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林草数据资源助推林草大数据发展

2020-04-23 08:46刘广兵
绿色天府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树名林草石漠化

○文/刘广兵

四川数字林草建设是服务数字四川和全省林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省林草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紧紧围绕全省林草工作大局,积极推进林草数字化工作,建立了“四川省林草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林草建设现状

我院数字林草建设主要围绕“四川省林草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储存各类林草基础数据50多TB。该系统目前建立了七大模块:

森林资源模块。根据林业系统三种类型的调查,我院建立了全省“林地一张图”。“林地一张图”由1497万多个小班组成,其中林地小班950万个,将全省3.7亿亩林地以及1879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逐一落实到了山头地块。“林地一张图”不仅支撑了全省林地林木管理(包括征收占用、林木采伐、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而且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基础作用。近年来全省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天然林保护工程20年成效总结、数字林草2025等重大规划的基础数据就来源于这一张图。有了“林地一张图”,森林双增长、森林督查等工作就有了立足之本、追根之源;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发现林地与耕地、天然林与基本农田交叉重叠问题,就能够说得清、道得明。

大熊猫国家公园模块。四川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涵盖7市(州)20个县(市、区),面积20177平方公里,在系统中可以查看公园范围内野生大熊猫1200余只的分布情况,熊猫标志的就是大熊猫第四调查成果中的熊猫活动痕迹点。叠加公园内居民地、矿山、水电站等情况后,可以对公园内这些信息进行单独查询。

自然保护地模块。全省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519处,总面积11.3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3.3%,多数自然保护地边界矢量化、保护区动植物本底已数字化。

林业碳汇模块。2010年,我院开展了“区域林业碳汇/源计量体系研发及应用研究”,荣获2013年度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首次开发了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样木尺度和生物量空间扩展方程相结合的方法学和基于森林资源调查与森林生态系统模型融合的方法学,首次研发并集成了包括2个计量层次、3个计量方法于一体的区域林业碳汇/源计量平台,估算精度明显优于同期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同时,对四川近33年森林碳储量及其时空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有效支撑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计量结果表明,四川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288225万吨(2010年),近33年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

立足“林地一张图”,应用多年研究成果,开展了四川林业碳汇潜力评估,筛选出了适宜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竹林经营等主要增汇措施的优先区域,为区域林业碳汇市场持续扩大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全省可供造林/再造林的土地面积59.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川南和川西南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以及25度以上坡耕地区域;可供森林经营的中幼龄林地面积801.3万公顷,集中分布在盆地丘陵、盆周及川西南山地区;可供竹林经营碳汇的土地面积70.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盆地南缘山地、盆中丘陵和成都平原区。

湿地资源模块。全省湿地总面积为174.78万公顷(不计稻田/冬水田),占国土面积的3.60%。其中自然湿地面积166.56万公顷(包括河流湿地45.23万公顷,湖泊湿地3.73万公顷,沼泽湿地117.59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95.29%;人工湿地面积为8.22万公顷(库塘7.98万公顷,运河、输水河0.11万公顷,水产养殖0.13万公顷),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4.71%。

荒漠化模块。全省沙化土地类型有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露沙地、沙化耕地、非生物治沙工程地等6种类型。全省有沙化土地面积86.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阿坝州与甘孜州(即川西北沙区),面积达79.7公顷,占全省沙化土地的92%。其中,沙化程度为轻度的67.6万公顷,占沙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中度13.4万公顷,占16%;重度4.5万公顷,占5%;极重度0.8万公顷,占1%。

四川省的岩溶区分布于10个市(州)46个县(市、区),岩溶区面积278万公顷,占幅员面积的5.7%。其中石漠化面积66万公顷,占岩溶区面积的24%,分布在44个县,石漠化土地面积较大且分布广泛。

石漠化土地按区域地貌大致可分为川西南山地区、川南盆地边缘区、川东平行岭谷区、川中丘陵区,以川西南山地区和川南盆地边缘区为主,川西南山地区石漠化面积46.7万公顷,占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0.7%;川南盆地边缘区石漠化面积16.9万公顷,占25.6%;其他零星分布。

古树名木模块。开展全省古树名木调查,共调查古树名木7万余株。按照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采集获取每一株古树名木的坐标位置、测树学因子、生长环境、保护状况和照片等信息,建立起古树名木数据库,为进一步建立全省古树名木融媒体奠定了基础。

数字林草建设努力方向

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的“五个统一”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3S”、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建设“林草资源一张图”为基础的四川数字林草大数据平台,整合全省林草资源基础数据,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建立林草资源基础数据库,实现全省林草资源“一张图”和林草资源专题数据的统一更新、管理维护和应用服务体系,实现与行业内部、相关行业部门的数据共享和无缝交换,为森林资源管理、营造林管理、公益林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业产业等提供基础支撑,向公众的信息门户、信息产品服务和信息共享等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服务。

数字林草数据标准建设。依托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公益林建档及更新成果、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营造林等专题数据,建立数据标准保证数据规范,建立技术规范控制数据流程,制定数字林草数据标准,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将林草行业各类专题数据进行整合,形成全省“林草资源一张图”。

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全省林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信息中心和省规划院监测中心现有硬件与网络基础设施及电子政务平台,部署省县两级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空间数据专网保存,属性数据外网共享”的方式实现省县两级森林资源数据空间和属性信息的互联互通。

数据库建设。以整合现有多套数据为目标,充分衔接林地落界成果、公益林建档更新成果、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营造林等数据,实现多源、多比例尺、多业务基础林草资源数据的整合。

林草数据模型建设。建立林草资源调查基本数表、各类生长模型、林分模型,为林草资源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移动端数据采集系统建设。采用基于平板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可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存储地形图、卫星影像、小班图层等数据,能结合北斗、GPS或基站实现精准定位,实现小班边界对坡勾绘、绕测、修正,小班因子查询、录入和完善,现地照片、声音、图像等的多媒体信息采集系统。

省级数字林草大数据平台建设。在已建立的省级各类林草资源信息系统上,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创新与改进,在实现林草资源数据的省县两级互通共享、林草资源业务管理方法多样化的基础上,实现各部门专业数据基于统一标准与规范基础之上的数据共享与交换。

我院在数字林业领域积累了较多经验,围绕森林资源管理开发了“管理信息系统”“移动端(平板)数据采集系统”“林地林木资源年度更新系统”等系统应用于全省森林资源管理。我院将继续凝聚力量、强力攻关,奋力推进林草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为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和四川林草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古树名林草石漠化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石漠化信息提取与时空演变分析
——以贵州威宁县为例
滇东北岩溶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鲁甸县石漠化发展趋势及综合治理对策
中国林科院科信所建成林草统计数据统一搜索平台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长兴县上线首批古树名木认养活动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
我国启动首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