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关键技术探究
——以湖南安化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为例

2020-04-25 02:08黄俊威吴协保宁小斌曾明宇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4期
关键词:云台山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黄俊威,张 蓓,吴协保,宁小斌,曾明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自然保护地是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定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的统称,其建立目的是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自然景观及其文化价值等实施长期保护,对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1]。截止2019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1.18万个,陆域保护面积已超过国土面积的18%[2],但部分自然保护地边界划定不尽合理、与其他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亟需开展优化调整。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下称42号文),随后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分区优化调整前期有关工作的函》(下称71号函),均对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解决自然保护地现存问题提出明确要求,为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石漠公园是以典型岩溶地貌和景观资源为基础,以保护岩溶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环境为目的,合理利用资源开展科普宣教、旅游休闲等活动的特定区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岩溶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载体[4],但因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于2020年才全面启动,目前关于国家自然公园整合优化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湖南安化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整合优化为例,探究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的关键技术,旨在为我国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及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1 区域自然保护地概况

云台山地处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柘溪水库库尾,属台地溶丘洼地型岩溶地貌,其石林、漏斗、溶洞、天生桥等岩溶地貌景观分布典型[3],保存有成片原生态苦竹林及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是云台山大叶茶的原产地[5]。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众多,属湖南省内重要的岩溶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在云台山及周边区域先后设立的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和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是安化乃至洞庭湖流域资江中游的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重要,保护意义重大。区域自然保护地基本信息详见表1。

表1 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基本情况名称类型主要保护对象批复面积/hm2管理机构批准建立文号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典型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14239.0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办发〔2009〕54号湖南安化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台地溶丘洼地型岩溶地貌、龙泉洞钟乳石景观等重要地质遗迹17580.0地质公园管理处湘国土资发〔2002〕70号、国土资厅函〔2014〕24号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8579.3森林公园事务中心湘政办函〔1999〕28号、林场许准〔2009〕32号湖南安化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石漠公园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和自然人文景观资源3731.1未设立林沙发〔2016〕162号

2 整合优化总体要求

2.1 基本思路

2.2 基本原则

1)政策为本,保护优先。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必须严格执行42号文和71号函的相关要求,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过程中,将资源条件符合设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的区域优先整合设立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其他各类自然保护地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

2)问题导向,持续发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解决现有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问题,科学处理好自然公园内历史遗留问题等矛盾,与此同时,结合区域发展实际,适当保留发展空间,以满足民生需求。

3)整体性保护,避免破碎化。统筹优化空间布局,保证自然公园的整体性,同时预留发展空间,做到抓大放小,避免因次要矛盾而到处开“天窗”,导致自然公园严重破碎化与斑块化。

2.3 目标任务

在保证岩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满足其所承载的景观、地质地貌和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尽量解决尚存的交叉重叠与历史遗留问题,并预留充足的发展空间,保障自然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3 整合优化关键技术

3.1 自然保护地落界

自然保护地落界是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主要是通过收集和整理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地的相关基础资料来完成。收集的资料包括:批准建立、晋升及调整自然保护地的相关文件;自然保护地范围矢量数据;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文本;自然保护地科学考察报告及其它专项调查报告;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及其编制相关文件;国土三调、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等。根据安化县林业局提供的自然保护地范围矢量数据,将4个自然保护地范围界线及其功能区界线落实到CGCS2000坐标系中,形成矢量化图层数据。

3.2 整合处置交叉重叠区域

根据落图结果(图1),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与湖南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安化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片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云台山片区)均存在有交叉重叠现象,其中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分别存在3 189.38 hm2和8.64 hm2的交叉重叠区域。根据42号文要求,各类自然保护地按照同级别保护强度优先、不同级别低级别服从高级别的原则进行整合,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与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区域应全部纳入六步溪国家自然保护区。

图1 云台山区域自然保护地示意图

本文所探讨的云台山区域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区域包括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除去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部分(以下简称为云台山石漠公园)、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云台山片区除去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部分(以下简称为雪峰湖地质公园)、柘溪国家森林公园云台山片区(以下简称为柘溪森林公园)三者所构成的空间区域,去除交叉重叠后实际落图面积为7 323.1 hm2。

3.3 确定自然保护地类型与级别

根据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原则与要求,将相连的3个公园整合成1个自然公园。依据《湖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技术规范》中自然保护地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的评价标准,对云台山石漠公园、雪峰湖地质公园和柘溪森林公园进行科学评估(表2)。结果表明,云台山石漠公园、雪峰湖地质公园及柘溪森林公园区域自然属性与资源价值均可达到国家级自然公园要求。

在华歧镇汪团村和汪川镇柏家沟村设置了2个农田残留地膜污染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2018年秋季地膜残留量为34.05 kg/hm2,较春季地膜残留量(63 kg/hm2)下降45.95%。在华歧镇汪团村进行了农田覆盖地魔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测试田间试验,为秦州区机械收膜、一次性揭膜及一膜两用等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杨家寺金土地合作社和大门镇金光种养殖合作社开展了高效环保地膜种植黄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效环保地膜具有良好的保温、保墒作用,能够显著增加黄瓜产量。高效环保地膜的推广应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地膜污染问题。

表2 云台山石漠公园整合优化涉及区域评估结果一览表区域名称评估面积/hm2自然属性与资源价值评估自然属性生态价值评估结果原真性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脆弱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科研价值观赏价值文化价值分值类别等级云台山石漠公园3722.26488486357356自然公园国家级雪峰湖地质公园5515.11484486657355自然公园国家级柘溪森林公园2060.78444486337548自然公园国家级

因云台山区域内岩溶地貌系统发育完整,台地、石林、漏斗、岩溶植被等特征典型,且云台山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区域,同时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也是我国成立的第一个石漠公园[6],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与示范意义。此外,基于石漠化土地改良技术,依托云台山大叶茶实施生态修复建设的云台山茶园是安化黑茶的重要产地,该茶园获评“中国最美茶园”,成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生态修复的典范,也是茶旅文康融合发展的标志性工程。经县级人民政府及省级主管部门综合考虑,确定云台山区域整合为云台山国家石漠自然公园。

3.4 分析空缺地调入

坚持科学评估、精准保护、集中连片、应保尽保的原则,对云台山自然公园周边地区开展保护空缺地

调查分析,将极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富集程度高、重要物种栖息地等生态功能重要但尚未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地块调入自然公园范围。经调查,云台山国家石漠自然公园西邻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分布着大面积集中连片的集体人工商品林,东侧、南侧为云台山山脚平缓地带,人口密集,是主要农业生产耕作区,不具备调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条件,故本次整合优化不涉及空缺地调入地块。

3.5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为科学解决自然保护地中的各类矛盾冲突,根据71号函中确定的六类主要历史遗留问题,开展了现地调查与资料核实。云台山石漠自然公园主要涉及永久基本农田、镇村、矿业权和集体人工商品林4类(表3、图2),此外,公园内还存在着城镇开发边界、重点工程建设用地(高速公路、铁路)等矛盾。

表3 云台山石漠公园整合优化涉及区域矛盾冲突统计表序号区域名称矛盾冲突城市建成区永久基本农田镇村矿业权集体人工商品林经济开发区合计1云台山石漠公园079.8441.866.52426.490554.712雪峰湖地质公园0202.12103.200.591359.2501665.163柘溪森林公园049.7739.056.8220.390116.03整合前总范围0225.57107.438.431643.3701984.80

1)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25.57 hm2,分布范围广,且呈小块状或线状分布,占4类矛盾的11.36%,是公园内最突出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依据“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或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的永久基本农田需逐步退出保护地,对生态功能影响较小的永久基本农田原则上可调出自然保护地”的原则,经科学评估与论证,将处于云台山村、折尔村、湖南坡村等村庄附近的212.95 hm2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出公园范围,占公园内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94.41%。

2)镇村:面积107.43 hm2,占4类矛盾的5.41%,主要涉及云台山村、折尔村、湖南坡村等,因自然保护地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村民生产生活,是各类矛盾问题的根源。依据“对于人口集中分布的镇村可调出保护地范围,对于零星分布的镇村允许在不扩大现有建设用地和耕地规模的前提下开展种植、放牧、养殖等生产活动”的原则,对云台山村、折尔村、湖南坡村等村庄建设用地共95.76 hm2调出公园范围,占公园内镇村用地面积的89.14%。

图2 云台山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涉及区域矛盾冲突分布示意图

3)矿业权:面积8.43 hm2,主要涉及3处矿业权,处于自然保护地边缘。依据“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或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的采矿、探矿权需逐步退出保护地,对生态功能影响较小的采矿、探矿权原则上可调出自然保护地”的原则,将矿业权用地全部调出公园范围,以保障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4)集体人工商品林:面积1 643.37 hm2,占4类矛盾的82.8%,主要分布在公园北部及西南部,以杉木和马尾松人工林为主。依据“经科学评估,可将集中连片的集体人工商品林调出自然保护地范围,但位于重要江河干流源头及两岸、重要湿地和水库周边、距离国界线10 km范围内林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的人工商品林不允许调”的原则,对公园北部及西南部相对集中连片的集体人工商品林调整出公园范围,调出面积1 300.93 hm2,占公园内集体人工商品林面积的79.16%。

3.6 预留发展空间

在对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地块进行调整时,为避免自然保护地内出现过多“天窗”而导致自然保护地斑块化和破碎化,应结合城镇开发边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旅游设施建设等民生发展需求,在保证自然保护地整体性的前提下,以道路、河流等明显自然地形地物为界,为公园内村民预留发展空间。本次整合优化中调出预留发展空间用地476.93 hm2。

3.7 整合优化预案编制

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初步方案确定后,应编制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整合优化预案,对于石漠公园整合优化涉及区域内不属于六大历史遗留问题矛盾的,需提供相关佐证材料,经科学评估后,以“其他情况”为理由进行调整。编制形成的整合优化预案,经县级人民政府论证通过后逐级上报,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查批准后,组织开展勘界立桩、落实管理机构与人员、编制总体规划等工作,在总体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实施,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工作正式完成。

4 整合优化结果分析

云台山区域4个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将国家自然公园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叉重叠部分全部归并到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归并面积3 189.38 hm2。云台山区域剩余的3个国家级公园去除交叉重叠后落图面积7 323.1 hm2,根据原自然保护地范围(云台山区域),按自然保护地自然属性和生态价值评估后,综合考虑云台山国家石漠公园的典型性与特殊性,将该自然公园评定为国家石漠自然公园。公园类型与级别确定后对其进行空间布局优化,调出永久基本农田212.95 hm2、镇村95.76 hm2、矿业权8.43 hm2、集体人工商品林1 300.93 hm2,预留发展空间用地476.93 hm2,矛盾问题解决率达81.5%,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该区域内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预期目标。整合优化后云台山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总面积为5 228.1 hm2,详见图3。

图3 整合优化后云台山国家石漠自然公园范围示意图

5 结语

1)通过整合优化,解决了云台山区域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与主要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为破解该区域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奠定了良好基础。

2)针对国家石漠自然公园中仍保留的历史遗留问题,建议一是将永久基本农田调整为一般耕地;二是集体人工商品林通过政府赎买及生态补偿等方式转变为生态公益林,保障群众利益;三是对于零星分散的村镇用地(居民建筑用地),维持原有规模,不允许扩建,优先聘请村民为生态护林员,保障自然保护地内居民收入。

3)建议将原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原有组织管理机构编制与人员调整为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按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要求开展勘界立桩、总体规划编制等工作,保障国家石漠自然公园正常有序运转。

猜你喜欢
云台山保护地自然保护区
潍坊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及整合优化对策
近50年自然保护地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湖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重叠关系分析
登云台山
河南云台山景区旅游发展经验与启示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分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云台山景区公路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计算及落石运动轨迹研究
钱塘江源头新建江山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
云台山旅游区内乡村聚落演变过程探析