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0-04-24 10:22李婉薇潘旭静
淮海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根治术直肠癌腹腔镜

李婉薇,潘旭静

结直肠癌属于临床护理中常见的一种疼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发病原因在于患者经常在饮食上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导致患者出现长期腹痛、便血等临床症状[1]。我国结直肠癌患者死亡人数列于恶性肿瘤死因的第5位,并且呈年轻化、上升趋势[2],1991年,报道第1例因结肠良性肿瘤行腹腔镜右半结肠手术,使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结直肠外科领域[3]。目前在针对结直肠癌患者治疗上,手术根治是最直接的治疗方式,而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对患者的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本文将通过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019年本院收治的86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其中,常规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6~75(55.6±3.1)岁;实验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5~75(56.8±2.8)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内容有环境护理和用药指导等[2]。对实验组患者可实施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疼痛护理,其主要内容有:(1)术前指导:在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期,护理人员要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宣教,使其能够明白该疾病的相关常识;护理人员要把术前注意事项及手术流程向患者说明,及时解决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提高治疗依从性。(2)术中指导:在患者进行手术时,护理人员要主动配合其主治医生进行手术环节,及时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另外,在手术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存在水电解质紊乱,再加上手术前禁食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在术中需要进行补液,并通过加温腹腔冲洗液等方式使患者体温维持在36.5 ℃左右[4];(3)术后指导:患者在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会根据身体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反应,若患者出现轻度疼痛,可对患者实施播放音乐、聊天等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缓疼痛;若患者术后出现较重度疼痛,护理人员需要与主治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给予适当的PCA镇痛,即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的剂量,但是由于PCA镇痛药物对呼吸有抑制作用,所以在使用时务必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监测,可在使用后30 min检查1次患者的呼吸频率和节奏,同时检测SpO2有无下降的变化,遇到紧急状况直接通知其主治医生;在患者术后5 h左右,护理人员可以依据患者的肠鸣音对患者进行流食喂养,待病情稳定之后,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饮食上进行改变,并且要鼓励患者适当的下床运动,有助于肠道蠕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等。

1.3 指标观察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2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重度疼痛:7~10分,中度疼痛:4~6分,轻度疼痛:1~3分,无痛:0分。对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评分可依照本院自有调查表满分80分制,其中65分及以上,为满意; 53~65分,为较满意; 53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同时对2组患者的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时间恢复、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实验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指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实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3 讨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是目前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术式,可彻底切除病灶,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更容易于被接受,但是,腹腔镜微创手术本身也是一种应激源,其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功能障碍,其原因可能是:(1)手术操作过程中为建立操作空间,注入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腹腔内保持较高压力,通过腹膜、肠道吸收较多气体,机体未能及时排出体外;(2)麻醉药物对胃肠道神经功能的影响;(3)术后卧床导致胃肠道功能蠕动减慢[5]。如何通过护理方法,一方面保持腹腔镜的微创优势,另一方面促进患者早期快速康复,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重视。快速康复护理与传统常规护理措施有较大区别,其核心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6]。FTS是一种新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包括了麻醉、微创、镇痛、术后早期进食和早期下床等围手术期处理。FTS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南丁格尔护理理论,OREM自理理论为基础支撑,其本质采用已验证的有效措施减少手术应激,降低并发症与疼痛的发生率,加快功能康复[7]。与腹腔镜外科微创理念一致。

本资料结果显示,常规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常规组,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更轻。这提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减少手术带来的胃肠功能障碍,其原因可能是:(1)患者术后6 h进食流质,进食时胃肠是有力、有规律的收缩波.还有利于消化道血液循环和淋巴液回流,减少肠道水肿[8]。(2)术后早期运动能够促使胃肠之间产生机械性摩擦,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进而促进肛门排气,减少肠内积气,促进术后康复。(3)疼痛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9], 会对患者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充分的止痛也是早期下床活动和早期经口进食的前提条件. 术后自控止痛以及非阿片类止痛药的运用, 能够缓解疼痛甚至消除疼痛。(4)FTS护理重视心理因素对疼痛的作用,强化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研究显示[10],纠正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能够有效减低患者的术后疼痛。

由此可见,对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疼痛护理,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根治术直肠癌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MRI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及预后的应用研究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基于U-net的直肠癌肿瘤的智能分割
乳晕入路全腔镜下甲状腺癌根治术与小切口甲状腺癌根治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