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左胸或右胸入路手术治疗胸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疗效观察

2020-04-23 08:03李延军杜德禄李俊杰
哈尔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纵膈生存率食管癌

李延军 刘 罡 杜德禄 李俊杰

(新乡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河南新乡453000)

食管癌是消化系统类疾病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是由食管上皮组织异常增生引起的,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1]。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等,且发病人群多为老年人[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本研究致力于对比经左胸或右胸入路手术治疗胸下段食管癌的近远期的疗效,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诊治的胸下段食管癌患者84例。左胸组42例,右胸组42例,左胸组年龄平均(55.86±3.16)岁,右胸组年龄平均(56.31±3.07)岁。两组一般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左胸组取左侧的第6肋间外侧切口对患者胸部淋巴结进行清扫,包括患者气管旁以及下段食管旁等淋巴结,同时游离胃,然后清扫腹腔内淋巴结,清扫后对患者进行食管胃腔内吻合。右胸组取右侧第5肋间外侧切口对患者的胸部淋巴结进行清扫,清扫范围同左胸组。两组患者术后的预防和护理干预相同。

1.3 观察指标:①一般手术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用时以及术后住院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淋巴结转移情况;③术后3年分别随访两组患者,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或连续性校正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手术情况:左胸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右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对比 (x±s)

2.2 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胸组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右胸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和并发症情况对比 [n(%)]

2.3 生存率和复发率:两组患者手术3年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食管癌作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因其复发率较高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3]。有资料显示,肿瘤会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不同程度的转移[4],跳跃性淋巴结转移在食管癌中较为常见,而胸下段食管癌常以下纵膈和腹腔的淋巴结转移为主[5]。肿瘤的转移常常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甚至会使患者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而危及生命。手术治疗是食管癌目前的首选治疗方式,而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和淋巴引流分布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前提。

本研究采用经左胸入路和经右胸入路两组方式针对性的治疗食管癌患者。研究显示经左胸入路治疗方式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同时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经右胸入路手术的手术切口额有胸部和腹部两处,导致手术创伤比较大,创伤的增大会增加患者术中出血量升高的风险,对于患者的预后以及恢复不利。且研究显示患者采用经左胸入路方式围术期手术并发症较少,与钟钏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同,经左胸入路的手术切口仅在左侧,患者创伤小,易于恢复,有效避免了与右胸入路造成的相关问题。本研究表明两种入路方式在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期患者生存率、肿瘤复发率方面无较大差异。分析原因可能与胸下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主要在下纵膈和腹腔有关,受左胸解剖结构影响,经左胸入路方式难以显露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因此难以清扫右上纵膈的淋巴结,而经右胸入路可彻底清扫右上纵膈淋巴结。

综上所述,两种入路方式在患者淋巴结转移、远期生存率和复发率上无明显差异,但经左胸入路方式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表3 两组患者生存率和复发率对比 [n(%)]

猜你喜欢
纵膈生存率食管癌
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完全纵膈子宫伴阴道纵膈的临床效果
得了食管癌能维持多长时间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集束化护理应用于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