at that time”的问题,但是进一步思考了前一个问题,并正确地使用了将来时态,正确使用了比较级more,学习目的已经达到。

二、促进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出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语言的习得程度不仅取决于语言的可理解输入,还与语言的可理解输出密切相关,因为通过可理解输出能够检验学生头脑中的词汇、句法结构及语义的假设是否准确。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是一种互动性协商过程,能够实现反馈纠错,帮助学生增强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促进英语准确的增量输出,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强调输入、忽视输出的现象。作为语言学习的两个终端,输入和输出应当彼此均衡,缺一不可。要实现这一要求,最有效的方式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语言信息的直接交流,以确保足够的语言输出。为此,教师应当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自由发言、小组讨论、团队汇报等多种形式的语言互动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话题的设计应当充分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喜好,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应当及时予以积极反馈,给学生以鼓励和肯定,以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中,完成了语法点的初步学习之后,笔者为学生设计了“Future life”的交流话题,请学生自由选择交流分话题。当学生提出“Future cities”“Future work”“Future family”“Future education”“Future environment”等多个话题并积极发言,笔者给予及时的理答,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加其有效的可理解语言输出。

S1:I think people will live to be 200 or 300 years old in the future.

T:Wow! Great! Why?

S1:Because people will invent more and more medicines to heal them,and doctors will also know more.

T:Maybe not in my lifetime,but if you live to 300 years old,what will you do at that age?

S2:I think,I will sleep all the time!( laughter)

T:You feel tired now,dont you?

S2:Uh...Yes...I am sleepy now...(laughter again)

S3:I think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in the future than now.

T:You mean there will be less pollution in the future than there is now,right?

S3:Yes!

T:I like your idea! Why do you think so?

S3:Because we will have more robots,they will help us clean up!

T:Haha,interesting!

在这些对话中,笔者结合本课的语法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反复使用一般将来时,并利用比较级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构想。通过学生的语言输出,笔者较易检验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并掌握了本课教学内容。同时,笔者通过与学生对话,依据话题即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帮助学生顺利继续互动交流。此外,笔者利用you mean、dont you等语句来进行理解确认,预测或防止学生发生交流障碍,例如帮助回答“I will sleep all the time”的学生继续互动,同时帮助他复习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区别。当学生的表达出现语法错误时,笔者采取重复对方的话语的方式,重述学生的句子,并修正其中错误的语言点,帮助学生对比对错用法之间的区别,从而及时纠错,提高其语言的正确输出量。

三、促进有效的意义协商

语言从本质上而言是协商互动的产物,当学习者在表达意义及传递信息时遇到困难或障碍时,便需要与对方就意义进行协商,采用双方均能接受和理解的语言输入进行调节,在互动中理解意义、分享意义,从而谋求继续顺畅交流。意义协商可以通过自我协商、互动协商及过程性协商等形式进行,同时关注对方使用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强化语言知识。协商话语通常由触发语(trigger)、暗示语(indicator)、回答语(response)及反应语(reaction)所组成。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意义协商可以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对课本知识点及教师所提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教学实践证明,有效的意义协商既向学生提供了可理解性输入,又向学生提供了可理解性输出,促使学生不仅关心本课内容中的语言点、语法知识,同时也对课文内容产生新想法、新观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一课中,经过可理解性输入及自主学习后,学生已经对课文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阶段,先后进行小组讨论、组内互助,最终进行合作汇报。其中两位同学之间的交流很有代表性地反映了他们在意义协商中获得的语言学习积累。

S1:Hi,do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spaceship?(trigger)

S2:Uh...What?(reaction)

S1:Oh,we learned space station,right?(response)

S2:Yes.(response)

S1:Well,When we go from Qingdao to Dalian,we need a ship,so when we go from earth to space station,we need...(response)

S2:Spaceship?(indicator)

S1:Thats right! For example,shenzhou-11.(response)

S2:Oh,yes.(reaction)

在這段对话中,学生1(S1)的问话中,包含了部分未被学生2(S2)所理解的内容,造成了二人的交流障碍,于是由触发语spaceship引起了一次意义协商。学生2在不理解学生1所说的内容时,通过what的反应示意请求解释,于是学生1通过类比、解释、扩展等方式帮助学生2理解,尤其通过类比渡海的“ship”来帮助学生2理解spaceship,这些话语内容便成为对学生2反应语的回答语。学生2听完学生1的解释并对此作出反应,使用Yes/Oh,yes等回应来表示是否理解。当学生2作出肯定的反应表示已经理解时,一次意义协商便完成了,二人可以继续下一步的交流互动。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意义协商是基于二人的共有知识、共同兴趣所进行的可理解输入,更易实现双赢,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共有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科学设计互动活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总之,基于互动假说的初中英语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同学间、学生与教学环境及教育资源之间的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语知识点,增强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

作者简介:陈显美(1978— ),女,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曾获“玉林市优秀教师”称号,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实践初中英语
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以读促写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如何让初中英语教学更有效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策略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融入高校古筝课堂的教学实践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探究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
初中英语教学“四部曲”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生命教育融入人生观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