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作用

2020-04-23 08:03忽晓鹏
哈尔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龄下肢麻醉

肖 月 忽晓鹏

(河南省南阳市骨科医院,河南南阳473000)

下肢骨折一般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的难度相对较大,且时间长,尤其是高龄患者,对其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易产生影响,所以对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临床常用全身麻醉方法,其疗效虽然较好,但其可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对血流动力学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1]。外周神经阻滞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影响比较轻,且阻滞禁忌症和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在临床被广泛应用[2]。而神经阻滞麻醉的关键是保证局麻药物在神经区域得以充分扩散,超声引导则是当前最常应用的阻滞定位方法,但现阶段国内对于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应用在高龄下肢骨折手术中的研究比较少,为了明确其应用价值,本文重点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108例高龄患者为对象。入选标准:①经过X线、CT等检查确诊是下肢骨折者;②有周围神经阻滞指征;③近半年无糖皮质激素使用史;④知情并同意参与,按时复诊[3]。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或者意识障碍者;②严重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疾病者;③对本组麻醉药物过敏者[4]。通过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4例,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61~83(69.34±4.51)岁;ASA 分级中,Ⅰ~Ⅱ级 15例,Ⅲ~Ⅳ级39例;基础疾病中,高血压20例,糖尿病5例,冠心病25例,其他4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胫腓骨骨折9例。实验组男性 31 例,女性 23 例;年龄 62~86(68.75±4.85)岁;ASA分级中,Ⅰ~Ⅱ级18例,Ⅲ~Ⅳ级36例;基础疾病中,高血压22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23例,其他5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3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例,胫腓骨骨折8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所有高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均常规开通其静脉通道和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给予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6~8mL/kg、咪达唑仑 1~2mg、芬太尼1μg/kg。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选择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之间的连线,在髂后上棘6cm处进行穿刺,等患者有腓肠肌收缩表现,足跖区或者背屈处注入0.5%罗哌卡因25mL完成阻滞。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首先垫高患者的患肢,彩色超声仪器用于扫描坐骨结节的中点和股骨的大转子,坐骨神经位于半腱肌和股二头肌的外侧显示三角形或椭圆形高回声,并且执行超声引导的平行针刺入方法,直到放置到坐骨神经旁。接着将0.5%罗哌卡因25mL完成阻滞。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麻醉效果,优:患者无明显的疼痛感,肌肉松弛度好;良:患者有轻微疼痛感,肌肉松弛尚可;差:患者有明显疼痛或剧烈疼痛,肌肉松弛度差。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包括麻醉前(T1)、诱导麻醉后(T2)、插喉罩时(T3)、插喉罩后 30min(T4)、插喉罩后 60min(T5)。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强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恶心呕吐、尿潴留及阻滞不完全等发生的概率。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30%,对照组为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n(%)]

2.2 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起效与维持时间:实验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比对照组短,而维持时间则比对照组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的起效与维持时间 (x±s,min)

2.3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HR、MAP、SpO2变化情况:T2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HR、MAP水平均比T1时降低(P<0.05);T1、T2时两组 HR、MAP 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5 时,实验组HR、MAP和T1相比没有明显变化,对照组均比T1时水平更高,且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各时点Sp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的HR、MAP、SpO2变化情况 (x±s)

2.4 对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为(1.33±0.21)分,对照组为(2.82±0.38)分,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为3.70%,对照组为20.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对比两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 [n(%)]

3 讨论

下肢骨折手术由于对麻醉平面提出要求不高,所以很容易忽略麻醉对患者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带来的影响,特别是高龄患者心血管代偿能力差,容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明显波动,加大手术风险[5]。所以选择合理的手术麻醉方法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全身麻醉作为传统骨科临床手术中常用麻醉手段,便于通气和麻醉管理,但在插管和拔管时容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及心肌耗氧量增加等情况,加重患者的心血管负担[6]。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由神经定位决定,在目标神经的周围准确放置神经导管,不但可以把血管、神经及周围结构损伤降到最低,还能使麻醉效果得到最大发挥。

传统的神经阻滞一般以解剖标志和异感定位盲探法为主,操作的难度较大,且无法很好辨认局麻药扩散的范围,难以保证阻滞效果,对神经和周围血管带来明显损伤。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应用,在麻醉中引导可大大提高阻滞安全性和置管的成功率。坐骨神经位置比较浅,在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晰显示出目标神经结构、局麻药物的扩散及穿刺针的走位情况,从而提高阻滞的效果,减少损伤,在下肢神经阻滞中应用作用显著。本研究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实验组在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结果可见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的时间比对照组短,而维持时间则比对照组长;实验组HR、MAP水平比对照组更稳定;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不良反应率均比对照组低。由此可知,对高龄患者在下肢骨折手术当中经超声引导下行坐骨神经阻滞可取得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高龄下肢麻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高龄孕妇妊娠中期产前诊断中唐氏筛查的应用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14省份建立高龄补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