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肺功能康复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2020-04-21 06:35赵爱华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胃肠道经皮穴位

赵爱华

由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癌症报告显示,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病死率第1位,占比分别为20.03%,26.99%,且仍保持增长趋势[1]。超过90%的肺癌患者接受化疗,且约1%的早期小细胞肺癌经化疗能治愈,非小细胞肺癌经化疗缓解率能达到40%~50%[2]。同时,肺癌化疗多伴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对康复效果影响极大,本研究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探讨其对肺功能康复及胃肠道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检查、病例活检确诊为肺癌;确定行化疗,且预计生存期超过1年;无其他肺部或呼吸道疾病;认知、交流能力正常。排除标准:合并神经系统疾病;伴有其他脏器功能异常;伴有结核等传染性疾病;与化疗适应证不相符;对化疗药物过敏。按入院顺序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2例,女8例;年龄45~67岁,平均(54.25±4.18)岁;组织学分类:腺癌14例,鳞癌15例,腺鳞癌11例;病变位置:左侧24例,右侧16例;癌症分期:ⅢB期25例,Ⅳ期15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44~68岁,平均(55.31±4.36)岁;组织学分类:腺癌17例,鳞癌11例,腺鳞癌12例;病变位置:左侧22例,右侧18例;癌症分期:ⅢB期23例,Ⅳ期1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分类、癌症分期、病变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健康知识教育;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并经鼻慢速吸气→屏息2~4 s→慢速呼气,伴随胸廓扩张、复位或腹部隆起、下沉,每天3次,每次10 min[3];指导患者取坐位,引导练习深吸气,有效咳嗽,叩击背部,以促进痰液排出,每天3次[4]。

1.2.2 观察组 实施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 经皮电刺激干预 选用SNM-FDC01型胃肠功能神经调控仪实施经皮电刺激干预,刺激参数:频率25 Hz,脉宽0.5 ms,持续时长2 s,间歇时长3 s,刺激电流2.0~2.7 mA,反馈刺激最大值为9.5 mA[5]。选取肚脐上5横指处、掌横纹下3横指处、外膝眼下4横指处、虎口,用医用酒精对所选位置进行消毒处理,再黏贴凝胶电极片,接通仪器并根据耐受度调节刺激强度,以产生酸、麻感且耐受为佳,每天2次,每次20~30 min[6]。

1.2.2.2 多维康复护理

1.2.2.2.1 呼吸康复操训练 化疗后第2天起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练习罗薇[2]编制的呼吸康复操,共4部分,具体操作如下:(1)第1部分。包括5个动作,先双脚自然分开双手叉腰,双臂交替练习环形运动以充分放松肩颈部,再双臂自然垂放,双脚与肩同宽且双手施力按由上至下顺序按摩“腰—骶—臀”,复位放松全身,约4~6 min。(2)第2部分。包括站位摇臂、悬臂画圈、颈部旋转、收缩肩部、双臂开合、双手举鼎、弯腰分臂、侧弯腰、压腹呼吸、弯腰呼吸10个动作,每天练习2次,每次10~20 min。(3)第3部分。包括2个动作,分别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约4 min。(4)第4部分。包括2个项目,分别为慢走有氧运动、等阶锻炼,每天2次,每次20~30 min。

1.2.2.2.2 三球式呼吸锻炼 选取三球式呼吸器,引导患者取坐位,将呼吸器置于与眼部等高处,连接软管、呼吸器、咬嘴,确保连接正确且无漏气情况,指导口含咬嘴,经鼻慢速吸入气体,至最大限度后经口慢速呼出气体,伴随呼吸器内小球升高,至最高点后屏息片刻,再松开咬嘴,如1个小球升高,则呼出气体为600 ml,护理人员指导尽力呼气,每天锻炼2次,每次15 min,连续锻炼7 d[7]。

1.2.2.2.3 气球吹摆训练 引导患者取站位,护理人员手持直径大小为20~30 cm的气球置于前10~15 cm处,与头部保持同等高度,引导深吸气后缩唇慢速呼气,将气球吹起与垂直方向呈30°后,持续吹气使其保持该位置约4~6 s,每天练习3~5次,每次10 min[8]。

1.2.2.2.4 穴位按摩 通过微信向患者推送取穴按摩视频片段并发放穴位图,引导观看视频,学习取穴、按摩技巧,化疗结束后第2天起实施穴位按摩干预。(1)取穴自护按摩。选取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及合谷穴,在所选穴位处涂抹按摩油,并基于拇指指腹实施按揉,每穴位1~2 min,并询问自感以调整按揉力度,促使局部形成酸、胀感,每天2次,连续实施5 d[9]。(2)自助式耳穴按压。选取双侧胃肝反射区、交感、神门穴,用医用酒精对所选穴位实施消毒处理后,借助医用胶布粘圆形绿豆,并粘贴对应穴位处,手指指腹按压,每天2次,每穴位1 min,连续1周[10]。

1.3 观察指标 (1)肺功能。选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项指标于干预2周后评价肺功能康复效果,指标数值越大,则肺功能表现越好。(2)胃肠道反应。肺癌化疗后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统计各类不良反应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状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状况比较(例)

3 讨 论

目前医学尚未明确肺癌病因,吸烟属于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且长期吸烟者肺癌发生率约为不吸烟者的10~20倍[11]。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早期缺乏显著症状,与呼吸道及其他肺部疾病症状相似,中晚期多伴有咳嗽咯血、胸闷气急、胸痛等症状,存在显著性肺功能障碍。化疗是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手段,具有良好疗效,超过70%的肺癌化疗伴有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且超过90%的肺癌化疗会出现迟发型呕吐,严重影响到化疗体验[12]。本研究在肺癌化疗中应用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借助胃肠功能神经调控仪实施电刺激治疗,并辅以取穴自护按摩、自助式耳穴按压,能显著改善胃肠功能,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指导开展呼吸康复操训练、三球式呼吸锻炼、气球吹摆训练,可促进肺功能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通过SNM-FDC01型胃肠功能神经调控仪对相应位置实施电刺激治疗,基于电刺激作用能有效调节脏腑功能、疏理胃肠,有效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研究指导开展取穴自护按摩,基于对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及合谷穴等刺激作用,可健运脾胃,防止胃气上逆,进而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研究指导开展自助式耳穴按压,其中肝区与神门配伍能安神理气、养血安神,胃区、交感能调节胃肠道功能,防止神经功能紊乱,基于对以上穴位的按压作用,实现对胃肠道功能地有效调节,缓解胃肠道不良反应[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FEV1、FEV1/FVC及MVV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指导练习罗薇编制的呼吸康复操,将肢体运动与呼吸调节有效结合,实现对呼吸肌地有效锻炼,有助于增强呼吸肌肌力及耐力,可缓解临床症状,进而改善肺功能[14];护理人员指导开展三球式呼吸锻炼,能实现对呼吸肌肉的主动锻炼,有助于调控呼吸气压及气流,根据小球位置判断肺功能状况,据此调整锻炼计划,显著增大肺容量,促进肺功能恢复;指导开展气球吹摆训练,通过呼吸阻抗练习,能显著改善呼吸状况,促进肺功能康复。

综上所述,经皮电刺激干预联合多维康复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能促进肺功能康复,缓解胃肠道反应。

猜你喜欢
胃肠道经皮穴位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夏季穴位养心
原发于生殖系统胃肠道外间质瘤MRI特征分析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2019胃肠道肿瘤防治新技术、新进展高峰论坛在京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