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

2020-04-24 10:22陈昭君
淮海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位淋巴瘤状况

陈昭君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少见的不可治愈的特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发生率约占NHL的6%~8%[1]。套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病情发展迅速,确诊时多数已处于Ⅲ~Ⅳ期[2]。由于其特征性的t(11;14)(q13;q32)细胞遗传学变化引发Cyclin D1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升高是套细胞淋巴瘤发生特征性病变的基础[3]。本资料旨在探讨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与生存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2008年WHO关于淋巴瘤分类标准[4]。所有患者均为初始治疗,且具有完善的血液学、影像学与骨髓检测资料,临床分期按Ann Arbor标准进行。MIPI按照Hoster等研究的标准进行。体能状况评估根据ECOG评分标准进行。

1.2 方法 64例患者中28例采用标准R-CHOP化疗方案(利妥昔单抗375mg/m2,长春新碱1.4 mg/m2第1天,表阿霉素80 mg/m2第1天,环磷酰胺750 mg/m2第1天,泼尼松100 mg/d第1~5天),36例采用标准CHOP化疗方案(环磷酰胺750 mg/m2第1天,长春新碱1.4 mg/m2第1天,表阿霉素80 mg/m2第1天,泼尼松mg/d第1~5天)。2种方案均21天为1个周期,共化疗2~6个周期。

1.3 疗效评估 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RECIST)进行疗效评估,分为完全缓解(CR)、不确定的完全缓解(CRu)、部分缓解(PR)、病变稳定(SD)、疾病进展(PD)5种。总有效率(ORR)=(完全缓解/不确定的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总生存期(OS)为开始治疗至死亡时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开始治疗至第1次疾病发生进展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疗效和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 χ2检验,多因素生存状况采用Cox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9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3.3∶1;中位发病年龄63(51~79)岁。确诊时处于Ⅲ~Ⅳ期患者52例,占81.3%。40例(62.5%)患者存在结外器官受侵。64例患者经过化疗后28例达到完全缓解或不确定的完全缓解,23例达到部分缓解,疾病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79.7%。随访至2016年6月,中位随访时间30(3~87)个月,3年总生存率78.1%(50/64),3年无进展生存率23.4%(15/64)。

2.2 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症状、KI-67指数、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乳酸脱氢酶(LDH)水平、MIPI评分对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有明显影响(P<0.05)。见表1。

表1 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MIPI评分≥5分、KI-67指数≥30%、LDH水平上升为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多因素Cox回归分析

3 讨论

套细胞淋巴瘤于1994年被作为一种独立疾病而命名,是一种源自淋巴结滤泡套区内的小B细胞[5]。套细胞淋巴瘤伴有t(11;14)(q13;q32)染色体异常,导致Cyclin D1、Bcl-2过度表达,致使细胞增殖凋亡紊乱[6]。本资料64例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男49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3.3:1;中位发病年龄63岁,主要原发于淋巴结,结外侵犯以骨髓、胃肠道、脾最为常见,确诊时处于Ⅲ~Ⅳ期患者占81.3%,与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7]。该结果提示套细胞淋巴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病情进展较快,具有较强的侵袭性。

本资料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症状、KI-67指数、β2-微球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MIPI评分对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有明显影响;进一步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MIPI评分≥5分、KI-67指数≥30%、乳酸脱氢酶水平上升为影响套细胞淋巴瘤生存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60岁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多数对于化疗带来的骨髓毒性及其他化疗带来的反应耐受性较差,此外年龄较大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与免疫调节能力均相对较差,因而预后较差。2008年Hoster等[8]提出MIPI指数概念,将年龄、LDH水平、体能状况与白细胞计数四个因素对淋巴瘤状况进行评估,然后将患者分为高危、中危、低危3种类型对生存状况进行判定,低危组5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中危与高危患者。本资料结果显示,IPI评分0~2分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4.6%高于3~5分患者的6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IPI评分<5分患者的总生存率86.9%显著高于≥5分患者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提示MIPI评分比IPI评分更能够反映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生存状况。

KI-67蛋白为一种能够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可靠指标[9]。KI-67指数为一种独立于MIPI指数的预后危险因素,但是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对KI-67蛋白进行检测会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所有在选用KI-67指数时截点不一,介于10%~60%。大部分学者认为KI-67指数>40%提示该疾病具有较强的侵袭性,而KI-67指数<10%则提示该疾病表现惰性,病情进展较慢,患者生存时间更长[10]。因而本研究中KI-67指数≥30%的患者的生存状况为58.6%明显差于<30%患者的94.3%。据Tiemann等[11]研究结果显示KI-67指数>40%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10%

综上所述,套细胞淋巴瘤多发生于老年男性患者,以晚期常见,年龄≥60、MIPI评分≥5分、KI-67指数≥30%、LDH水平上升患者预后不佳。

猜你喜欢
中位淋巴瘤状况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当心! 淋巴瘤会伪装
真相的力量
注重活动引领 凸显数学本质——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跟踪导练(4)
异时性乳腺恶性淋巴瘤超声报道1例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安全感,你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