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2020-04-23 08:03黄娜娜
哈尔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血气肺泡呼吸机

黄娜娜

(周口市中心医院,河南周口466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进而使肺泡出现进行性萎陷,并引发新生儿进行性呼吸困难,新生儿胎龄越小,患病几率越高,若不及时规范治疗,会导致新生儿因呼吸衰竭死亡,是目前新生儿死亡的一个关键原因[1]。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PS替代治疗联合机械通气是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对于机械通气最佳模式的选择仍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已证明容易引起呼吸机所致肺操作,加大治疗难度,患儿死亡风险也更高。目前,临床上仍无统一、规范的通气模式与PS替代治疗联合应用[2]。本院以持续正压通气模式联合PS替代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3]。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3例,女17例,日龄 1~42d,平均(8.23±5.39)d,胎龄 28~36 周,平均(32.95±2.41)周,体重 1204~3489g,平均(2205.93±557.21)g,其中阴道顺产17例,剖宫产9例,阴道助产1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Ⅰ级4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5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日龄 1~41d,平均(8.15±5.44)d,胎龄 28~36 周,平均(33.05±2.38)周,体重 1216~3497g,平均(2214.81±561.33)g,其中阴道顺产18例,剖宫产9例,阴道助产1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Ⅰ级5例,Ⅱ级9例,Ⅲ级12例,Ⅳ级14例。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联合气囊加压通气治疗,在气管插管治疗的同时,连接SIEMENS Servo 300型呼吸机进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初始参数设置:氧含量40%~60%,氧流量10L/min,吸气峰压18~25cmH2O,呼气末正压 4~6cmH2O,呼吸机频率30~55 次/min,吸氧时间 0.25~0.40s,确保患儿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稳定后撤机。观察组联合采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PS治疗后拔出气管插管,连接阿拉丁新生儿经鼻CPAP呼吸机进行CPAP治疗,参数设置:氧含量 40%~60%,氧流量 6~8L/min,呼气末正压4~6cmH2O,当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出现反复性呼吸暂停时,要及时改为SIMV治疗。

撤机指征:吸气峰压≤18cmH2O,呼气末正压≤14cmH2O,吸入氧浓度≤0.3,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并稳定,动脉血气监测持续24h无异常,血氧饱和度>90%。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临床指标、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1年后生存率。血气分析指标包括治疗前、治疗后12h、治疗后24h 时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临床指标包括通气时间、给氧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气分析指标包括治疗前的PaO2、PaCO2及pH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h、治疗后24h时的PaO2、pH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PaCO2显著低于治疗前,同时期两组患儿各指标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 (x±s)

2.2 两组患儿临床指标比较:观察组通气时间、给氧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呼吸机参数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x±s)

2.3 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及1年后生存率比较: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5%(P<0.05),观察组1年后生存率为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0%(χ2=12.929,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胎儿在孕18~20周时,开始合成PS,35~36周到达合成高峰起,当患儿早于36周出生时,可能会出现PS合成不足的问题,容易引发NRDS。PS在作用在于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升肺顺应性,进而避免肺泡萎陷,稳定肺泡容积,从而稳定肺内压,降低毛细血管液体向肺内渗漏的情况,避免肺水肿,有效改善肺部通气、换气功能。NRDS由于机体普遍缺乏PS,因此,治疗时首先需要给予PS替代治疗,提高机体内PS水平,为患儿补充外源性PS,进而降低患儿死亡率,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风险,但同时会增加颅内出血风险[4]。

NRDS在采用SIMV治疗时,能够改善患儿呼吸异常与血气情况,本研究中,两组患儿在各时期的PaO2、PaCO2及pH值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且经过通气治疗后,两组患儿各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表明SIMV也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CPAP属于非侵入性治疗,能够在保持呼吸道完整性的基础上进行通气治疗,有助于维护气道原有的防御机制,使通气治疗能够持续整个呼吸周期,通过持续正压通气改善肺泡萎陷,持续促进肺泡扩张,更有助于改善患儿的氧合与通气功能,因此,通气使用时间、给氧时间等显著降低,同时,CPAP还能够提升跨肺压,降低气道阻力,促进呼吸功能改善,延续PS灭活时间,因此,患儿治疗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本研究中,观察组通气时间、给氧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原因在于,CPAP在保持与SIMV治疗相近的效果的基础上,患儿氧合功能改善更为显著,能够更有效地促进肺泡合成PS,进而使治疗过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有效缩短了治疗时间[5]。同时,由于呼吸机使用时间显著缩短,撤机成功率显著提升,患儿发病早期使用CPAP后,到后期一般不再需要使用呼吸机,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因吸氧时间过长、高浓度氧疗等造成的患儿日后肺发育受阻及由此引发的新生儿肺部慢性疾患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儿预后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年后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CPAP对于提高患儿预后有显著效果。

综上分析,采用PS联合经鼻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显著降低了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质量更高,安全性更佳。

猜你喜欢
血气肺泡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肺泡灌洗液G和GM试验对早期诊断AECOPD患者并发侵袭性肺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