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0-04-20 10:43陈伟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异同文本细读留白

【摘要】本文论述文本细读视角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细品语言,揣摩作者内心;细辨异同,领悟作品内涵;细思留白,引导学生想象。

【关键词】文本细读 初中语文 语言 异同 留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064-0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初中生拓宽视野,增强文学素养,形成人文情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文本细读已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初中语文教学语境下的文本细读,是指围绕文本,从字、词、句等方面的解读入手,深入分析文本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发掘文本多层面内涵的一种阅读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细读,不局限于掌握多少常识性知识,而重在帮助学生掌握细读技巧,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能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细品语言,揣摩作者内心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包括作家本身的叙述语言和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在文本细读时都应当加以分析研究。作家的叙述语言是作品语言的主体,作家通过这些叙述铺展情节、描写环境、描绘人物、抒发情感、表达观点,而文中人物的语言则富有语言特色,生动地反映了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内心世界。作家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一定会精心锤炼语言,在微小的字、词、句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寓意,读者只有细读文本,才能深入作者的内心。文中那些看似不合常规的表达往往正是值得细读之处,这些语句可能是作者精心之作,也可能是真情流露所致,细读之下无不给人耳目一新的体验、豁然开朗的领悟,发现、读懂这些语句,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深刻地理解课文中人物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变色龙》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细读契诃夫描写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用看似家常一样的对话塑造“变色龙”这一经典形象的。当奥楚蔑洛夫得知那只狗是将军哥哥家的以后,他说:“哈哈哈……得了,你干嘛发抖?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根据生活经验可知,称呼一条狗尤其不是自己的狗时,通常不过用“它”或者“这条狗”,而“你”则用于对同类的称呼,而奥楚蔑洛夫却偏偏称这条小狗为“你”,是他非常爱狗吗?在这之前他尚不知狗的主人时,却从来没有用过“你”来称呼它,不是“这种野畜生”“野狗”就是“下贱胚子”,即使是在猜测可能是将军家的狗时,由于还没有确认,也只是称呼“这条狗”。然而一旦明确了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他便立刻亲切地用称呼同类的“你”称呼一条狗。作者通过这种前倨后恭的戏剧化的人物语言,将“变色龙”的本质展现无疑。当学生理解了这里之后,笔者认为仍有深挖的余地,于是请学生想象奥楚蔑洛夫在说这段话时的样子。学生根据他直呼“你”这一要点,想象出他一改之前威严、蛮横的样子,屈尊弯下腰,带着讨好的笑容,在众目睽睽之下和一条听不懂人话的狗直接对话的滑稽场面,不由纷纷大笑起来。狗是人的宠物,需要依附、献媚于主人而生存,当奥楚蔑洛夫将狗称为“你”的时候,便将自己和狗列为同类,他们献媚、依附的是同样的东西,而人甚至此时更低一等,因为如果他得罪了狗,便得罪了狗身后的权势。契诃夫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称呼,辛辣而形象地讽刺了在权势面前人的异化,以及权势凌驾于法律、人性之上的骄横和丑恶。学生通过仔细品味语言,从而抓住了文本解读的关键。

二、细辨异同,领悟作品内涵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读者要想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必须先感知语言文字。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便能够不动声色地反映出自己的思维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寻找、对比作品中同一人物、同一场景在前后的各种差异,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作者所营造的文学世界,進一步领悟作品内涵。教师还可以将相似的作品进行参照对比,在相似情节中辨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帮助学生理解相似事物间的多元性,体会看待事物的不同视角,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希望向读者展示的多彩世界。教学经验表明,对比的关键点在于认真寻找文中那些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抓住其中的矛盾之处深入分析,从中窥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中,笔者请学生寻找孔乙己前后出场时的不同。学生在仔细阅读文章后找出了很多不同,例如,在第一次出场时,他是唯一一个“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而且在短衣帮只花四文钱喝一碗酒时,他每每“排”出九文钱,要两碗酒和一碟茴香豆,其力图与旁人划界、自证清高又实力不足的破落文人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当他最后一次出场时,不仅没有了“长衫”,还穿着一件“破夹袄”,喝酒时也再无力“排”出“九文大钱”,也只能像其他人一样勉勉强强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钱”喝一碗酒。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学生立刻看出孔乙己不仅生活更加窘困,而且精神也受到重创。而其他对比也佐证了这一点,刚出场时,当酒客们嘲笑孔乙己偷东西时,他必然大声争辩,而当他最后出场时,面对嘲笑已经“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其精神状态的变化可见一斑。学生通过仔细对比这些细节,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层文人是如何从肉体到精神被彻底摧毁的,从而理解了鲁迅先生所要鞭挞、揭露的那个病态、丑恶的社会。

在学习《孔乙己》之后,笔者举出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已经学过的《范进中举》一课,请学生对比思考:“同样是深受封建科举毒害、热衷于功名的读书人,同样穷困潦倒、受人嘲讽,范进和孔乙己是否存在不同?”学生经过思考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学生认为,二者的性格不同,范进在屡遭胡屠户的训斥之后,仍然能“谦恭有礼”地连称“岳父见教得是”,而孔乙己在明知酒客只是为了拿他开心而嘲笑他偷东西时,还仍然每每努力辩白“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范进能“屈尊”拿着草标当街卖鸡,孔乙己即使把长衫穿得又脏又破,仍然不肯脱下;范进在中举后面对来访的乡绅,能说出“幸得老先生门下”这等虚与委蛇的套话,而孔乙己在被人揶揄地问及“当真识字么”时,总是“认真地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从这些对比可以看出,孔乙己即使在物质上已经山穷水尽,但在精神上仍存着固执的腐儒之气,始终以读书人的“清高”示人,而范进则更加圆滑世故、善于逢迎。通过这样的对比,甚至有学生推测,正是因为性格使然,范进能够放下身段钻营结交,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条件、寻找渠道继续参加科举,乃至最终侥幸中举,而孔乙己则不屑于此,从而将自己的进身之道完全堵住。

还有学生指出,故事主题不同。范进中举后,从胡屠户到乡亲邻居,对范进的态度都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不仅送给他米、面、鸡、酒,还积极想办法帮助范进治好疯病;而孔乙己则终其一生都被人侮辱嘲笑,始终被冷漠麻木、凶狠无理的人所包围。再加上作者描写范进中举后的狂喜发疯,从这些情节表现出当时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热衷功名的世态,也揭示了范进之所以热衷于科举考试以及在中举之后发疯的原因,以此批判封建科举制度,荒诞而富有喜剧色彩。而孔乙己则生活在满含恶意的环境中,不仅没有考中功名,还被一步步地摧残毁灭,是一出悲剧,鲁迅先生以此鞭挞了灵魂的麻木和冷酷,指出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剧,揭示封建社会病态、吃人这一主题。

学生通过细读同一文本前后、不同作品之间的差异,能够从传统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不利局面中挣脱出来,转为主动探究、独立分析的自主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细思留白,引导学生想象

留白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手法,是在作品中有意不将情节的全貌展现出来,而是留下相应的想象空间,以“空白”为载体,渲染出更加丰富而引人入胜的意境。这些“留白”是作者有意不言明之处,是作品埋藏的“暗线”,也是作品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填补空白的过程就是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过程,是为作品“扩容”“增值”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共同参与创作的过程。寻找、细读和思考小说的留白之处,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想象力,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想象力的驱使下更加主动地参与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

笔者在讲授部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时,请学生细读文中关于闰土的语言描写特点,学生在仔细阅读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无论是少年闰土还是中年闰土,他与作者的对话中总有很多省略号。笔者对学生观察的细致表示赞许,并请学生思考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所在。学生经过思考表示,少年闰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他和儿時的作者说起话来总是滔滔不绝,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在描绘少年闰土时,便用省略号指代那些说不完的趣事,表示读者看到的这些不过是他们之间聊天内容的一小部分而已,通过这样的“留白”使读者体会到少年闰土天真淳朴、无拘无束的可爱性格,也从中猜测到闰土的童年充满了童趣,根本不存在成人社会中那些尔虞我诈和鲜明等级。然而中年闰土在对话中的省略号,无不存在于一句简短、局促的不完整回答之后,它显然不再代表滔滔不绝的聊天,而是在困苦生活重压之下麻木、生疏而不自然的吞吞吐吐。从简单的一个省略号,便实现了用无数直白描述都无法实现的艺术效果,一个饱经生活苦难、被生活逐渐吞噬残害的形象跃然纸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留白的暗示,合理发挥想象,“补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并逐步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文本细读是一场以文本为中心,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剖析,与文本进行的思想碰撞。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细读,能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促使学生进入作者所营造的文本世界,领悟文本的言外之意,体验文章丰富而独特的美,加强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陈伟(1975— ),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异同文本细读留白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业文化建设的校企文化融合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文本细读的运用探讨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