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DVT中的应用

2020-04-23 08:03马蕊李影李民
哈尔滨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骨科下肢护士

马蕊 李影 李民

(郑州人民医院骨科二病区,河南郑州450000)

临床医学上运用风险管理,可以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良好的评估分析并采用合理正确的风险防范措施达到最大可能减小风险的目的[1-4]。本研究将风险管理模式运用于骨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观察其预防DVT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患者语言交流能力正常;②患者术前血液运转功能正常;③患者知晓本次研究并同意参加。排除标准:①患者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②患者存在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③患者认知功能不正常。将100例患者采用单双号方式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 43~88 岁,平均(62.1±5.2)岁,股骨颈骨折18例、股骨干骨折1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实验组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7~84岁,平均(63.2±4.8)岁,股骨颈骨折20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我院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DVT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身体指标进行监测、药物应用指导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方式,具体包括:①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小组成员由责任护士、护士长与主治医生共同组成;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DVT风险进行评估;护士长根据评估结果与患者实际临床症状,判断患者DVT风险强弱,提出相关改进意见并与主治医生进行协商;主管医生判断改进措施的合理性或者提出其他有建设性的补充方案等;②风险评估:责任护士采用DVT量[6]表评估患者DVT风险状况,并标注出患者所处风险程度(轻度、中度或重度),每隔1日评估1次,并于当日16点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护士长,若出现问题,需立刻上报主治医生。风险管理小组每周针对患者症状开会一次,责任护士对患者病症进行详细描述,护士长进行适当补充,主管医生判断患者DVT风险状态;③风险处理:对DVT轻度风险患者由责任护士进行简单的DVT安全防范知识的宣传,对其锻炼进行常规指导;对DVT中度风险患者责任护士需做好密切监护工作,在轻度风险处理基础上,配合加压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的使用等,期间护士长需注意观测患者临床病症,避免护理疏漏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对DVT高度风险患者责任护士判断患者属于高度风险时,需立刻上报风险管理小组;在中度风险处理基础上,配合使用药物进行预防,风险管理小组各成员需密切注意患者临床相关指标,主治医生综合判断采取相应措施后患者症状等。

1.3 观察指标:①DVT掌握情况测评: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两组患者DVT掌握情况进行评分,划分为三个标准;低于60分为不合格,60~80分为良好,高于80分为优秀,计算合格率;合格率=优秀率+良好率;②下肢血管相关指标检测:分别于护理管理前后记录并计算出两组患者的Vmax与SI;③DVT发生率统计:记录两组患者出现DVT的发生状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独立t检验,组内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DVT掌握评分比较:实验组的DVT掌握评分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DVT掌握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Vmax均有了显著升高,SI均有了显著降低,且实验组Vmax显著高于对照组;SI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下肢血管相关指标比较 (x±s)

2.3 两组患者DVT发生状况比较:实验组DVT发生率(2例,4%)显著低于对照组DVT发生率(12例,24%)(P<0.05)。

3 讨论

DVT是一种常发生在骨科手术后的疾病,患者下肢静脉血液凝集受阻,血流不顺,可能会引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完全丧失,严重者有可能引起肺栓塞,进而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6],现阶段对DVT的预防措施有很多研究方向,且均取得一定效果[7-8]。本研究将风险管理模式运用在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的DVT预防中,观察其预防效果。

本研究中,采用风险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的组别首先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可以分工明确,减小各组员的压力,充分发挥各自的最大价值;采用专业DVT评分表并进行分级,便于后期更好的根据每位患者所处状况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除了例行的评估外,对每周的工作情况有一个很好的总结,综合听取各成员观点,避免疏漏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后期又根据患者DVT风险分级结果,对其采取不同层次的护理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患者的病症,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患者利益。故本研究中,实验组DVT的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下肢血液相关指标也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其术后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DVT的预防知识掌握情况,改善患者下肢血管相关指标,降低DVT的发生率,故采用风险管理模式对预防DVT具有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骨科下肢护士
最美护士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