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复常率的影响

2020-04-24 10:22刘征
淮海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卡韦干扰素乙型肝炎

刘征

乙型肝炎(HBV)是指乙肝病毒检测呈阳性,病程超过半年以上或发病日期无法明确但临床表现为慢性肝炎的患者。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表现繁杂,如:乏力,恶心、腹胀、肝部位疼痛等。而慢性乙肝炎(CHB)是由于HBV引起的一种高发性肝脏炎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一般为3个月无明显规律,患者多会因肝脏功能受损而感受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可伴轻度发热、失眠、多梦等[1]。而当病情发展严重时,患者肝功能受损严重,会伴有可出现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及肝纤维化等症状[2]。目前针对慢性乙肝炎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力以及防止肝纤维化为主[3-4]。α-干扰素是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以及调节免疫的药物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无法成为首选药物[5]。恩替卡韦作为新一代的HBV核苷酸类似物,对改善以及控制ALT复发率均有较高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5]。本资料选择2018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94例,探究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复常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确诊的乙型肝炎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26~55(43.84±8.38)岁;病程2~8(4.62±2.38)年。观察照组47例,其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25~56(44.12±8.13)岁;病程2~8(4.67±2.53)年。纳入标准:(1)年龄为18~60岁;(2)所有患者均知情此次探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甲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2)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认知功能以及精神功能障碍患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6];患者出现乏力、疲劳、失眠、多梦等症状;伴有上腹不适、厌食、恶心等;特异血清病原检查HBsAg、HBeAg、HBV-DNA呈阳性;肝功能检查胆红素(DLIL)、麝香草酚浊度(TTT)试验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变。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α-干扰素(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60001)治疗,对患者进行皮下注射,剂量为180 μg,1次/周。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浙江爱诺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61)0.5 mg,1次/天。2组患者均接受48周治疗。

1.4 评价指标 (1)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经治疗后HBeAg、HBV-DNA呈阴性、ALT水平恢复至正常;有效:HBeAg、HBV-DNA水平显著下降,且ALT水平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HBeAg、HBV-DNA未有转阴迹象或者持续呈阳性,ALT水平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为治愈率及有效率之和。(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北京普朗新技术有限公司,京医械广审(文)第2018111497号)检测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48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3)于48周后检查患者的HBeAg、HBV-DNA指标,其中HBeAg采用CF10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82222395)检测,HBV-DNA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4)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热例数+脱发例数+消化道症状例数+骨髓抑制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ALT、AST及GG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述3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及ALT复常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及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HBe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及ALT复常率比较 [例(%)]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发生发热为3例(6.38%),脱发4例(8.51%),消化道症状7例(14.89%),骨髓抑制3例(6.38%),总不良反应发生共17例(36.17%);观察组患者发生发热为2例(4.26%),脱发2例(4.26%),消化道症状1例(2.13%),骨髓抑制1例(2.13%),总不良反应发生共6(12.77%)例;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6.965,P=0.008)。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由HB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的慢性疾病[7]。慢性乙型肝炎属于传染性疾病,其发病及病情的进展与病毒、感染者与环境等多因素有关[8]。目前,针对CHB的治疗多以抑制或清除HBV及减少肝纤维化,以达到延缓病情进展、减少或防止肝硬化、干细胞癌症等发生的目的。目前,针对CHB的治疗多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干扰素及免疫调节剂等,常用的聚乙二醇感染素虽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因其为注射治疗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9]。

α-干扰素可以抑制患者体内感染细胞内的病毒复制及细胞繁殖等,其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此外,α-干扰素对先天性以及获得性免疫均发挥作用,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杀伤作用[10-11]。恩替卡韦作为新一代的HBV核苷酸类似物,其可以对病毒的控制以及ALT复常率发挥显著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恩替卡韦抑制HBV病毒主要是通过抑制HBV多聚酶的活性、对mRNA的逆转负录链形成起到抵制作用并且抑制了HBV-DNA的合成[12]。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可以改善机体肝功能,两者联合具有协痛作用,可以增加抗病毒的能力[13]。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ALT、AST及GGT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HBeAg转阴率、HBV-DNA不可检测率及ALT复常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二者联合用药效果较单一用药更佳,能够改善机体肝功能指标。此外,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表明了联合用药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用药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联合α-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卡韦干扰素乙型肝炎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的效果分析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干扰素 你了解吗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