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与干预措施

2020-04-21 06:35张小妮刘沛珍余申子李浩君李严丽汤萱欧阳淑怡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量表问卷

张小妮 刘沛珍 余申子 李浩君 李严丽 汤萱 欧阳淑怡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为严重的传染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截止到2020年2月24日,全国累计有77 262例确诊病例,3434例疑似病例,累计死亡2595例,死亡率达3.36%[1]。在防控和救治体系中不仅要具备完善的应急措施和救治流程,而且医护人员还需对COVID-19的传染性、传播途径、隔离方法、治疗方法有充分认识,具备专业能力。处于疫情一线的护理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还要面对危重患者和死亡患者带来的接触感染风险和痛苦威胁,因此大部分护理人员在COVID-19流行期间要经历复杂的心理历程,应激状况较为复杂,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对护理人员机体免疫力和工作效率均会造成不良影响[2]。本研究调查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总结干预措施,以此提高护理人员心理素质,使一线护理人员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2020年1—2月我院133名一线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3名,女120名。年龄20~50岁,平均(30.15±3.28)岁。纳入标准:获得护士职业资格证书的在职护理人员;开展调查时在岗;工作年限≥1年;对自身状况有准确、清醒的认识;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实习、进修护理人员以及调查时不在岗人员,例如病假、产假等;近期遭受心理刺激、精神刺激以及有神经衰弱史、精神病史、心理创伤史的护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 通过微信开展网络调查,向护理人员发送问卷星链接,所有题目均为必答题。对护理人员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层级、婚姻状况、是否参加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等,随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调查,该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睡眠和饮食10个大项共计9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李克特1~5分5级评分法,自觉并无该症状为无(1分);自觉存在该症状但并不严重,且发生不频繁为轻度(2分);自觉存在该症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为中等(3分);自觉经常发生该症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为偏重(4分);自觉该症状的强度和发生频度均较为严重为重度(5分)。量表总分90~450分,分值越高说明心理卫生问题越严重。各大项平均分=该项目分量表总得分/条目数,若得分>2分则界定为阳性,阳性症状平均分=(总分-阴性项目总得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数>43项,或总分>160分,或任意一个大项平均分>2分,界定为SCL-90量表阳性。该量表为调查不同职业群体心理卫生问题的常用测试量表,问卷总体信效度系数为0.975[3],本次研究该量表信效度系数为0.985。为避免作答重复,问卷设定为每台手机只能填写1次,填写前用统一的指导语详细阐述填写要求,若护理人员存在疑问则采用一致性语言解释,避免调查结果出现偏倚。回收问卷时逐一检查,填写逻辑混乱的异常问卷予以剔除,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35份,回收有效问卷为133份,回收有效率98.52%。

1.3 统计学处理 调查数据录入到Excel软件后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影响护理人员心理状态的主要因素采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得分 133名护理人员有115名SCL-90量表总分>160分,占比86.47%;平均分为(168.94±30.47)分;有117名阳性项目数>43项,占比87.97%,见表1。

表1 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SCL-90量表各大项平均分(分,

2.2 COVID-19流行期间影响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工作年限、学历、婚姻状态、是否有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验、工作强度是影响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COVID-19流行期间影响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单因素分析(分,

注:1)为t值,2)为F值。

2.3 变量赋值表(表3)

表3 变量赋值表

2.4 COVID-19流行期间影响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是否有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验为影响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COVID-19流行期间影响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COVID-19作为一种新型急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不易发现、人群普遍易感的特征,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也无预防性疫苗可供使用[4]。在与COVID-19抗争期间,一线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对疾病本身的感染威胁,还要面对公众疑虑和舆论压力,虽然护理人员被患者视为白衣天使,但其也是普通人,也要面临病毒的侵袭和家人的牵挂[5]。因此在保证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应更多关注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调整和疏导,保证其身心健康[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33名护理人员有115名SCL-90量表总分>160分,占比86.47%;有117名阳性项目数>43项,占比87.97%。原因分析:本次研究发现护理人员SCL-90平均得分为(168.94±30.47)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129.96±38.26)分[6],原因可能与疫情严重程度以及对新发疾病的认知程度有关。COVID-19迅速的大范围传播会引起一线护士恐怖和强迫心理反应,可能以过度防护、封闭自我等行为或冲动试图改变现状[7]。此外,疫情走向的不确定性和防护物资缺乏会导致护理人员更加焦虑[8];COVID-19住院患者病情危重,对于处于抗击一线的护理人员而言,工作负荷大且要面临更高的被传染风险,因此精神病性、焦虑、偏执症状更加明显,甚至可能患上心理疾病。这些症状主要源于护理人员内心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担忧、对COVID-19的恐惧以及对疫情进展的不确定性,但身为护士的职责和使命又必须战胜这些问题,在矛盾转换中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情绪[9];随着疫情进展和疑似病例不断上升,感染和传播途径更为复杂,很多定点医院的临床护士害怕被传染,缺乏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宝贵经验,加之媒体报道和社会舆论的影响,心理压力进一步增加,甚至影响到正常饮食和睡眠质量。而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多因心理应激所致,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应激状态下,其调控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趋于紊乱,可导致过度敏感、焦虑、激惹、敌对,出现一些急性症状行为[10],例如人际交往自卑感、难以控制的暴怒等[11]。

本研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学历、婚姻状态、是否有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验为影响COVID-19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原因分析:(1)女性护理人员细腻敏感的心理特征和特殊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心理承受能力要弱于男性,且女性护理人员承担着更多的护理工作,因此躯体化症状也明显多于男性[12]。(2)有研究认为,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弹性与学历呈正相关[13],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心理应激防御能力和自我疏导意识,能克服高压状态下产生的心理问题。(3)在COVID-19流行期间存在较多的儿童病例,而已婚状态的护理人员大多已为人父母,要兼顾工作与家庭,过于担忧家人健康,从而产生焦虑、抑郁心理问题[14]。(4)对于有过公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经验的护士,对突发传染病的社会性、危害性、感染传播途径有一定的认识,当突发事件出现时能积极应对和科学防控,遏制疫情蔓延,而缺乏相关经验的护士则存在害怕、担忧、愧疚等多重心理,容易影响到工作质量[15]。

为了提高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可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在突发COVID-19期间,帮助护理人员了解和掌握COVID-19的相关知识、控制现状、防护原则和措施,让其心中有数,减轻恐惧、焦虑情绪[16]。(2)提供充足医疗物资。在传染性强的COVID-19流行期间,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尽可能降低护理人员感染风险,减少恐惧心理[17]。(3)积极进行心理疏导。组织心理学专家开展定期培训,引导护理人员疏导、排解不良情绪,有效转移注意力,培养积极乐观的职业心态,例如缩短各个班次时间,并增加班次人员,缓解繁重的工作压力,帮助护理人员联系亲朋好友,多传达信息,让其获得家庭和社会的心理支持[18]。(4)为女性护理人员提供特殊关怀。例如为女性护理人员组织适当的娱乐活动,帮助其调节情绪,放松心情,当出现难以忍受的紧张、焦虑情绪并感到痛苦时,可嘱其向心理咨询师求助,保持心理平衡[19]。

综上所述,COVID-19流行期间,本院一线护理人员存在焦虑、危机反应和心理障碍,需重点给予一线护理人员特殊照顾和心理干预,如加强公共突发事件应对的培训、提供充足医疗物资、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为女性护理人员提供特殊关怀,建立紧急重大疫情背景下护理人员快速心理调研机制和干预模式,维护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以早日全面战胜疫情。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量表问卷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