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中的应用

2020-04-21 06:35林晓贞张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径路支气管炎雾化

林晓贞 张琴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大多数患儿患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并伴随有食物过敏史或药物过敏史[1-3]。雾化吸入以其无创、覆盖均匀、直达气管深部而成为常用治疗手段[4],但因儿童认知功能低下、好动哭闹、自控能力差、治疗依从性差,甚至拒绝配合治疗,使雾化吸入治疗不能顺利进行[5-6]。本研究采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者施加干预,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就诊于我院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诊喘息性支气管炎,年龄<3岁,行雾化吸入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结核性感染、支气管异物、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患儿;合并听力障碍、精神障碍、唐氏综合征、孤独症患儿。以入院时间为依据,2018年7—12月就诊的45例患儿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就诊的45例患儿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2.33±0.57)岁;平均病程(4.83±0.57)d。试验组: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2.41±0.49)岁;平均病程(4.60±0.81)d。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均接受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接受喘息性支气管炎常规护理: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尽量避免接触诱发因素,讲解雾化吸入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方法等。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干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2.1 成立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小组 成立双径路信息传递小组,由专科护理经验丰富、亲和力强的3名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查找资料,共同学习语言与非语言医疗信息传递方式、技巧;培养共情素质;学习情绪放松疗法、积极行为阳性强化疗法等护理技巧;规范雾化吸入医疗信息传递内容,包括雾化吸入起效原理、注意事宜、吸入技巧、不良事件处置方式等。

1.2.2 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方式 (1)语言径路。以叮嘱、问询、解释、安慰、疏导、赞美等方式为主,因患儿尚处于语言与意识、行为与思想发育未成熟状态,所以以患儿心理变化为依据提供针对性实用型心理指导,灵活应用游戏法、动画播放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进行雾化吸入知识、配合行为及自我管理活动的信息传递,多使用鼓励型、赞美型、积极期待型用语,增进患儿医疗信息接收兴趣与信心。充分运用同理心技巧对家属急切心情加以体谅接纳,对家属行医疗信息传递时注意语气的平和亲切度、语言的通俗易懂性。(2)非语言径路。以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体态等方式为主,在进行医疗信息传递时,举止大方得体,态度真诚自信,在患儿及家属积极响应医疗信息传递并做出及时回馈时,以竖起大拇指或比“V”型等手势表达鼓励肯定;做雾化吸入操作示范时动作娴熟流畅,在重要或疑难操作点适当放慢速度做清晰展示或反复展示。

1.2.3 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的实施 雾化吸入启动前,先行相关医疗信息传递活动,由项目组护理人员做雾化吸入装置使用过程演示,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以游戏法、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让患儿对雾化吸入装置的无痛无害属性进行感知,对于患儿所表现出的积极正确的雾化治疗配合意识行为等进行语言与手势(竖起大拇指)高调表扬,在患儿坚持完成雾化治疗后与其击掌庆贺或比”V”型胜利手势等作为阳性强化。雾化吸入时因患儿不适应、耐受性不足等,往往哭闹、不配合,再次播放卡通人物,诱导患儿坚持治疗,并重新播放视频资料,转移注意力,对其在依从度方面的细微进步做出语言式、手势式高调肯定。对不哭闹、正确、顺利完成雾化吸入治疗患儿进行高调语言表扬,引导同病室病友为其鼓掌,鼓励其向依从度不足、治疗技术掌握欠佳的患儿进行经验分享与榜样展示。

1.3 观察指标 (1)雾化吸入治疗依从性。雾化治疗全程无哭闹、抗拒行为,于15 min内顺利启动治疗计为依从性好;雾化治疗进程中强烈抗拒、大肆哭闹,超过15 min仍无法顺利启动治疗计为依从性差[7]。(2)治疗效果。肺部啰音消失,咳嗽、气喘症状消失,X线示病灶消失,计为治愈;上述体征症状明显改善,X线示病灶显著改善,计为有效;症状、体征、X线均无改善甚至恶化计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8]。(3)记录两组患儿气喘、咳嗽及哮鸣音消失时间。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 试验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比较(例)

2.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试验组患儿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主要发病人群为1~4岁的婴幼儿,临床症状为阵发性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若未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可导致呼吸衰竭[9-10]。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治疗是目前常用的喘息性支气管炎疾控手段[11],但患儿因年龄限制无力或难以深入了解与认同雾化吸入治疗的知识和价值,在面对雾化吸入治疗装置、药液冲击等应激源时易恐惧、焦虑、哭闹、抗拒而引发治疗起效延迟与疗效差等问题[12]。

本研究采用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对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者施加干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儿雾化吸入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气喘、咳嗽、哮鸣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证明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有利于提高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的雾化吸入依从率,推动治疗起效进程,提高治疗效果。这是因为医疗信息的呈现与传递方式可影响信息接收方的治疗态度与行为,医疗信息的传递方式愈适宜则传递效果愈好,信息接收方愈可能形成正向的治疗态度与做出良好的治疗配合行为,进而指向理想度较高的疾控结局。常规的雾化吸入医疗信息传递方式是以护理人员简单口头宣讲为主,对患儿而言,艰涩抽象、理解困难、兴趣缺乏,医疗信息传递低效性显著。本研究通过语言与非语言两种信息传递径路进行雾化吸入宣讲,在语言径路方面纳入了口头指导基础之上的视频、游戏、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的医疗信息传递技术,极大地激发了患儿信息观看与学习接收兴趣,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卡通人物所传递的雾化吸入有效论理念,通过动作模仿形成良好正确的雾化吸入配合行为;在非语言径路方面纳入了表示积极肯定意义的手势语,增进了护理人员与患儿间的默契度,提高了患儿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信心与自我管理活动的兴趣,促成了配合依从度的提升,得体大方自信的宣教态度与肢体语言,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可信度与权威度,易于渗透于患儿内心,流畅娴熟、重点突出的操作示范肢体语言,给予患儿强力视觉印象冲击,便于患儿模仿操作获取正确雾化吸入治疗行为。

综上所述,语言与非语言双径路医疗信息传递各具所长,互相弥补,语言信息传递径路短时间内可传送大量医疗信息,非语言信息传递径路直观可视、生动达意,更易于融入亲切关爱的护理信息,使患儿切实体悟、感知护理人员的关心和重视,降低治疗恐惧感与抵触情绪[13],提高雾化吸入配合度,推动雾化吸入治疗起效进程,有利于帮助患儿于较短时间内获得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

猜你喜欢
径路支气管炎雾化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插入性室性早搏揭示房室结双径路Lorenz-RR散点图1例
车流径路辅助决策系统优化与实践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基于车流径路选择偏好的铁路车流运行径路动态预测方法研究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适用于军用无线的自组网多径路由协议研究
雾化吸入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雾化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