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0-04-24 10:22吕明闯
淮海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肋间自发性气胸

吕明闯

自发性气胸为胸外科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多见于男性青壮年群体或合并肺结核、肺气胸等疾病的患者中,可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在临床常见治疗手段中,传统开胸手术存在住院时间长、出血量多以及创伤大等多种弊端,而现阶段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出现,利于弥补开胸手术存在的弊端[2]。传统胸腔镜手术多为两孔法,但单孔手术更具切口少等优势[3]。基于此,本资料进一步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患者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10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依据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胸腔镜手术)和观察组(单孔胸腔镜手术),每组各52例。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25~58(41.87±3.11)岁;病程1~7(4.39±1.26)d。观察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26~58(42.03±3.19)岁;病程2~7(4.53±1.33)d。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存在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者;②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均完整者;③无麻醉药物过敏史者。(2)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开胸手术治疗史者;②凝血功能障碍者;③继发性气胸者;④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⑤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⑥胸膜肥厚粘连或存在胸膜感染史者;⑦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⑧支气管严重畸形者;⑨严重循环系统疾患者。

1.3 方法 2组入选者均取健侧折刀卧位,双腔气管插管,并于健康一侧给予肺通气,静脉复合麻醉,消毒铺巾。对照组(传统胸腔镜手术):于患者腋前线第6~8肋间做一切口,长1.5 cm,视作观察孔,于肩胛线第7~8肋间做一切口,长1 cm,同时在腋前线3~4肋间做一切口,长1.5 cm,视作操作孔。观察组(单孔胸腔镜手术):于患者腋前线第4肋间做一切口,长2~4 cm,视作操作孔。置入腔镜镜头,仔细对患者胸腔情况给予探查,与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结合,对其叶间裂、肺缘、肺尖等部位给予探查,若存在胸腔粘连,需采用电凝钩对粘连处给予分离。明确患者体内肺大疱位置,使用双关节卵圆钳提起肺大疱,于腔镜直视下在患者正常肺组织处(大疱基底部),通过切割缝合器将肺大疱切除,为进一步控制术后复发率,可对部分具有胸膜下小疱者给予胸膜固定操作。经温生理盐水对其胸腔给予冲洗,膨肺,若无漏气现象,可进一步留置引流管,关胸。

1.4 评价指标 (1)记录2组入选者手术时间、引流量、术中出血量以及胸管保留时长。(2)术后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入选者术后疼痛程度给予评估,该量表评分范围为0~10分,可为4个等级,即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以及重度疼痛(≥7分)。(3)记录2组切口疼痛、皮下气肿、肺部感染、心律失常以及肺不张例数。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组患者胸管保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 [例(%)]

2.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属于肺科急症,其发生原因与细微气肿疱、肥大疱、脏层胸膜破裂等存在一定关联,若未及时采取针对、有效治疗措施,可出现脓气胸、血气胸、皮下气肿、纵膈气肿等,造成肺功能损害,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将进一步危及生命安全[4-5]。因此,探求有效治疗手段,对改善病情,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等保守治疗手段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去除病因,但其复发率较高,致使40.00%~53.00%的患者需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6]。胸腔镜手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患者的首要手段,手术视野可经镜头放大,利于手术顺利进行,且手术操作空间密闭,符合无菌理念[7-8]。为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持一定美观性原则,部分研究尝试进一步减少手术切口数量以缓解术后疼痛程度,并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9]。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24h时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5.38%,提示自发性气胸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缓解疼痛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的积极作用。与两孔法或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相较而言,单孔胸腔镜手术具有以下优势:传统胸腔镜手术操作孔(辅)位于腋后线附近,该部位肋间距较窄,胸肌较厚,加之手术器械不断进出,将对患者肋间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患者术后早期承受明显疼痛感,将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而单孔手术的操作孔位于人体第4肋间,该处肋间距较宽,胸肌较薄,利于手术器械进出以及进行相关手术操作;单孔手术术后经负压引流球治疗,可控制引流量,且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更加美观,故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对美观性的要求[10-11]。此外,该术式仅需一名工作人员扶镜,故可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术式同样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即全部手术器械均需通过同一个操作口进入,促使器械间以及器械与腔镜之间存在一定干扰,易增加操作复杂性,故手术耗时相对较长[12]。

综上所述,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较而言,自发性气胸患者经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具有一定可行性以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肋间自发性气胸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肋间神经前皮支联合肋间臂支阻滞对乳腺癌术后镇痛效果分析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