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酸枣主要害虫种类的调查与防治(Ⅰ):根部与叶部害虫

2020-04-22 03:25吴南生郭春兰孙荣喜汪加魏刘兴平
生物灾害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刺蛾叶部蛴螬

李 冬,吴南生,郭春兰,丁 菲,孙荣喜,汪加魏,刘兴平*

南酸枣主要害虫种类的调查与防治(Ⅰ):根部与叶部害虫

李 冬1,2,吴南生1,2,郭春兰1,2,丁 菲2,3,孙荣喜1,2,汪加魏1,2,刘兴平1,2*

(1. 江西农业大学 林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45;2. 江西农业大学 南酸枣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045;3. 江西农业大学 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南酸枣作为重要的果用经济林树种在南方各省广为种植,然而对于该树病虫害种类却鲜有报道。通过对种苗期和定植期的南酸枣树进行系统调查,发现当前南酸枣树的根部害虫主要有蛴螬和金针虫,叶部害虫主要有缀叶丛螟和黄刺蛾。同时对这些害虫种类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调查结果为该树种的病虫害等灾害管理提供参考。

根部害虫;叶部害虫;南酸枣

南酸枣((Roxb.) Burtt.et Hill)属漆树科(Anacardiaceae)南酸枣属()速生落叶乔木[1]。该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具有较高食用、药用价值,为多用途优良树种[2-4]。长期以来主要作为速生造林树种进行经营,近年来该树种作为果用经济林得到大面积的种植和推广[5]。随着南酸枣在南方各省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病虫害的发生日趋频繁,病虫害问题也将成为限制南酸枣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目前对于南酸枣病虫害的调查与研究甚少[6-7]。系统开展南酸枣病虫害的专项普查,明确南酸枣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并对重大病虫害开展综合治理研究,对于促进南酸枣的健康生长,保障南酸枣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

本文以南酸枣为调查对象,重点调查了近几年危害该树种的地下根部害虫和食叶性害虫,对主要的害虫种类的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进行了描述,以便于生产中的形态识别。同时,我们提出了该类害虫在南酸枣中的具体防治策略,以供广大南酸枣种植户果农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与时间

系统调查于江西农业大学南酸枣种质资源圃(E115°89′,N28°68′)内进行,零星调查则分布于江西省南酸枣主要种植区域。对于地下害虫的调查主要于种苗期进行,而叶部害虫的调查主要于定植期的南酸枣树进行。集中调查与采样时间从2016年1月起,每月至少调查1次,至2018年底结束。

1.2 调查方法

本文主要参照众多学者对根部害虫的调查方法[8-9]。由于地下根部害虫栖居于土壤中,生活隐蔽,我们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在每个调查地点选5个样点,每个样点用铁锹铲土,面积为0.5 m×0.5 m,深度为0.4 m的标准样方。使用孔径为2 mm的10目细筛将铲出的土过筛,收集筛出的昆虫,放入预先准备的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中,带回室内进行鉴定,并参考文献进行形态描述[10]。

食叶害虫的调查主要采用踏查的方法,通过目视树体,一旦发现有受害症状则进行详查。对于低矮的树体直接通过镊子、捕虫网等工具进行捕捉。对于高大的树体则通过攀爬树体或摇晃树体进行捕捉。捕捉到的幼虫放入体积分数75%的酒精中,成虫放入毒瓶中,带回室内进行鉴定,并参考文献进行形态描述[10]。

2 结果与分析

2.1 南酸枣的根部害虫种类

通过我们的跟踪调查发现,危害南酸枣种苗期的主要根部害虫有两大类,即蛴螬和金针虫,几乎遍及江西所有南酸枣种植区。现对其形态、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等进行描述。

2.1.1 蛴螬 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统称,是世界性的地下害虫。属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子总科(Scarabaeidae)。对南酸枣有一定危害的种类分属于丽金龟科(Rutelidae)和鳃金龟科(Melolonthidae)等,常见种类包括铜绿丽金龟(Motschulsky)、红脚异丽金龟(Hope)、华南大黑鳃金龟(Moser)等。

(1)形态特征:该幼虫体肥大,体型弯曲常呈C型,多白色,少黄白色。头部褐色,上颚显著,腹部肿胀。体壁较柔软多皱,体表疏生细毛。头大而圆,多为黄褐色,生有左右对称的刚毛,刚毛数量的多少常为分种的特征(图1)。

a: 幼虫; b: 铜绿丽金龟; c: 红脚异丽金龟

(2)危害症状:蛴螬在土内喜食刚萌发的南酸枣种子,常咬断根、茎及幼苗,轻则缺苗断垄,重则毁圃绝苗。幼虫食害根系后通常造成地上部分植株枯死,食害幼苗后造成断口整齐平截,易于识别;成虫出土取食叶、花蕾、嫩芽和幼果,常将叶片食成缺刻和孔洞,残留叶脉基部,严重时将叶全部取食。蛴螬对南酸枣的危害主要是春、夏、秋三季最重。此外,因蛴螬造成的伤口还可诱发病害。

(3)发生规律:该虫一到两年发生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成虫白天藏在土中,晚上20:00—21:00进行取食等活动。蛴螬有假死和负趋光性,并对未腐熟的粪肥有趋性。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与土壤温湿度关系密切。当10 cm土温达5 ℃时开始上升土表,13~18 ℃时活动最盛,23 ℃以上则往深土中移动,至秋季土温下降到其活动适宜范围时,再移向土壤上层。

2.1.2 金针虫 金针虫是叩头虫幼虫的统称,属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总科(Elateroidea)。危害植物根部、茎基、取食有机质,其中对南酸枣有一定危害的种类有叩甲科(Elateridae)的沟金针虫(Faldermann)和细胸金针虫(Motschulsky)。

(1)形态特征:该虫体圆筒形,体表坚硬,蜡黄色或褐色,末端有两对附肢,体长13~20 mm。根据种类不同,幼虫期1~3年,蛹在土中的土室内,蛹期大约3周。虫体细长,25~30 mm,金黄或茶褐色,并有光泽,故名“金针虫”。身体生有同色细毛,3对胸足大小相同(图2)。

(2)危害症状:以幼虫长期生活于土壤中,主要为害南酸枣幼苗。幼虫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

a: 幼虫; b: 沟金针虫; c: 细胸金针虫

(3)发生规律:金针虫每2~3年完成1代,以不同龄期的幼虫在20~50 cm的土层中越冬,卵期一个月左右,幼虫期500余天,蛹期20 d左右,成虫期280余天。幼虫在野外有世代重叠现象,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最为明显。越冬幼虫每年从3月份开始活动,5月份为害猖獗,主要取食寄主地下部分。成虫7月中旬羽化,但仍然蛰伏在土室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陆续出土取食、交配和产卵。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为活动盛期,主要取食寄主叶片,成虫嗜食禾本科杂草,且对稍萎蔫的杂草有极强的趋性。同时该虫还有极强的负趋光性和假死性。

2.2 南酸枣的叶部害虫种类

2.2.1 缀叶丛螟 缀叶丛螟(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该虫为南酸枣的优势食叶性害虫种类。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4~20 mm,翅展35~50 mm,全体黄褐色。前翅色深,稍带淡红褐色,有明显的黑褐色内横线及曲折的外横线,横线两侧靠近前缘处各有黑褐色斑点1个。前翅前缘中部有一黄褐色斑点,后翅灰褐色,越接近外缘颜色越深;卵球形,密集排列成鱼鳞状,初产乳白色,孵化前变为紫红色,卵壳布网状饰纹。每块有卵200粒左右,排列紧密,上覆被胶质;老熟幼虫体长20~30 mm,头部黑色有光泽。前胸背板黑色,前缘有6个黄白色斑。背中线宽、杏黄色,亚背线、气门上线黑色,体侧各节有黄白色斑,腹部腹面黄褐色疏生短毛;蛹长约16 mm,深褐色至黑色;茧深褐色,扁椭圆形,长约20 mm,宽约10 mm,硬似牛皮纸。

(2)危害症状: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寄主植物叶片,以幼虫群集吐丝缀合枝叶成球状鸟巢(图3)。初龄幼虫常数十至数百头群居在叶面吐丝结网,蚕食叶肉,先是缠绕1张叶片呈筒形,受害叶多位于树冠上部及外围,容易发现。随虫体的增大,至二三龄后开始分散活动。植株被害后枝残叶碎,冠顶光秃,形似火烧,甚至导致整株枯萎死亡,严重影响了南酸枣幼林生长,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3)发生规律:该虫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根的附近及距树干1 m范围内的土中结茧越冬,入土深度10 cm左右。以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在被害树下表土层越冬。翌年4~5月间入土化蛹,5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5月中、下旬第1代卵出现,5月下旬~6月下旬第1代幼虫危害,6月下旬开始化蛹,同旬有成虫出现,7月上旬第2代卵出现,7月上旬~9月上旬第 2代幼虫危害,8月上旬第2代幼虫开始化蛹,9月上旬第2代成虫羽化、第3代卵出现,同旬幼虫开始孵化危害至11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开始下树入土结茧越冬。翌年6月上旬为越冬代幼虫的化蛹期,盛期在6月底至7月中旬,成虫产卵于叶面。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幼虫孵化期,盛期在7月底至8月初。枝条上留下雀巢般的虫窝,严重影响树势生长。从8月中旬开始,老熟幼虫便入土做茧越冬。

a: 幼虫形态特征; b: 危害状

2.2.2 黄刺蛾 刺蛾俗称洋辣子,属鳞翅目(Lepidoptera)刺蛾科(Limacodidae)。危害南酸枣的刺蛾种类主要为黄刺蛾[(Walker)],其它少量有丽绿刺蛾[(Cramer)]和桑褐刺蛾[(Hampson)]等刺蛾种类的危害。

(1)形态特征:成虫头、胸部黄色,腹部黄褐色,前翅内半部黄色,外半部褐色,两条暗褐色横线从翅尖同一点向后斜伸,后缘基部1/3处和横脉上各有一个暗褐色圆形小斑。幼虫近长方形,黄绿色,背面中央有一紫褐色纵纹,此纹在胸背上呈盾形;从第2胸节开始,每节是4个枝刺,其中以第3、4和10节上的较大,每一枝刺上生有许多黑色刺毛。腹足退化,只有在1~7腹节腹面中央各有一个扁圆形吸盘。卵扁椭圆形,一端略尖,长1.4~1.5 mm,宽 0.9 mm,淡黄色,卵膜上有龟状刻纹。老熟幼虫体长19~25 mm,体粗大。头部黄褐色,隐藏于前胸下。胸部黄绿色,体自第二节起,各节背线两侧有1对枝刺,以第三、四、十节的为大,枝刺上长有黑色刺毛;体背有紫褐色大斑纹,前后宽大、中部狭细成哑铃形,末节背面有4个褐色小斑;体两侧各有9个枝刺,体例中部有2条蓝色纵纹,气门上线淡青色,气门下线淡黄色。蛹为被蛹,椭圆形,粗大。体长13~15 mm。淡黄褐色,头、胸部背面黄色,腹部各节背面有褐色背板。茧椭圆形,灰白色,具数条褐色纵带,形似雀蛋(图4)。

a: 幼虫; b: 茧; c: 成虫; d: 危害状

(2)危害症状:初孵幼虫先食卵壳,然后取食叶下表皮和叶肉,剥下上表皮,形成圆形透明小班,隔1日后小班连接成块。4龄时取食叶片形成孔洞;5~6龄幼虫能将全叶吃光仅留叶脉,可将叶片吃成很多孔洞、缺刻或仅留叶柄、主脉,严重影响树势和果实产量。

(3)发生规律:该虫在长江流域1年2代,秋后老熟幼虫常在树枝分叉、枝条叶柄甚至叶片上吐丝结硬茧越冬。翌年5月中旬开始化蛹,下旬始见成虫。5月下旬至6月为第一代卵期,6—7月为幼虫期,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蛹期,7月下旬至8月为成虫期;第二代幼虫8月上旬发生,10月份结茧越冬。成虫羽化多在傍晚,以17:00—22:00时为盛。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不强。雌蛾产卵多在叶背,卵单产或数粒在一起。每雌产卵量为49~67粒,成虫寿命约4~7 d。

3 防治建议

由于南酸枣根部害虫危害期栖居于土壤中,生活隐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躲避化学药剂的作用,导致化学防治效果相对较差。而叶部害虫种群极易扩散,往往容易暴发成灾,应引起警惕,加强防治。在南酸枣害虫的防治中,我们仍需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注重应用多种措施,达到多途径控害的目的。因此我们结合其它树种对同类害虫的防治经验[6,10-18],提出如下防治建议。

3.1 南酸枣根部害虫的防治

(1)林业技术措施:在播种或定植前对土壤适时灌水,清除害虫;种植前要深耕多耙,夏季翻耕暴晒。精细整地,合理轮作,清除杂草,及时中耕除草,创造不利于根部害虫活动的环境,减轻苗木受害程度。使用充分腐熟有机肥料以避免携带卵和幼虫。

(2)土壤处理:定植前用化学农药与细土相拌制成毒土,撤于种植沟或地面,顺垄条施,随即浅埋,主要药剂和做法是:用50%辛硫磷乳油每公顷3 000~3 750 g,加水10倍喷于25~30 kg细土中拌匀,或2%甲基异柳磷粉每公顷30~45 kg拌细土25~30 kg制成毒土,或48%毒死蜱乳油200 mL/666.67 m2,拌细土10 kg制成毒土。

(3)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50%对硫磷或20%异柳磷药剂与水和种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种,或用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比例为药剂∶水∶种子=1∶200∶10 000。

(4)物理机械防治:在有条件地区,可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蛴螬等根部害虫的发生数量。

(5)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虫虻、钩土蜂、金龟子黑土蜂、苏云金芽孢杆菌、布氏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等能有效防治蛴螬等根部害虫。

3.2 南酸枣叶部害虫的防治

(1)林业技术措施:加强巡查,利用幼虫群居为害的特点,及时摘除带虫枝叶并加以处理,防效明显。同时,结合冬季清园,人工摘除虫茧或敲碎树干周围地面上的虫茧,以减少越冬虫源。

(2)物理机械防治:利用成虫的趋光性,在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化学防治:做好害虫的预测预报,适时施药,一般在害虫的幼龄期施药防治效果最佳。主要药剂种类可选择45%高效氯氰聚酯水乳剂1 000倍液、20%除虫脲水剂800倍液、25%灭幼脲乳油800倍液、2.5 %氯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等喷雾。由于很多幼虫有下树越冬的习性,也可在8月中下旬在树干上设置药环带,阻隔其下树越冬,从而降低翌年的虫口数量。

(4)生物防治:鳞翅目幼虫的天敌资源非常丰富,目前生产上应用较广的有幼虫寄生性天敌如茧蜂、姬蜂、寄蝇等。此外,青虫菌或金龟子绿僵菌等对防治这两类叶部害虫也很有作用。

4 结论与讨论

南酸枣是南方多省的乡土树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该树种作为果用经济林树种得到大范围的推广,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经我们多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危害南酸枣的主要根部害虫有蛴螬和金针虫两大类,而叶部害虫主要有鳞翅目蛾类,尤以缀叶丛螟和黄刺蛾危害最甚。因此,在南酸枣的种植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这类害虫的预防和治理。然而,随着南酸枣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加上环境的变化,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害虫种类,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我们持续关注南酸枣病虫害问题,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达到有成灾的目的。

[1] 郑勉, 闵天禄.中国植物志(第45卷第1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0: 86.

[2] 陈修棣. 速生树种——南酸枣[J]. 浙江林业科技, 1975(2): 10.

[3] 朱慧. 优良树种南酸枣研究综述[J]. 广西林业科学, 2005(3): 14-18.

[4] 李长伟, 崔承彬, 蔡兵, 等. 南酸枣的研究进展[J].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08(3): 231-234.

[5] 林朝楷, 王金燕, 吴南生. 南酸枣(经济林)产业现状与对策[J]. 江西林业科技, 2014, 42(6): 40-43.

[6] 林曦碧. 缀叶丛螟危害南酸枣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 林业调查规划, 2009, 34(1): 73-75.

[7] 李冬, 丁菲, 孙荣喜, 等. 南酸枣主要病害及防治[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 42(4): 275-278.

[8] 刘兴平, 李冬, 吴自荣, 等. 南昌市园林植物主要害虫种类及其生态治理对策[J]. 江西植保, 2007, 30(2): 72-76.

[9] 翟晶晶, 乔璟, 程瑞霞. 昆山市园林地下害虫调查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 2014, 4(1): 5-7.

[10] 萧刚柔. 中国森林昆虫[M].2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2.

[11] 欧阳红军, 李国平, 何衍彪. 我国南方地下害虫的种类及防治方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34): 16655-16656.

[12] 裴智能, 赵东容, 张建华, 等. 白僵菌防治苗圃害虫蛴螬试验[J]. 湖北林业科技, 2007(5): 32-34.

[13] 张美翠, 尹姣, 李克斌, 等. 地下害虫蛴螬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34(10): 20-28.

[14] 颜珣, 郭文秀, 赵国玉, 等. 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地下害虫的研究进展[J]. 环境昆虫学报, 2014, 36(6): 1018-1024.

[15] 李刚, 尹志刚, 谢旭东, 等. 金针虫的特征及综合防治措施[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9): 55-58.

[16] 周伯军, 王瞿华, 徐衡, 等. 刺蛾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6): 149-150.

[17] 何学友, 潘爱芳, 蔡守平, 等. 金龟子绿僵菌FJMa2014-0501菌株对缀叶丛螟的致病力[J]. 福建林业科技, 2018, 45(2): 1-5.

[18] 刘亨平, 林延生. 黄刺蛾的防治技术研究[J]. 武夷科学, 2008, 24(1): 73-77.

Investigation on the Pest Species of Lapsi(Ⅰ): Root-feeding and Leaf-chewing Insect Pests

LI Dong1,2, WU Nan-sheng1,2, GUO Chun-lan1,2, DING Fei2,3, SUN Rong-xi1,2, WANG Jia-wei1,2, LIU Xing-ping1,2*

(1. College of Forestr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 2.Institut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3. College of Vocational and Teachers Education,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he Lapsi tree(Roxb.) Burtt.et Hill, as an important fruit economic forest species, is widely planted in south of China. However, the pest species of this tree received little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root-feeding and leaf-chewing insect pes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ub beetles (Coleoptera: Scarabaeidae) and wireworms (Coleoptera: Elateridae) were the key root-feeding insect pests, the snout mothWalker (Lepidoptera: Pyralidae) and the Oriental mothWalker (Lepidoptera: Limacodidae) were the key leaf-chewing insect pests of this tree. Meanwhil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symptoms,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these pest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study. 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est management of this tree during cultivation.

root-feeding pests; leaf-chewing pests;(Roxb.) Burtt.et Hill

S436.65

A

2095-3704(2020)01-0008-06

2020-03-01

江西省科技厅项目(20165BCB19006)、江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1BBF60011)和江西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经费项目(201608)

李冬(1972—),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森林保护学研究,jxld2008@163.com;*通信作者:刘兴平,教授,博士生导师,xpliu@jxau.edu.cn。

李冬, 吴南生, 郭春兰, 等. 南酸枣主要害虫种类的调查与防治(Ⅰ):根部与叶部害虫[J]. 生物灾害科学, 2020, 43(1): 8-13.

10.3969/j.issn.2095-3704.2020.01.02

猜你喜欢
刺蛾叶部蛴螬
面向移动端的苹果叶部病虫害轻量级识别模型
基于YOLOv3的多类烟草叶部病害检测研究
南昌茶区刺蛾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
辽宁柞园刺蛾种类调查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牡丹黄刺蛾危害以及综合防治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基于颜色差异性的植物叶片病害图像分割方法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推广新型农药噻虫嗪防治甘蔗叶部害虫突破14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