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线索,明确作用

2020-04-24 14:4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竞争上岗瘾君子局里

线索是体现材料之间内在联系的一条脉络,把所有材料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它是一个过程,一种思路。要读懂文本,只有把握好线索,才能梳理好文本的结构层次,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进而领会其中心思想。

线索可以是某人(行为动作、人生历程、所见所闻、思想变化等)、某物(象征之物、具体之物)、某个事件(事件本身、事件发展)、某种情感变化,还可以是时间、空间。分单线、双线两种,其中双线指明线(重事件)、暗线(偏情感)。一般而言,线索知识点较小,单独设题的较少,常与标题、第一人称、主题、情节等知识点一起考查。那么如何寻找线索呢?

1.看标题是否有物或情。因为标题本身就是线索的可能性非常大。从标题入手,依据标题和内容的关系,直接抓住线索。如鲁迅作品《药》、莫泊桑作品《项链》等,标题即为文本线索。

2.看有无第一人称“我”。“我”在文中往往是线索人物。

3.看有无反复出现的物或其他词语。即从文本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入手。这种关键词句往往起着推动文本情节发展的作用,一般多是有关时空转换、情感变化、环境变化等的词句做线索。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全文以作者的心情,以及观赏荷塘月色的行踪为线索,既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变化,又体现了情景交融的特色。

4.看有无时空转换之词。一些回忆性的记叙文、游记类的散文或小说作品常通过变换地点或时间节点来叙事、写景及反映现实生活等,抓住此类词语,就容易理清线索了。

5.要根据文本内容分析归纳,并对情感作出推断。大多数文本的线索都比较明显,用前面的方法就可以解决,但还有一些文本的线索比较复杂,甚至有两条。这就需要考生仔细阅读分析归纳,从文本信息中提炼出全文的线索。如夏衍的《包身工》,具体再现包身工一天的生活情况(主线),又根据本文主题的需要穿插包身工制度的起因、发展和趋向(副线)。

厘清线索后,接着要弄清楚线索的作用。常从情节、结构、人物或事物(景物)、主题、情感等方面分析。情节上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地组织材料;结构上常起到使文本更加严谨完整、贯串文本始终、让文本层次更清晰等方面的作用;人物上则能突出人物形象或事物(景物)特征;主题上会更加集中鲜明地表现文本主旨;情感上有利于充分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意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 心

◎邢庆杰

太阳刚落山,千户营派出所指导员钟方格就接到县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要他组织全所所有干警、辅警在晚上8点前到局里集结。

全员集结待命,预示局里有大的行动。

千户营是本县最偏远的一个乡镇,离县城40多公里,全是窄窄的乡村公路,没有一个小时到不了。自从李所长半个多月前被局里抽调到外地执行任务,所里的工作一直由钟方格负责。他当即把所里的十几个人召集起来,分乘三辆车赶赴县公安局。

所里人全暂归钟方格负责,为其率全体警员出任务提供条件。

今天又是什么任务呢?钟方格脑子里打了一個大大的问号。作为刑警出身的资深警察,他多次被抽调参加紧急行动,因此他知道,只有集合起来,把手机都收上去以后,才会知道行动地点和目标。

进一步确认出警是有任务。

一个小时后,钟方格接到了具体的抓捕任务,去端一个涉毒的地下酒吧。行动起初很顺利,钟方格他们从前后两边同时破门而入,把七八个正在吞云吐雾的人堵在了屋子里。

明确任务,为意外碰到嫌疑人“副局长刘东来”进行铺垫,与后文提及行动顺利是刘局长卧底的功劳相照应。

“蹲下蹲下,抱头抱头……”

在一片嘈杂声中,钟方格看到了一个人,脑袋“嗡”地响了一下,暗叫:真倒霉。

那个人既不抱头,也不蹲下,他安坐在沙发上,悠闲地吸着一支烟。竟然是县公安局新到任的副局长刘东来。

刘局长出现在此场合,让钟方格感到十分意外,也非常尴尬。可刘局长不慌不忙的神情,暗示其中必有蹊跷。

见他不配合,一个民警拿出了手铐。

怎么办?钟方格的大脑急速运转起来。

抓还是不抓,内心纠结,正是局领导考验钟方格的地方。

钟方格原是刑警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参加工作以来,屡次立功,本来前途一片光明。6年以前,他打掉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团伙,团伙的头头,竟然是局长的表侄,局长让他想办法给表侄脱罪,但当时已经铁证如山,他不愿昧着良心办假案冤案,最后局长的表侄被判了10年。事后不久,他竟被派到偏远的千户营派出所,成了一名普通干警。几年来,他一直被穿小鞋,几次升职的机会都与他擦肩而过。直到去年,那个局长被“双规”,新来的陈局长上任,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才把他提拔为派出所指导员。最近,局里空出一个刑警大队长的位置,听说要搞竞争上岗,钟方格觉得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来了。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偏偏这个刘副局长就是分管刑警大队的,今天要是得罪了他,恐怕这次竞争上岗又没戏了。唉!刘局长怎么会有这么个恶习呢?

插叙之前不徇私情、秉公执法而“得罪”原局长的往事,与后文局里暗地考核竞争上岗对象的内容对接,使情节更紧凑,更能凸显人物形象。

钟方格的这些思想纠结,只在电光火石之间。他下了抓捕决心的时候,那个民警已经给刘东来戴上了手铐……

钟方格大喝了一声,都带走!

法与情,钟方格选择了前者,推动情节发展。

刘东来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了出去。

钟方格把抓捕的人员全部押送到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了任务。

他在公安局院子里转了好几圈,纠结了一阵子,觉得还是应该把刘东来的事儿给一把手汇报一下。

陈局长上任以来,只要晚上有行动,他肯定在办公室值守,随时听取汇报,下达指示。

他敲了门,刚进了陈局长的办公室,就听到有人喊道,钟大指导员回来了,刚才好威风呀!

竟然是刘东来!正坐在陈局长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冲他微笑。

与前文刘局长心定气闲的描写吻合,一切都是早就设好的局。

他吓了一跳,问,你……你是怎么跑出来的?

陈局长笑了笑说,没有提前告诉你,今天晚上,刘局是卧底,是配合你们行动的,要不,你怎么会抓得这么准?

钟方格恍然大悟,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不好意思地对刘东来说,刘局,对不起,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么个小案子,您会亲自去卧底。

陈局长哈哈大笑了两声说,刘局可不是专门为了去做卧底,主要的,是对你进行了一场特殊考察呀!

钟方格的汗都要下来了,今晚的行动,竟然包含着对自己的考察,好悬呀……

陈局长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说,方格同志,我知道你以前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想了解一下,你经历了那一次不公处理之后,还有没有保留那一颗初心。

刘东来过来,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方格老弟,谢谢你,你给我们递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钟方格心情骤然舒朗起来,他大着胆子问,领导,那这次竞争上岗,什么时候开始?

陈局长和刘东来相视一笑,几乎同时说,已经结束了,钟方格同志,祝贺你!

完成被考察,凸显主题。

(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4月5日)

小说有并行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刘东来冷漠地扫了他一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一起被押钟方格把抓捕的人员全部押送到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顺从地和其他“瘾君子”你好,,一起被局里,关进拘留室,就算完成顺从局里,关....拘留室,就算完.成顺从

寻找文本线索,首先要明确其文体。文体不同,其行文思路、组织材料的方式也就不同。其次,按照线索的基本分类,即人、物、事、情、时、地等,一一甄别,并作综合分析判断。在梳理好文本脉络,厘清思路后,接着明确线索的作用。这里,不能将熟知的那幾点基本作用生搬硬套,而必须依据文本的具体思想内容,作出合理分析,以明确其具体作用。同时,考生组织答案时,要结合相应内容具体阐述,不能只是摆出干巴巴的结论。如在情节上起到推动作用,一定要指出哪个内容的出现为后文哪个情节的发生或发展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猜你喜欢
竞争上岗瘾君子局里
分手
跟踪导练(二)
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若干策略建议
辽宁省积极推进竞争上岗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藏着菜刀去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