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在指骨再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2020-04-23 08:03戚欣欣朱海莉李燕娜
哈尔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指骨镜像康复训练

戚欣欣 朱海莉 李燕娜

(安阳市人民医院护理部,河南安阳455000)

随着指骨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其评价标准从成活率发展为手功能康复,指骨再植的康复护理也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1]。指骨再植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指体完整,术中骨、关节的保护和固定及神经肌腱的修复是手功能康复的关键,同时术后长期合理的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近些年镜像疗法在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且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2]。本研究实施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分析其对手功能恢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90例指骨再植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单侧手损伤;③手指完全离断,离断指体完整,无皮肤缺损和碾压伤;④自愿接受指骨再植手术。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再植指坏死;③患有精神疾病;④认知功能障碍、沟通交流障碍。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指骨再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19~64岁,平均(44.25±7.33)岁;男 34 例,女 11例;手指离断平面:中节27例,远节基底18例。对照组年龄19~65岁,平均(45.09±7.48)岁;男 33例,女 12例;手指离断平面:中节25例,远节基底2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指离断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手功能康复方案,分为早期(0~4周)、中期(5~8周)、后期(9~12周),采用物理康复、运动康复、作业康复、感觉康复等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干预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镜像疗法,患者坐于垂直固定放置了一面镜子的桌前,双手放在镜子两侧,健侧手放在镜子反射的面前,患侧手放在镜子反射的后面,患者通过观察镜子中健侧手活动情况,将其想象成患侧手的活动,两侧手活动尽量保持一致,2次/d,20 min/次,持续训练3个月,镜像疗法康复程序如下:①手术当日:用软毛刷刷健侧手,初步建立视觉-触觉反馈,2 次/d,15~20min/次;②术后 4 周:进行触摸练习,健侧手指和再植指同时触摸不同质地、形状的物体,体会触觉的不同,2 次/d,15~20 min/次;③术后8周:实施技能练习,包括整理扑克牌、挑棒游戏、用勺子将玻璃珠舀起、在玻璃上套橡皮筋及九洞插板试验5个训练动作,训练时将视觉控制在一个镜子上,每个动作持续2 min,5个动作结束后休息3 min,然后再重复1次,共持续20 min,2次/d。

1.3 观察指标: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手部感觉分级评定法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情况,采用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关节活动度。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组内两两比较行配对t检验;分类资料以[n(%)]表示,无序分类资料行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感觉功能对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Z=3.534,P=0.001),详见表 1。

2.2 两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TAM对比: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TAM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感觉功能对比 [n(%)]

表2 两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TAM对比 [n(%)]

2.3 两组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 3。

表3 两组入院时及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x±s)

3 讨论

指骨再植手术是治疗手指离断伤最有效的手段,其手术难度较高,需借助显微镜,将离断的手指重新再植于断端,术中要求先彻底清创、去除坏死和严重污染组织,吻合离断血管,逐步修复骨、肌腱、神经、皮肤[3]。我国指骨再植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成活率高达96%,但手功能的恢复仍受康复锻炼、经济状况等的影响,患者术后10d左右即可出院,手功能的恢复多依赖于出院后的手功能康复训练[4]。据统计,大多指骨再植患者选择术后回家自行康复训练,不规范的教程、不及时复诊等都影响手功能的恢复,导致手功能康复效果不满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和生活质量,因此,指骨再植术后正确的康复护理方案尤为重要[5]。

近年来,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被广泛应用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其手功能康复效果较好,也得到了广大患者和医师的认可。镜像疗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单、经济便利等优点,同时还能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其术后当日就可开展,需在经过专业培训的责任护士指导下及早开展康复训练。报道指出,镜像疗法实施过程中,需重视定期评定康复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手功能的恢复[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感觉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3个月再植指TAM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再植指术后感觉功能恢复,提高手指关节活动度。

综上所述,基于镜像疗法的康复护理方案有助于促进指骨再植患者手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指骨镜像康复训练
钢丝横穿末节指骨法治疗锤状指的临床疗效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单枚克氏针髓内穿梭法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儿童Ⅱ型指骨颈骨折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镜像
镜像
微型自攻空心螺钉治疗掌指骨关节内小骨折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