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对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4-24 10:22陈云云
淮海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探查心肺成功率

陈云云

在重症监护室中,有效、快速的中心静脉置管对心肺复苏老年患者尤为重要,中心静脉置管穿刺成功是保证患者的抢救措施顺利实施的关键[1]。由此可见,对于ICU心复苏老年患者,及时、有效的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较为重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一般采取股静脉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穿刺,传统采取经皮直接穿刺,根据临床经验及体表触摸确定穿刺位置,1次穿刺成功率一般较低,且穿刺失败后引发的并发症较多,不但影响患者的及时抢救,甚至耽误患者抢救措施的有序开展,影响患者最佳的抢救机会,同时,年老衰弱的患者因血管老化及皮肤色素沉着,血管定位及穿刺较为困难,穿刺难度较高,精准度较差,导致穿刺成功率下降[2]。因此,安全、有效的快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尤为重要。随着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于临床一些危重、需立即抢救患者更为适用。因此,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80例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与传统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2月我院80例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0~79(68.41±4.26)岁;体重45~80(68.34±8.54)kg;身高154~181(168.84±9.72)cm;穿刺部位:左侧股静脉15例,右侧股静脉2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62~80(75.41±5.36)岁;体重48~90(70.24±8.12)kg;身高158~186(170.84±9.87)cm;穿刺部位:左侧股静脉16例,右侧股静脉2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因多发因素导致的心肺复苏患者;(2)体格检查确诊无严重神经血管损伤;(3)年龄大于60岁以上;(4)患者临床症状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神经系统、风湿免疫系统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2)具有血凝功能异常伴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3)穿刺部位的皮肤有炎症或外伤导致的皮肤缺损等无法行穿刺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下肢膝关节弯曲,随后外展髋关节,暴露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麻醉后,根据经验和体表位置对患者的股静脉进行穿刺,穿刺时要保持斜行45度,缓慢穿刺进入机体内,当感觉穿刺期间有突破感后,立即回抽,发现血液呈暗红色时,可表明穿刺血管成功。然后经针芯将导丝置管引入血管内,并以肝素封闭管腔,最后将管壁缝合固定于皮肤表面。观察组:采取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方法,通过超声探查穿刺血管的一般情况,探查完毕后,在超声辅助下明确穿刺部位。常规消毒麻醉后,在超声辅助下进行置管穿刺,穿刺时,感突破感后回抽血液,当血液为暗红色时,穿刺成功。随后操作与对照组相同。当中心静脉管置入成功后可以用超声进行探查,确定置管是否在血管内,有无异常情况。

1.4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指标包括手术时间、穿刺探查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及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包括1次成功率、2次成功率以及多次成功率);统计术后并发症(血肿、血栓、感染、管路堵塞等)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穿刺探查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1次、2次及多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 [例(%)]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论

老年患者因多发因素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发生机体衰竭时,需立即进入ICU进行心肺复苏与抢救,及时、有效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是进行抢救的首要任务,保证患者的静脉通路能够打开,进行补液、血液检测、相关药物的推注等措施[3-4]。

以往中心静脉置管的有效置入需操作者临床经验丰富及解剖结构知识熟练,但成功率仍较低,失败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部分患者术后会发生血肿及出血情况,甚至发生血栓,危害患者生命健康。随着超声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超声技术在中心静脉置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在操作时能够更好的探查血管的位置及一般情况,有助于穿刺部位的确定及穿刺成功率的提高,而穿刺成功率的提高能够帮助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5-6]。此外,通过超声辅助引导下进行穿刺操作时,利用超声技术的辅助观察,可有助于操作者能够更直观血管及穿刺位置的确定,大大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盲目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发生,例如出血、误穿动脉、感染等,严重造成血栓,引起患者死亡。对于严重的患者需立即进行中心置管的情况下,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是为首选,能够快速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传统穿刺引发的相关风险[7-8]。置管操作成功完成后,超声还可进行反复探查,对穿刺针是否在血管内进行进一步确认,避免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本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穿刺探查时间、术中出血量)、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了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但采用超声引导穿刺时需操作者熟练超声仪器,能够快速的寻找到需要穿刺的静脉血管,且要求其能够熟练操作,经验丰富,缩减操作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快速抢救[9-10]。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置管在ICU心肺复苏老年患者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减少机体的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探查心肺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