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良、恶性病变MR-DCE、DWI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2020-04-23 08:03郭富强陈喜中
哈尔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敏感度恶性乳腺

郭富强 陈喜中

(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乳腺恶性疾病患者,若能早发现并予以规范治疗,存活率可达80%,因此,采用何种检测方式有效诊断鉴别是关键[1-2]。磁共振成像(MRI)作为重要的影像学辅助检查方式,不仅无创、无电离辐射,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及空间分辨率,且成像方式多,如MR动态增强扫描(MR-DCE)、弥散加权成像(DWI),亦属MRI成像方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价值,前者诊断乳腺癌具有高敏感度,但特异性不佳[3];后者则是基于活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运动反映组织细胞密度、细胞膜完整性等微观结构,但在b值选取上仍未见统一的行业标准,而ADC虽可将水分子扩散程度进行量化,但受图像失真、伪影及统一评价标准的缺乏等因素影响,其临床应用仍有待继续补充及完善[4]。鉴于此,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着重分析乳腺良、恶性病变MR-DCE、DWI特征及诊断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病变患者,纳入有明确组织学病理诊断及完整MR-DCE、DWI的影像资料,年龄≥18周岁,且组织学病理诊断与MR-DCE、DWI影像检查间隔时长<1周的患者94例,均为单发病灶,年龄 18~69 岁,平均(41.85±6.97)岁;经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59例,包括12例纤维腺瘤、19例乳腺炎性病变、11例腺病、17例导管内乳头状瘤;35例恶性,包括9例导管内癌、8例导管内癌伴浸润性癌、13例浸润性癌、5例黏液腺癌。

1.2 方法:体位为仰卧位,足先进,先行MRI平扫,DWI扫描、MR-DCE扫描。扫描结束后经肘静脉注射剂量为0.1mmol/kg的 Gd-DTPA,注射速率2.0mL/s,注射结束后追加20mL生理盐水冲管,20s后动态扫描,扫描时相为5个,单个时相扫描时长为59s。扫描结束后将所得影像上传至后GE ADW工作站,Functool软件行MR-DCE、DWI后处理工作,避开囊变、坏死及血管区域,选择ROI测量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为最终结果。同时,依据MRDCE扫描影像获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记录曲线类型,并计算半定量参数,包括最大上升斜率(MSI)、相对最大上升斜率(rMSI)、信号增强率(SER)、相对信号增强率(rSER)、最大信号强度(SImax)、最大信号强度差值(SId)、峰值时间(Tpeak)。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性且两组间方差不齐则行Mann-Whitney U检验,ROC曲线分析DCE-MRI、DWI诊断价值,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良、恶性病变的MR-DCE、DWI参数比较:良、恶性病变患者SImax、SId、T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恶性病变 MSI、rMSI、SER 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rSER、ADC、rADC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良恶性病变的MR-DCE、DWI参数比较 (x±s)

2.2MR-DCE、DWI特征及诊断价值

2.2.1 MR-DCE、DWI特征:59个良性病变患者中,49例常规MRI、MR-DCE均可见病灶边缘清晰,仅10例边界欠清,31例TIC曲线为流入型、18例为平台型、10例流出型,36个DWI呈均匀稍高信号表达,7例呈不均匀明显高信号,其余未见明显信号改变;35个恶性病变患者中,31例边界欠清,呈分叶状,病灶周围有毛刺,其余4例病灶边缘光整,8例TIC曲线为流入型、14例为平台型、13例流出型;7例DWI呈均匀稍高信号表达,21例呈均匀明显高信号表达,7例同样可见明显高信号,但信号不均匀。

2.2.2MR-DCE、DWI诊断价值:MR-DCE参数中,SImax、SId、Tpeak的 ROC 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0.428、0.449、0.168,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无明显诊断预测价值;MSI、rMSI、SER、rSER 及 DWI 参数ADC、rADC均有良好预测价值具体AUC、95%CI、Cut-off、敏感度、特异度见表 2,图 1。

3 讨论

MRI的高软组织分辨率、信噪比对乳腺病灶的检出、诊断鉴别均有重要价值,MR-DCE作为半定量动态检查,其诊断鉴别基础是基于病灶强化、TIC曲线及形态学特征等,具较高的敏感度;而DWI则主要通过活体组织内水分子微观运动状等反映病灶病变早期的生物学及化学改变,可提供组织细胞密度、细胞膜完整性等重要信息[5-6]。两者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鉴别中,亦具一定局限性,如MRDCE虽能反映病灶内血流灌注、血管渗透等,但顺磁性对比剂并不能对病灶发挥生物学特异性,虽具高敏度,但特异度不佳;后者的水分子扩散运动定量指标ADC则受b值选取、b值个数、温度、感兴趣区域勾画等多因素影响[7-8]。

表2MR-DCE、MRI诊断价值

图1MR-DCE、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分析

本研究显示,良恶性病变患者SImax、SId、Tpea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恶性病变MSI、rMSI、SER 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rSER、ADC、rADC均显著低于恶性病变,这与李祖银等[9]的报道结论相一致;进一步行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SI、rMSI、SER、rSER虽对乳腺良恶性疾病有良好的诊断鉴别价值,但MR-DCEc参数MSI、rMSI、SER的敏感度高达91.00%、82.00%、85.00%,MR-DCEc参数联合诊断的敏感度高达88%,而特异度分别为52.00%、73.00%、57.00%,即使联合诊断其特异度虽有提升,但仍低于敏感度,提示特异度不佳[10-11]。本研究还显示,SImax、SId、Tpeak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或不具诊断价值。

同时,ADC、rADC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值分别为0.808、0.813,提示其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且分别以 1.40×10-3mm2/s、0.76 为 cut-off,其联合诊断时AUC值进一步上升至0.944,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高达88.00%、77.00%。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联合MR-DCE参数诊断时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2.00%、97.00%。

综上所述,MR-DCE、DWI用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虽具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受诊断指标、研究对象、选取参数不一等多因素影响,不同临床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指标选取及cut-off等有待持续补充及完善。

猜你喜欢
敏感度恶性乳腺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力挽恶性通胀的美联储前主席保罗·沃尔克逝世,享年92岁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